苏教版必修二《落日》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必修二《落日》学案

ID:1119539

大小:5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落日》学案单县第二中学语文组赵倩2009年12月【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二、技能目标:了解通讯的写作方法,尝试写新闻通讯三、情感目标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捕捉文章要点,并体会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2、在精妙的细节描写中国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学习过程】一、晨读积累《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他的诗词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注释:(1)凭:倚靠。(2)处:时候。(3)三十:指年龄。(4)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5)八千:言征途之漫长。(6)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7)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8)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9)缺:山口。(10)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赏析:此词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爱国激情。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陈廷焯盛赞此词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二、走近作者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15年11月生于上海,1933年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正当他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就读之际,一二.九运动爆发,朱启平改读了新闻。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在这期间他写下了《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鹰扬大海》。获悉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的准备工作由麦克阿瑟司令部负责准备时,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朱启平是在场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 状元之作”,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材。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三、文体介绍通讯,较为详细的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的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它是常见的新闻体裁之一,具有真实、新鲜、及时的特征。种类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它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注意细节的描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常见的结构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四、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目睹()签()字顷()刻勋绶()应()酬拾()级舷()梯翘()首目不暇()接昭()彰()天网恢恢()()湔()雪咔()叽()哔()叽()绿呢()气氛()簇簇()挪()动半晌()桅()杆投掷()厥()功甚伟倾()注欤()2、形近字辨析赎()罪碑()帖瑟()缩欢愉()昭()彰牛犊()裨()益琴()键忠贞不渝()诏()书渎()职稗()子琵琶()瑕不掩瑜()沼()泽3、成语辨析永志不忘:永远记住,不遗忘。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天网恢恢: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天理昭彰: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五、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解题: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2、速读全文,概括每部分内容?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5、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二)、精读精研第一部分:1、文本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第一自然段中交代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其中“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指的是什么?4、第三自然段交代事件的开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些受降仪式举行之前会场的情景对全文来说有何作用?第二部分“签字场所”这一部分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后面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在描写上的变化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第三部分:代表到来这一部分在如果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和日本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有何不同,说明什么?在这部分中,对中国代表的到来描述的比较突出和具体,找出具体描述的词句,思考为什么突出中国代表?在日本代表团中种点写了哪两个人?对他们的描述和后面的文字叙述有什么作用?第四部分:仪式开始这段话是围绕文中的哪个词来写的?作者在描写重光葵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试着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写盟国代表签字时有什么特点?突出了哪个国家代表?作者在此为什么特意看了日本代表?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第五部分是这则通讯的尾声。一共写了几个小插曲?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文章最后用诗作结:“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什么用意?六、小组活动:根据文章写作顺序梳理全文结构:时间主要内容事件发展中的作用1945年9月2日新闻来源、交代写作角度,总起仪式特点、意义上午7时多会场外—主甲板8点多签字场所、会场布置静态记者活动和其他与会者活动动态 8时半代表到来对比9时整仪式开始高潮9时18分代表离场引发感想稍后投降书脏了嘲笑、抒怀军机参加仪式空军的作用水兵的话依法感想永志不忘回应,点出主题七、艺术鉴赏:《落日》这则通讯在写作上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点面结合。在材料的组合方面,既注意到面上,又能突出要着重表现的那一点;既抓住了中心,又能网罗有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细节的捕捉与刻画。现代新闻通讯的写法与史传散文写法的统一。新闻写作,国外新闻界一直不主张直接发议论。而中国史传散文常常是记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的。此文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真因为此这篇通讯显得酣畅淋漓,不仅使人有所知、有所感,还是人有所领悟,吧自己的思想触角延伸到历史的深处。八、问题探究:(一)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妙处。、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九、情感升华:当历史的数据在我们面前……1、.通过下列图表中数据的比较,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损失与战果比较简表:损失战果中国人民伤亡1800余万人日本被歼灭人数133余万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向中国投降的日军数128.3万人财产损失1000多亿元歼灭伪军数118.6万人2、当历史的事实被恶意篡改……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1969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删除了所有关于反省战争责任的内容。1978年,日本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死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排位移进靖国神社,当作“为国捐躯的英灵”供奉。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华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等词句中的“侵略”全部改成“进入”,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日本战后四十年来第一位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 1986年,日本文教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说成是从欧美列强统治下“解放”亚洲的战争。199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公开承认,日本过去走了战争道路,其殖民统治和殖民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对此,他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的歉意。1996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2001-2004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每年都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在读到这些事实时,你有哪些的想法?试着把他们列出来和同学交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十、素材积累:1、靖国神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靖国神社的教义,源于日本民间的“御灵信仰”,即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出于统治阶级的需要,靖国神社的性质已由安魂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靖国神社既是国家宗教设施,也是军事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队和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虽然在神道教中有人死了以后皆为神的传统,但靖国神社里的祭神,是有严格限制的,即只限于为天皇效忠的阵亡者。由此可见,靖国神社与其他神社有着极大差别,是一种军队的宗教设施。表彰效忠天皇的所谓“忠节”。靖国神社中有一座被称为灵玺簿奉安殿的大殿。它建于昭和47年,供奉有明治维新以来250万军人的灵位,包括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军人的灵位。其中,有戊辰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有为创建新政权而死于“佐贺之乱”、“西南战争”等日本国内动乱的人士,但更多的是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中阵亡的军人。靖国神社供奉有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桥本左内、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等人的灵位,同时也供奉了一些不仅在日本历史上,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也可算作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的人物。那些被供奉的所谓“英灵”中有被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7人,他们是侵苏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窃取同盟国各国军事和经济情报的间谍头目,策划伪满洲国的首要分子土肥原贤二;南京大屠杀首恶罪犯松井石根;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木村兵太郎;以及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另外,还有被押期间因病死去的甲级战犯松冈洋右、永野修身;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白鸟敏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还有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的东乡茂德。他们均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违反人道罪,是双手沾满了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另外,在甲午战争后侵略台湾战争中死的北白川亲王和侵华战争中死于内蒙的北白川宫永久的灵位也于1959年10月被安放了进去。这些人以及原先就祭祀在靖国神社的乙级、丙级战犯,合计1000余人。正是由于靖国神社的军国主义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占领军总司令部在1945年12月15日发出“神道指令”,切断了靖国神社与国家的特殊关系。进而,根据宪法的政教分离的原则,1952年9月,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渐次失去昔日的显赫地位。实际上,试图将靖国神社由宗教法人变为特殊法人以实现国家守护靖国神社,这一动作的本身已构成靖国神社问题的发端。根据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首脑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但长期以来保守势力处心积虑要冲破禁区。1951年10月,在旧金山条约签字后,在举行大祭当天,首相吉田茂率阁僚及众参两院议长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自那以后,几乎每届首相都到靖国神社参拜,尽管明目张胆地在8月15日(战败日)以首相身份参拜的为数极少。 战后,在靖国神社里不仅依然保存着以往战争亡灵的灵牌,而且军国主义势力一直伺机将甲级战犯的亡灵“魂归靖国”。趁1978年举行秋祭的机会,终于把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亡灵,以“昭和殉难者”的名义偷偷弄进靖国神社。这表明,靖国神社完全继承了战前的性质。即便这样,日本的一些政要仍置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和日本本国国民的抗议之不顾,公然前去参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靖国神社问题的严重性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的今后走向。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肃穆永志不忘咔叽密密簇簇B旋梯目不暇接应酬天网灰灰C湔雪厥功甚伟警戒天理昭彰D吹拂流血成仁堡垒无与伦比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永志不忘:永远都不会忘记。B天网恢恢: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C天理昭彰: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D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没有空去看。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昨夜下了一场春雨,空气清新而湿润,马路__还积着雨水。②这伙人__了通往内河的航道,成为当地的一霸。③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__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A边沿扼制震颤B边缘扼制震颤C边缘遏制震撼D边沿遏制震撼4、下列句中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忍受一切。B女主人给人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C它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的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恐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的跳动。D抬担架的人面容疲倦,步履蹒跚地抬着他朝门口走去。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摩托罗拉研发中心成立以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B因涉嫌逃税1000多万人民币而逮捕中国最著名的女电影明星之一刘哓庆的行动标志着中国将大张旗鼓地展开一场迫使富人和名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战役。C北京今天对台北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中国军队警告说,如果陈水扁就台湾未来地位进行公民投票,台湾将有遭到进攻的危险。D德国总理施罗德3号对美国所声称的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必要性表示担忧,并指出对伊采取行动要考虑后果。6、用一句话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尽管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开授予了三位科学家的两项科研成果,但实际上这两项成果结合得非常紧密,他们描述了自然界光的本性。”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孙昌璞研究员点评时说。“霍尔与亨施的研究,则主要结合了原子物理和量子光学,在精确测量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昌璞具体解释说对时间的精确测量主要依靠原子跃迁的频率,但在原子运动的状态下,测量不太精确。而利用激光技术将原子冷却后使之速度降低,就可以作出精确测量,“他们主要在精确测量的技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三位科学家以及其同事们的研究尽管“生涩难懂”,但却已经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一些方面已经惠及普通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精确激光技术、日渐普及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 9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枝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枝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6枝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人澳大利业最多,有4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a、作者为什么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讲话中直接引述“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这句话?b、重光葵“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枝自来水笔”签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但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两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 c、描写这样一个十分重大而又十分严肃的仪式,为什么要写“毛头小伙子水兵”的轻笑?d、为什么反复强调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是“9点18分”?“九一八”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二)郁孤台之魂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仍在台上徘徊。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居民,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的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台,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有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史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8、作者第一次看到郁孤台时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9、最后第二小节中的“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0、请分析第三四两段对古城新貌的描写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以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贯穿全文,不仅起到组材的作用,更起到凝结悠悠历史所沉淀的民族之魂与彰显文意的作用。B.第四段写“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形象地写出了八百年前的那一段民族屈辱史已经成为过去。C.作者用“披红点翠,焕然一新”来形容今日的郁孤台,和过去“灰冷、凋敝”“败落不堪”的郁孤台相对比,突出了国盛则台兴的道理。D.倒数第二段写“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前加“也许”,有推测的语气,这比不用“也许”的肯定语气更恰当些。E.本文选取的角度十分新颖,把八百年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与之对话,更能表达作者因仰慕辛弃疾而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落日》学案参考答案四、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目睹(dǔ)签(qiān)字顷(qǐng)刻勋绶(shõu)应(yìng)酬拾(shè)级舷(xián)梯翘(qiáo)首目不暇(xiá)接昭(zhāo)彰(zhāng)天网恢恢(huī)湔(jiān)雪咔(kǎ)叽(jī)哔(bì)叽(jī)绿呢(ní)气氛(fēn)簇簇(cù)挪(nuó)动半晌(shǎng)桅(wéi)杆投掷(zhì)厥(jué)功甚伟倾(qǐng)注欤(yú)2、形近字辨析赎(shú)罪碑(bēi)帖瑟(sè)缩欢愉(yú)昭(zhāo)彰牛犊(dú)裨(bì)益琴(qín)键忠贞不渝(yú)诏(zhào)书渎(dú)职稗(bài)子琵琶(pá)瑕不掩瑜(yù)沼(zhǎo)泽五、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解题: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日”就是指日本,“落日”就是指日本战败投降。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2、速读全文,概括每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第二部分.“签字场所”,转入中心会场,时间仍然是在受降仪式举行之前,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第三部分,“代表到来”,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第四部分,“仪式开始”,是整个通讯的高潮部分。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是全篇通讯的尾声。3、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重点是第四部分,前三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五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4、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5、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插叙。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二)、精读精研第一部分:1、文本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是文本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2、第一自然段中交代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明确:特点:时间精确到分,地点精确到自己和新闻事件发生地的距离。作用: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交代所报道的事实的来源说明.观察得精确,点出自己是“目睹”这一切发生的,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说明新闻来源,表明其真实可靠。(此处可补充说明作者朱启平当时担任《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的新闻记者,是三个被允许上舰采访的中国记者之一。)3、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其中“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指的是什么?明确: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表述这一历史事件留给自己的印象。“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指从1874年5月日本发兵侵略台湾事件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被迫签订的种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4、第三自然段交代事件的开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些受降仪式举行之前会场的情景对全文来说有何作用?明确: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乍看上去是闲笔,但是实际上起着渲染气氛,把各种人物调度开来的作用。突出上文中“简单、庄严、肃穆”的气氛。第二部分“签字场所”1、这一部分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段是静态描写,像是“场记”,其作用是让读者留下一个心理印象,借助于文字想像出人物在即将举行的受降仪式中所处的方位。也把前面所说的“简单、庄严、肃穆”的特点具象化了。如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签字桌,不过是水兵们的饭桌铺上一块绿呢台布,摄影台、记者的观察台都是临时用木板搭成的,不可不谓“简单”。安排得有条不紊的仪仗队、乐队等的布置,不可不谓“庄严、肃穆”。2、后面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在描写上的变化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明确:后两个自然段主要写记者的活动状况。在描写上逐渐由静态描写转为动态描写。为高潮的到来创造条件。从记者的状况上可以表现出他们内心的紧张、兴奋和急于投入。第三部分:代表到来1、这一部分在如果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主要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的到来。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写日本代表的出场。2、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和日本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有何不同,说明什么?气氛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苏联等国代表庄严而热烈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对比突出正义的力量日本代表重光葵梅津美治郎一无声息3、在这部分中,对中国代表的到来描述的比较突出和具体,找出具体描述的词句,思考为什么突出中国代表?明确:“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哗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位置、衣着、神态)原因:在重大的国际活动场合,人物出场的前后次序是很重要的,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代表在受降仪式上出场次序和后来签字时居于领先地位,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最长,牺牲最大,贡献最多,这也是仪式举行以前力争而得到的。4、在日本代表团中种点写了哪两个人?对他们的描述和后面的文字叙述有什么作用?明确:重点是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作用:对他们的描述表现了他们落魄的下场,烘托了主题,今日的遭遇是他们应得的下场。第四部分:仪式开始1、这段话是围绕文中的哪个词来写的?明确:围绕“签字”一次来写的。2、作者在描写重光葵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试着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明确:“除、放、斜、入、倚、执、看”等这些是细节描写,虽然没有直接写重光葵的内心却更好地表现了其当时的心情,他在用做作的种种动作来掩饰精神崩溃的状态,与下文盟国签字代表的动作形成对比。3、写盟国代表签字时有什么特点?突出了哪个国家代表?作者在此为什么特意看了日本代表?明确:特点:依照顺序详略得当。突出了中国代表。在此作者下意识看了日本代表是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时刻是历史性的时刻,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这一看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骄傲!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1、第五部分是这则通讯的尾声。一共写了几个小插曲?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三个小插曲分别是:(1)、第1自然段中的“投降书脏了”。作者在这里借此把日本代表嘲弄了一番:“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与日本人的运气本来没有什么关系。这里是倾吐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以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痛恨。(2)、第2自然段写盟军的空军飞过“密苏里”号的浩荡声势。表明这次飞行是用来倾注胜利的。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也为了点出段末的议论:“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3)、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写一个年轻水兵的话以及由此发出的联想与思考。用水兵的满脸稚气已经想到几十年以后的事情来遥应篇首的“永志不忘”。2、文章最后用诗作结:“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什么用意?明确:作者深入阐明怎样才能“永志不忘”。先从胜利得来不易的角度谈,再谈胜利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危机感。强调民主与团结在振兴中华伟业中的作用。 八、问题探究:(一)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妙处明确:a、环境上的细节描写(1)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2)关于乐队:“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3)关于“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4)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b、人物上的细节描写(1)神态: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2)外貌:“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3)动作“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二)、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明确: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九、情感升华:1、明确:中国军民在八年抗战中,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无比高昂的代价。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是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胜利。2、明确:我们应坚守心中的家园,我们用我们的记忆担负起提醒人类不要重蹈覆辙的重任。(倡导学生要——a热爱和平(我们的和平是多少志士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视和平,在和平的环境下争取大发展)b珍视生命(战争夺取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我们庆幸自己所处的年代,我门应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绽放出他做夺目的光彩。我们活着还有许多意义等着我们去发现,所以我们要珍视这不能复制的生命,活出她的个性来)c积极进取(一个人不进取,就不会再前进,大家都不积极进取,社会就会落入固步自封的困境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不想再走回头路,我们唯有一往直前)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B(“灰灰”应为“恢恢”)2、D(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3、A(边沿:边缘;边际边缘:是指事物濒临某个界限(通常指灭亡或破产等)的时候用于形容事物处在的位置。也指地平线或某个庞大物体的一边。“扼制”表控制、约束。遏制:制止; 震颤:颤动;使颤动指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所引起的肢体摆动动作。震撼:1、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说自然灾害)2、指心理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憾动,令自己有感触。)4、C(惊恐万状: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5、C6、本年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的成就。7、a、明确:就这个受降仪式而言,这句话是最重要的信息。“命令”“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等词语最能体现盟军的最后胜利和日本的最后失败,充分显示出正义力量的尊严。b、明确:(1)这两个细节生动显示了重光葵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之前的故作矜持。“看”是完全多余的投降书在签字仪式之前已经看过,再看或者是摆一摆身份,或者是想镇定一下自己以免失态。(2)梅津美治郎的动作表明他想赶快结束这使他尴尬的场面。(3)不同的行为表现了日本代表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最终彻底失败的复杂心理。c、明确:写士兵的轻笑,一是因为现场的确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纪实性的描写;另一方面也借士兵们抑制不住的轻笑,表达作者和无数人内心胜利的喜悦和对敌人的蔑视。d、明确:作者反复提到那个时间是因为它是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数字,它不仅是仪式结束的时间,还的”九一八”事件发生的时间,还是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的时间。它象征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更象征了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受到惩罚,确实是“天网恢恢”。8、管郁孤台破败冷静,但蓝天衬托下的飞檐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9、辛词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10、更突出了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但体现在辛词中,贯穿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将不断传衍的文章主旨。11、BE上海08年高考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他们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点评: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