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姓名:缪亚仙专业:09越南语学号:200911050301班级:艺术概论周三班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关于《唐山大地震》,要说的很多,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它赚足了观众眼泪,死别、孤儿寡母、欲静不止、未婚先孕、惨绝人寰,这电影都占全了,而且泪点分布极为考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比你刚挨过个大嘴巴,好不容易挺住了,泪珠还在眼圈里晃悠呢,一巴掌又扇上来,但凡个健全人都架不住这么折腾,不哭抽过去就算拣着了。遇上纯心这么搞你的导演,真能憋住不哭的,不能说明你坚强,只能说明导演费心营造了那么多泪点,拼老命使出了天马流星拳的必杀,却恰好没有一个能如期命中你的罩门,不是功夫不到,而是遇上这位铁布衫练得委实了得。说说剧情介绍吧,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张国强饰)和妻子李元妮(徐帆饰)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张子枫饰)、方达(张家骏饰)。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选择——救弟弟。此事成为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她被军人王德清(陈道明饰)夫妇收养。高考后,方登(张静初饰)进入杭州医学院学习,并与研究生师兄杨志(陆毅饰)产生了感情……方达被救却断了胳膊,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抚养他成人。成年后的方达(李晨饰)去杭州闯荡,娶了媳妇小河(王子文饰),并干出了一番事业。32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5·12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我觉得这个可以算是人文意义突出的点。那位母亲在无奈中选择了弟弟,我很理解她当时的感受。作为一个母亲,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得救,但要是让她在自己的孩子中选择一个,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看着
她那无法做出决定而悲痛欲绝的样子,看着她那绝望的表情,我的眼里又一次闪出了泪光…… 灾后她一人撑起了这个家。我记得她经常说这样的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原先繁华热闹的城市唐山,刹那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原先那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刹那间变得支离破碎,只剩下她和被截掉一只手臂的儿子。敢问世间谁能忍受这样的痛苦! 看到汶川地震时各方人士都来支援的场面,我忍住泪水,无意间想起了暑假时在电视上看的一则新闻,说是一个女大学生利用暑假时光去灾区当志愿者,途经一个山坡时,被山上滚下的石头当场砸死。当时我父亲对我说:“你可不敢学她一样,暑假不在家好好陪陪自己的父母,却在外面乱跑,父母把她养这么大不容易,她却出事了,她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吗?”我当时也挺认同的。现在我才明白,我错了,大错特错。自己的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更是天下人的,因此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要燃烧起来。”是啊!我要燃烧起来。人生在所难免的选择,在十字路口你会有怎样的心情面对别离生死,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将会遇到的问题,片中仅一分钟的场面就诠释这一让人错愕纠结的选择,不得不说真的做得很到位。下面说说特效的问题,关于那五分钟的特效,确实引起了众多专业的和非专业的电影人士极大的热情讨论。某些人认为,不错,挺震撼,国产电影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还有些人认为,这是一部“伪大片”,把人们忽悠近电影院只看了五分钟“大片”,而且众多人把它和好莱坞的《2012》、《阿凡达》等片做对比,批驳的体无完肤,“拙劣”、“山寨”、“虚假”等等难听的词汇不绝于耳。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拿中国的特效水平和好莱坞的最大制作的特效水平相比较就像你批驳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为什么没有奥运会百米决赛选手跑的快一样愚蠢,中国拍这种大制作是几几年开始的,好莱坞是几几年开始的?大多数人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人们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短处比较别人的长处,之后自寻烦恼。但世界上只有好莱坞这么做,好莱坞也只有那每年20多部少数的顶级制作这么做。我对好莱坞是没有偏见的,每年也看很多,分析很多好莱坞的电影,但我更多的关注到那20多部以外的片子,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大多数电影观众,只看到或
只有机会看到那20部之中的作品,所以一概认为好莱坞的电影都那样,美国的电影都那样,外国的电影都那样,所以,他们如朝圣者般敬仰着那样几部大片,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所有的电影都不屑一顾,甚至还在萌芽中就被判了死刑。其实,当你亲自看过法国的电影,英国的电影,德国的电影,瑞典的电影,丹麦的电影,印度的电影,伊朗的电影,泰国的电影,日本的电影,韩国的电影,台湾的电影,巴西的电影,智利的电影......后,你会发现,全世界只有一个好莱坞,也就应该只有一个,全世界的电影从业者都在努力发展自己民族特色的电影工业,为什么中国就非得以好莱坞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呢?而演员的问题更是一部电影感人至深的关键,演员的表演无疑是精彩的,这一点好像令人惊奇的得到了一致的赞同。徐帆与陈道明的确是大陆最优秀的中年演员,尤其是陈道明,徐帆哭的那几场戏我都忍住没哭,但陈道明哭的三场戏我都没忍住:方登母亲在医院他背过身那次流泪、方登多年后回家他在沙发上的那次流泪、和方登女儿放风筝时的那次流泪,多么像一个真实的父亲啊,不善言辞,但爱的深沉,好演员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学会控制,陈道明无疑是控制力极强的选手,一举一动都拿捏得当,无不展现大师风范,这部影片中,他就是戏神!徐帆我不多说了,已经有太多人评价。 作为一部灾难片技术的问题不容忽视,许多人都在说花电影的钱去看电视剧,就讲讲你能懂的,摄影机的移动可分为七种:(1)横摇(2)上下直摇(3)升降镜头(4)推轨(5)伸缩镜头(6)手提摄影(7)空中摇摄。电视剧由于屏幕尺寸与制作经费等诸多限制,通常只能做到其中的两种到三种,而恰恰《唐山大地震》这一题材给了摄影师充分发挥摄影机移动发挥的最大可能,七种方式几乎在片中都有出现,您认为这像是一部电视剧吗?再讲讲你可能懂的,镜头的种类大致分为六种:(1)大远景(2)远景(3)全景(4)中景(5)特写(6)大特写。电视剧一般只采用中景,“中景”囊括了人物从膝或腰以上的身形;特写也偶尔遇到,范围就是人的脸部(如果以人为标准)。而本片同样几乎用到所有类型的镜头还有一些变形,相信地震后向上拉出的一个唐山市大远景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种镜头是极少在电视剧中出现的。虽然本片同样是中景居多(因为中景是最重功能性的镜头),但本片把中景镜头发挥到了极致,一般电视剧的中景镜头只包含“二人镜头(twoshot)”,但本片不仅包含了二人镜头,
还使用了“三人镜头(threeshot)”及电影典型的over-the-shouldershot,您还认为这像是一部电视剧吗?不知电影与电视剧最大的差别根本不在场面的大小,而是导演的态度问题,一部好电视剧同样能取得比电影还高的艺术成就,同样能取得比电影还高的群众口碑。 导演冯小刚无疑是被争论最多的话题,对于冯导,我还是原来的看法,在中国这样的文化体制下,能有这样一位我行我素、嬉笑怒骂的导演实在是一个奇迹,而他始终拍老百姓的电影,给老百姓拍电影(极个别除外),不把自己摆在多高的艺术地位的准则确实为他赢得了票房与口碑。 另外一方面,《唐山大地震》极力把自己包装成一部特效灾难大片,单把这5分钟的地震特效大场面拿出来审视,问题依然多多。首先,从影片结构上讲,故事没开始多久,就迅速进入地震场面中,无论是对徐帆一家人的熟悉和认识,以及对地震来临前气氛的烘托,观众都缺乏情感的酝酿时间,因而当灾难到来时,观众也就很难对徐帆一家人提心吊胆、牵肠挂肚。而且灾难场面开始得快结束得也快,观众还没看过瘾就完了,就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吞下肚根本没咂摸出滋味。《大地震》根本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仅仅玩了个“车震”之后是“地震”,而且,整体地震场面以及震后场面仅仅对准徐帆一家人的经历,缺乏对唐山大地震的整体展现。5分钟地震特效场面在细节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特效的细腻感和逼真感远远不够,鱼儿从鱼缸中跳出,墙壁被震开的裂缝、从楼上跳下然后被乱石砸倒的人,电脑特效都能明显让人感觉到粗糙和假。还有一个明显的镜头,就是大地震刚开始时,一个远景镜头展现出天现异象,强震突袭,此时仔细看这个镜头中的广场上,有一人还在闲庭信步,可见拍这个镜头时,并未设计这是大地震的开始,因而也并未要求广场上的那个人做出惊慌和躲避的动作。《唐山大地震》在剧情上也未体现出一部大片应有的成熟之处,毛主席逝世这场戏除了唤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的记忆,延续唐山大地震的悲情情绪之外,在剧情上毫无作用可言,似乎只为煽情的目的存在,而且笔者对能否达到这个目的也有质疑,对于80后、90后的观众主体来说,毛主席逝世能产生影片想达到的情感作用吗?李晨蹬三轮在杭州碰上陈道明更是典型的电视剧式的巧遇,无论前后都没有能跟这场戏呼应的情节,使得这场戏显得格外无用,而且李晨逢人便
说母亲舍女保子的灾难经历,也显得过于啰嗦,观众都知道的事有必要强调那么多遍吗?后面的剧情中还有个张静初带着女儿当家教,女儿被诬陷打碎主人家花瓶的情节,似乎也只是为了突出张静初带着女儿生活的不易,对于整体剧情来说也属可有可无。最后结尾处出现一个真实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更是显得十分突兀,作用仅仅是通过他的目光展现一下大地震纪念碑,这个情节为什么不能由片中角色来完成?是不是非得拍大地震纪念碑不可?综上所述,对于《唐山大地震》而言,既有突出特色又有不足,但就我个人来说优点大于缺点,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电影业无论从艺术还是技术都是很大进步,我们应该秉持着辩证的眼光来看它,不能把它夸到云霄里去,也不能贬到臭水沟沟里去,褒贬不一本身就是电影业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