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10级3班由佳艺10016055再别康桥
1916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诗人“摆脱哥伦经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到英国留学。21年,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诗人在此树立了独立自由的思想,并接受了拜伦和雪莱的影响,开始新诗创作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挚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全诗每句字数基本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四行一节,十分整齐;单行与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构成一种参差错落的形态,增强了诗歌的形式美;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诗的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七节诗,几乎每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的出的画面,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不能不惊叹于诗人对于自然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捕捉形象的本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思考: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讨论:1此诗展现了作者何种思想情感?通过那些意象得以表达?表现了何种意境?提示哀而不伤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剑桥大学的热爱之情。2最后一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有不同的阐释,请结合诗歌和作者在康桥的经历试做阐释。提示:告别那段美好却伤感的情感,对康桥的珍爱之情。
作业:1背诵全诗2结合诗人简介和本诗,请以“我心中的志摩”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