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再别康桥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105再别康桥教案

ID:1120276

大小: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再别康桥》执教人:李敏虹二学教目标:1.了解新文人诗内涵;2.初步掌握新诗的欣赏方法。学教重点:新诗的鉴赏学教难点:诗的欣赏方法学教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师生讲练结合□教师满堂讲授学教流程:一.导入请你背诵几句你最熟悉、最喜爱的诗。看来同学们最熟悉的还是古诗词,那么对于现代诗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二.解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些什么三.作者及背景介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相关的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人。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1918—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本诗是他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徐志摩与剑桥大学有着难分难舍的情感,在这里学习期间,不仅这里的自然美景令诗人陶醉,还有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在这里,他还遇到了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并与英国伟大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挚友。因此他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徐志摩的诗畅游康河,去体会诗人的似水柔情。一.在朗读中赏析1.范读注意字音把握断句的同时还要留意捕捉自己内心最细腻的感受谈谈你的初步感受2.读准字音带着初步体验有感情地朗读(齐读)3.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里?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并在你认为美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如有疑问的也请做上记号。(就你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你的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帮助你,如小组内没能解决的,我们大组交流时用集体的智慧来攻克它。)4.交流(穿插朗诵)5.提问①“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用在这里恰当吗?“甘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招摇” 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在这诗情画意中,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热烈的爱恋。)②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我”心中之旧情的流露,把“金柳”比喻成“新娘”,表现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③诗人为什么用“轻轻”、“悄悄”来描绘他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呢?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6..自由朗读,体会感情小组合作,朗读展示。五.拓展写作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一般离别诗的告别对象,而选取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描绘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境界,以此来表现康桥秀美风光,寄托自己对康桥的眷恋。初中三年的求学会给你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会给你留下无尽美好的回忆。三年后当你即将离开虹桥二中,请仿照《再别康桥》,选取校园中给你留下美好回忆的景物写一首《别母校》。“一切景语皆情语” 。杨柳夕照、康河水草、碧水虹影、泛舟放歌这一幅幅精致而美丽的画面是如此的动人心弦,请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感情,用散文的笔法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进行描绘。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赏析徐志摩的《沙扬挪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七.小结如画的意境,动人的情感,富有韵律的语言,整齐划一的形式,无不书写出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眷恋。说不完的康桥美景,道不尽的康桥遗梦。假如这节课让你在心灵深处或多或少的收获了自己的康桥情结,就请记住《再别康桥》吧!假如徐志摩在你心中投下了长长的身影,那就去读徐志摩吧!假如你对诗歌有了那么一些喜欢,那就爱诗吧!让心灵徜徉在诗歌的花园,让思绪飞扬在知识的殿堂,让诗歌丰富我们的人生,净化我们的灵魂!最后,让我们在《再别康桥》的朗诵中结束今天的康桥之旅。板书设计:金柳青荇迷恋不舍 青泉眷恋惆怅星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