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课题:《再别康桥》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背景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速、节奏、情感。合作探究:一、分析鉴赏——感受意象美(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3)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4)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二、感受《再别康桥》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
2、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当堂检测:1、《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2、《再别康桥》的中心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3、《再别康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再别康桥》,回答下列问题。1、诗的开头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作者时而放歌,时而沉默,你觉得这样写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3、本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4、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时至今日李叔同“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抒离别之情的诗作可谓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哪些呢?明确: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