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再别康桥》说课

ID:1120577

大小:77.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课稿课题:再别康桥学院:汉语言文学班级:文新学院2009级3班姓名:叶蓓菁学号:20090141057指导老师:戴前伦6 《再别康桥》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再别康桥》,我准备从七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一、说教材、学情(一)教材地位及作用高中语文第一册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一课《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过程中已对“意象”有初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技巧。2、高一新生对学习抱着极大的热情,对老师和同学也有新鲜感,能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比较活跃。二、说教学目标由于本诗是高一学生学习的第一首现代诗,为了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学习方法,从而能广泛欣赏诗歌,因此将本诗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和意境,感知本诗的三美。(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掌握诵读技巧,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联想法:锻炼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探究法: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本诗感情与景物在诗歌中的融合,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诗人一生对爱,对美,对自由的追求。【依据】①新课标中关于诗歌的课程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6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②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③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三、说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难点:高中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他们产生了对教师的过多依赖,从而缺失了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将教学的难点定为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依据】①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③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诵读法:比较诵读和老师直接指导双线进行。2、联想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可感的视听形象。3、探究法:①老师根据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②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③老师点评,多肯定激励学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依据】①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②叶圣陶:“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二)说学法1、朗读感悟法6 在通过名家朗诵、教师的范读、其他学生的试读和自读之间找出差距,细细体会提高自己的诵读技能。2、情境体验法在品味诗歌的时候,学生们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力求更好地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依据】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五、说教学过程(45分钟)(一)图曲导入,营造氛围(2分钟)首先试问学生的母校情结,再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听一小段歌曲),同时图片展示康桥美景。告诉学生:我们刚刚欣赏到的优美风景就是著名剑桥大学的风光。剑桥大学也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母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者离别母校时的情感,引入课文。【依据】①要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英)海伦.辛普森②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二)时空链接,走近作者(5分钟)(1)简介徐志摩。(2)关于新月诗派和三美理论这一环节我将就课文背景导出问题,先让学生自行解决,老师归纳。并用幻灯片展示。尽可能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依据】颂其文,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三)诵读涵咏,整体感知(7分钟)(1)学生默读。(2)个别朗读。(3)名家范读。(4)配乐朗读。(5)学生齐读。【依据】6 ①默读可以让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情感,个人读可展示个性,音乐制造了情境,范读激发了美感,齐读引起群体感受。②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四)梳理意象,品味意境(15分钟)1、寻找意象在这一环节中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用圈点法找出本文独具特色的意象。结合课前预习,学生阅读过程中较容易找出以下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星辉、夏虫等。2、品味意境我将把全诗分为四个版块,并且将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引导学生分别赏析。抓住诗中意象,赏析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第一节:重点赏析三个“轻轻的”和“不带走一片云彩”,了解诗人在这里奠定的感情基调。第二、三、四节:通过重点赏析“新娘”“水草”“荡漾”“招摇”“甘心”等词语,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由依依惜别时的感伤无奈而陶醉留恋于康河美景。第五、六节:通过重点赏析“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放歌”“笙箫“夏虫”等词语,体悟诗人情感的发展高潮。第七节:重点赏析三个“悄悄的”和“不带走一片云彩”,通过比较第一节和第七节,体悟诗人离别母校之时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同时感受诗歌的回环之美。【依据】①新课标所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②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五)分析探究,赏析三美(10分钟)引导学生寻找诗中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及动作性很强的词语,讲解诗歌的绘画美。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诗歌的建筑美。通过图片、七个小结内容和诗人情感之间的趣味连线练习,活跃课堂,并且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依据】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6 (六)说归纳小结(5分钟)结合诗人离别康桥时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句,引入诗人去世时胡适为其写下的诗《追悼志摩》。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老师与学生齐读《再别康桥》。最后,从思想内容上和诗歌艺术来总结本诗的艺术特征,让学生在情感的渲染中领会诗歌韵律美。【依据】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六、说拓展训练及作业1、课外拓展: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写一篇鉴赏短文。2、背诵《再别康桥》【依据】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七、说板书设计这个板书设计的特点是:以意象为中心,以康桥的各种景物为线索,将意象和画面相结合,重点剖析了诗人的情感历程,突出“美”的张力。整个板书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具有指导意义。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