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再别康桥》意境美。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2、过程和方法:解决重点方法: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突破难点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联系占典诗歌中有关送别诗的意象选择加以比较。突显作者意象选择的独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体验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和意境特点。难点:选择意象的独特性[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学情分析]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第一单元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在初屮阶段学生己经读过不少新诗,但是这一阶段才识文学鉴赏的开始。学生初步涉足文学鉴赏,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但这不是最终的学习口标。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作为最终口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流传千古,唐诗宋词,名家辈出。从五四到现在,新诗也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可是有人却说,中国现当代诗坛只有一个半诗人。尽管这种评价太偏激了,却也可以看出这一个半诗人在屮国诗坛的分量。他们是谁呢?一个是徐志摩,半个是何其芳。“轻轻的我走了,止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配乐朗读,打开学生想象空间,进入诗歌的意境中1、首先朗诵这首诗。(教师播放黄磊的朗铺)2、学生配乐朗读(播放音乐)3、每一首好诗都能引起读者不同的共鸣,你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谈一谈。4、儿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感受,打开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少年情怀总是诗,
同学们青春的感受就是最美丽的陆卷。诗人笔下的康桥是不是象大家想象得如此美
丽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康桥和作者徐志摩。三、康桥与诗人的关系,并出示教学目标(投影出示康桥图片)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著冇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作别西天的夭形我轻轻的招手正如我轻轻的*轻轻的我走了是夕阳巾的新碱那河畔的金柳
这里就是康桥,今天读作剑桥,闻名世界的英国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在康桥,他陶醉丁如诗如|師的美景屮,正是康河的粼粼水波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在康桥,他接受了“爱、自由和美”的个性主义熏陶,正是“爱、自由和美”的康桥理想给了他人生的追求。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卬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蛮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徐志摩以一首纯美的《再别康桥》,拉开了我们想象的帷幕,更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我们今天就通过赏析诗歌语言来品味蕴涵在诗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貝咅乐美。让学生从咅乐这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并且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彖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一)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先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木文在景物描写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木文的景物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特,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金柳。柳,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灌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灌桥柳。柳树是屮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诗经•小雅》中就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提问: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
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來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喻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青若?作者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招摇J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门由门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z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彖。“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來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提问:青存:但这里的青荐,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也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霜和象征。潭水:榆荫下的那一清泉叫拜伦潭,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理想。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那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不正彖天上的虹霓一般美丽,沉淀在潭水中,幻化成彩!1![似的梦。作者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Z功。和同学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前四节接下来在第5、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Z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提问:但在靑草更靑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那又是为什么呢?1920年,24岁的徐志摩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咅,度过了他一生屮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康桥,他有过与秀外慧屮、
•代才女林徽音的美丽爱情,因此而萌发了汩汩诗情;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爱情在康桥冋忆小复活,诗人几乎要泛舟河上,去追逐那些个愉快的日子,然而,“此情可待成追忆”,片刻的遐想更激起了诗人的苦涩与怅惘。诗人不得不离开了,他不愿惊醒一切,他耍把这座感情的伊甸园永远地臧在心底,永远不去破坏它的美好与宁静。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晩的康桥!”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第7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乂冋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屮,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师生一起朗读第5、6、7节
提问: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人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冇哪些诗词?明确:王勃的《送杜少府Z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口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对比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冇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讨论这些景物的选择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彖,i(u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屮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了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屮见情,情中冇景,情景交融在一起。提问:木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明确: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桥的无限留恋。柳草木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彖时,也就饱含了诗人的情感。这时候,我们就称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为意象。如果没有负载这种情感,就只能称物彖了。而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此时的作者即将远离这个让自己魂牵梦系的康桥,诗人的对康桥的依恋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木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配乐朗读全文,形成整体认识,感受意境美!五、小结本文。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彖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诗歌的方法。六、知识点训练。课件展示
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屮,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己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这首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出各阶段的特点。少年时的欢乐甜蜜,无忧无虑;壮年时飙农异乡,楷错悲潦;而冬鬓安忍白,愆苦满悚。2上阕作者选取了哪些意彖,表达了怎样的心理感受?少年:歌楼、红烛、罗帐情感体验:温柔缱绻、欢乐甜蜜壮年:客舟、江阔云低、断雁、西风情感体验:漂泊不定、孤单寂寞、凄苦难耐3简要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听用”是全词的线索,他将三幅不同的画面衔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次听雨代表了人生的三种境界,使这首词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内涵!七、作业。1、背诵课文。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更里冇蜜甜的忧愁——沙场娜拉《课标与教学要求》屮指出:“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散文,要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诵读的指导,从内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语言的品味到表现手法的品评,都离不开对文木的诵读”。因此我要求学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诗歌的节奏和停顿),诵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