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共两课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再别康桥教案共两课时

ID:1120955

大小:35.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培养人文情怀。教学重点:新诗的欣赏方法,分析理解是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感悟情感美、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探究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网搜索康桥图片、徐志摩头像、《再别康桥》诗题、配乐朗读录音等与课文相关材料,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2、学生课堂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配以画外音。如:"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学习成功的机会。)二、作者与背景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省海宁县人。笔名云中鹤。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按照其父亲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春,徐志摩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与政治理想。在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下,他违背其父让他当银行家的期望,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10月回国。12月起,在《学灯》《小说月报》和《晨报副刊》上大量发表诗文;成立“新月社”。1924年,又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这时的徐志摩,不满军阀混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向往和追求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理想。1926年4月至6月,在《晨报副刊》上主编11期《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徐志摩的诗大都是抒情诗,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徐志摩还致力于创造一种建筑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诗歌语言,他的诗,如《残诗》、《偶然》、《再别康桥》,语言自然、纯熟,既是地道的口语,又经过艺术的提炼,独具清莹流丽的情致。他的散文成就可与诗歌媲美,由于较少形式上的束缚,更易表现他奔放不羁的情感,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都是久经传诵的名篇。徐志摩的著作,除前面提到的诗集外,有散文集《落叶》(1926)《自剖》(1928),《巴黎的鳞片》(1927)《秋》(1931),小说集《轮盘》(1930),戏剧《卞昆冈》(1928,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等。三、学生齐读,教师正音青荇()漫溯()长篙()笙()箫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大致说说你觉得美在哪里?(这首诗美在情感,美在意象,美在韵律。)(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五、初步赏析(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轻轻地、悄悄地)(2)为什么要这样?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深怕惊醒了它。(3)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榆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鸣叫。(4)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5)a、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b、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此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屏绣康河。(6)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7)a、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b、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2、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3、教师小结。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生字词语一个3遍。七、板书设计:再别康桥1、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2、初读课文3、初步赏析课文,理解大意八、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美、韵律美与情感美。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义。教学难点:中国现代诗歌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民族团结教育:一、品味鉴赏,体景悟情1、体验情感美(1)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初步领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2)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言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第一节三个"轻轻"一再叠用,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虔诚恭敬,剑桥大学在诗人心目中崇高而伟大,诗人用自己的形象烘托了剑桥大学。最后一节用"悄悄"与"轻轻"遥相呼应,形成回环复沓之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难舍难分。作者只身轻轻来到康桥,又独自悄悄离开,与康桥宁谧的意境相符;他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与他对康桥喜爱眷恋之情相吻合;叠音词"轻轻"与"悄悄",回环复沓,有轻微跳跃的音乐美。)2、感悟意象美(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意象感情云彩难舍难分金柳欢喜、眷恋青荇对康河永久的眷恋潭水将留恋融入康桥的风光中长篙、星辉感情达到高潮(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桥永久的恋情。作者甚至想永久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2)听老师诵读,想象夏夜星光下,诗人独自泛舟康桥,默然寻梦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象美。3、品味韵律美于诵读中感悟诗节匀称,诗句整齐用韵细蜜精巧音乐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全诗共7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压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7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这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二、总体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象和韵律美。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2、教师与学生配合朗读诗歌。(走进《再别康桥》,我们能感受到旖旎迷人的风光,清新如画的别离,淡淡如烟的哀愁,兴奋热烈的眷恋,梦幻般的惆怅;走出《再别康桥》,我们依然觉得唇齿留香,含蓄隽永。)3、背诵诗歌。 (徐志摩的新诗以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铸就了其诗歌清新空灵的独特风格。以上教学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感悟美、体验美、品味美,从而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三、比较鉴赏,拓展延伸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相比较,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等物象,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以上重点赏析的部分。)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五、板书设计1、情感美2、意象美意象感情云彩难舍难分金柳欢喜、眷恋青荇对康河永久的眷恋潭水将留恋融入康桥的风光中长篙、星辉感情达到高潮3、韵律美六、课后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