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戴望舒
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成名于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的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鉴赏诗歌的三个环节:读品悟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美的背景美的点缀
雨巷长长的青石板路幽深寂静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常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并不轻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李商隐《代赠二首》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璟《浣溪沙》·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写作背景:《雨巷》产生于1927年的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狸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一诗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感。
1、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2、爱情诗。
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
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未得到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可能是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留恋。品悟诗歌的“朦胧美”
雨巷: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姑娘:美好理想的象征
欣赏歌曲雨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