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反讽艺术
加入VIP免费下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反讽艺术

ID:1121996

大小:5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反讽艺术◎郑雯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创作距海子离世只有不到八十天,因此这首诗可以当作一种预设的写作心态和大的背景来理解。海子突然离世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舒缓清新与深沉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概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成为了大众流行语,不断被大众误读和曲解。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和浅薄的流行音乐借文字的表面大做文章。显然,这首诗被很多人纂改成了一个世俗化的文本,其中一种有代表性的解读是:这首诗语言朴素,意象清新,节奏明快,关注尘世幸福,具有博爱情怀。但事实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个语意丰富,具有多重解读维度的复杂文本。一般的误读和曲解是因为他们简单的解读表面文字,采用碎片化的读取方式,而没有考查的经历和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据海子传记介绍,构成这首诗直接起因的可能是海子不成功的初恋。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与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女生发生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情。由于女方家庭的阻力,二人在1986年以分手告终。海子虽与初恋女友结束了恋爱关系,但仍保持着友情性质的通信来往。1989年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初恋女友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家庭。约1989年初,海子得知她将远离中国前往美国的消息。这意味着在空间上他们将远远分离。这样看来,这首诗与海子的爱情有关,很可能表达了对于爱情以及人生的某种看法。这应该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写作背景。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反讽艺术现代诗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反讽。反讽是对一般陈述的有意识的造反。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的鄙视与挖苦。例如,《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一点也不标致,称他们标致,是明显的讽刺,表达的正是厌恶之极的情感。当任何指斥的言词都不足以把愤怒之情表达的畅淋漓时,便化为反语成了讽刺,这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表达的厌恶之情更为强烈。 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难看出的一点就是它运用反讽,把强烈的死亡意识构建的如此美好和富有诗意。这首诗的反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天”构成了对昨天和今天的反讽“从明天起”这一句作为全诗的开头,奠定了全诗基本的感情基调。这似乎是一种预设,它隐含了对今天和昨天的否定和超越。“明天”是一个即将到来的不确定的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想象性的时间。“从明天起”意味着要告别今天,摆脱今天的现实状态,开始一种全新的自己追求的幸福生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意味着“今天”生活的不幸福。诗人表面上写“明天”“幸福”,实际上是在以未知的“明天”反讽现实的今天,以未然的“幸福”反讽已然的“不幸”。为何一切都要从“明天”开始?可见“明天”是今天的断裂而不是延续,“明天”是一种重生与转机,“明天”与今天的背后实际上有一种理想与现实,彼岸与此岸的深层对立。由此,反讽的艺术效果可见一斑了。(二)第一节的末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第三节的末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构成反讽“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我们营造了一种俯视的视角,一种悲悯的视角,一种神圣的视角。它仿佛高高在上,“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些决然地显示出诗人的不妥协和一再的坚持,它表明了诗人与第三节中的“你”有着截然不同的信仰和追求。这样,“愿你……”与“我只愿……”形成矛盾对立的关系,对别人的祝福是那样的丰满,而自己的要求却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反讽超脱了物质和名利的枷锁,只为高度的精神追求的至高境界。(三)第一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以及“关心粮食和蔬菜”与“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构成反讽“关心粮食和蔬菜”“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普通人的幸福,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幸福,虽然平平淡淡,但却是真实和温暖的。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种愿望看似平常,却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而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摆脱了物质功利追求的精神自觉,是一种审美性的超越。这种做不到的幸福就像是一道“幸福的闪电”,恰恰是海子内心所真正追求的。现实与追求的巨大反差,使做得到的幸福与做不到的幸福构成强烈的反讽。(四)“团聚”和“通信”构成反讽第二节告知的对象变为“亲友”,其中蕴含着对亲友的眷恋和愧疚之情,因为“我” 疏于与亲友相处和沟通。维系亲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团聚”,但海子没有选择与亲友团聚,反而选择与亲友“通信”。或许由于长时间缺乏沟通,他已没有勇气去面对“亲友”,或者不知道怎样与他们相处和沟通了,或者是身处异地难以及时团聚。这说明海子的内心深处是无比孤单和寂寞的。读到“和每一个亲友通信”,眼前仿佛出现一个孤零零的伏案写信的身影,这种“团聚”和“通信”构成的反讽让人读来不禁生出无限怜悯。(五)“陌生人”和“我”构成尖锐的反讽第三节把倾诉的对象扩展为“陌生人”,在“陌生人”和“我”之间形成对话关系。“熟悉的陌生人”于19世纪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他的观点是:曾经相爱的人分手之后不能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能做敌人,因为彼此相爱过;所以——只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而海子那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投入了别人的怀抱,又要漂洋过海离他而去,永远的成为“陌生人”。海子对“陌生人”寄予了深深地祝福,祝她“前程似锦”“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得尘世的幸福”。所谓的这些幸福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却是“尘世的幸福”,是世俗的、物质的、功利的。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独白,对简单幸福的渴望背后有无限的苍凉之情。没有“房子” ,完全超脱物质生活的精神追求,只剩下纯粹的灵魂提升。全诗中这种反讽是尤为深刻和尖锐的。三、小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摆脱了名缰利锁的一种精神探求,他看到的是一种幻觉中的景象,看到的是精神王国的迷人之花,感受到的是心灵世界的丝丝暖流。全诗笼罩着一种浓烈的化不开的死亡意识,因此这首诗成了海子生命最后的绝唱,也标志着一个诗歌时代的结束。面对“亲友”和“陌生人”这种不同的对象,诗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情感态度,他似乎都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和语调在说话,仿佛站在更高的角度上俯视一切。诗人处于什么样的情境中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和语调说话呢?其实正是一种死亡的情境。他的这种死亡意识发展到了极顶,就用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反讽。对别人的“尘世”的幸福,海子的内心深处是感到鄙夷的,但又是绝大多数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无力反抗也无力正面回击,因此反讽的运用恰恰既表达了海子完全超脱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也有力的反击和回应了“尘世”幸福的微不足道。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