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

ID:1122154

大小:142.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项目内容思路教材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本课是一首经久耐读的抒情诗 ,是海子的代表作,写于1989年1月,也就是诗人自杀前的两个月。海子是中国当代诗坛最美的一束烟花,虽然短暂但却炙热灿烂。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诗歌创作追求“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他难于融合到世俗生活,所以他用诗歌唱着他的灵魂。本文的语言质朴本真,表面上给人一种清新欢快的感觉,但在满溢着“幸福”的诗句的背后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之感,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种悲凉感。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两篇诗歌的学习,对于诗歌的一些学习方法,已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体会诗歌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班上学生学习水平存在着差异,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不同,诗歌鉴赏的能力也不一样。对古典诗歌毕竟接触过一些,背过一些,而对当代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诗歌的流派等了解不多,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另外,诗歌是诗人感情的喷发,诗歌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学生并不是缺少感情,而是缺少投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燃。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从表层角度理解不是很难,知道诗人要表达的意思,但从深层角度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诗中普通的事物为什么会让诗人感到幸福”这个问题,可能会形成阅读障碍,一方面是因为诗中意象包蕴的人文精神本身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人生体验与经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诗人及作品有距离感。由此造就了学习中的难点,教学过程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注。教学时数共2课时教学目标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精神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海子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诵读本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朗读,感受诗歌创造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感情。教学难点品味“幸福”背后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正确客观对待诗人的生命选择。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1)朗读感悟法。结合诗歌的语言特色,通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2)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将相关的文字、图像、音乐、等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结合诗歌的情感熏陶,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诗歌中。(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接受不同的想法,开拓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会欣赏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重要得多。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课堂积极参与朗诵、讨论,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非常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以下资源进行整合: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资料资源:发掘教材文本资源构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贴近教材文本,打开教材文本构成的本体世界,把握教材文本语言构出的物象与事象、场景与画面,发掘教材文本负载的情感与思想、精神与生命,即教材文本的深层意蕴。网络资源:课前要求学生在百度上搜索海子的生平相关事迹,了解海子其人,在鉴赏词作的时候能知人论世。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让他们有直观的印象,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音频资料:湖畔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构思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会将阅读分析权交还给学生,遵从诵读到研读、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主要采用学生诵读、讨论、问题探究、口头表达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只是适时用语言进行引导、启发、鼓励、肯定及评价来调控整个过程,最后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具准备电脑和相关的教辅材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班级13工艺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海子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诵读本诗,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3)培养读诗趣味,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诵读本诗,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2)培养读诗趣味,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教学难点诵读本诗,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完成预习任务教师设计《导学案》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了解学生对诗的理解情况以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调整教学设计。(导学案见附件1)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检测题并上传至学习平台;整理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导读、导听、导思、导做,为教学过程中的多维对话奠定基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课件出示5幅图片。欣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习兴趣。导入课文大家欣赏完图片之后发现这几幅图片都能给我们传达什么样的感觉呢?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来表达一下呢?预设与点拨: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快乐”“开心”等这样的词语,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么快乐开心,其乐融融,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与幸福有关的诗。调动已有的认知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迅速进入文本学习的状态。训练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的状态。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背景知识作家作品海子1964—1989),原名査海生,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人,当代著名诗人。从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代表作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四姐妹》等。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自己的预习效果。知人论世,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诗人和他的创作。写作背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音乐感知播放青年歌手湖畔演唱的、纪念海子的歌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静心聆听,感受思维的跳跃,心灵的倾诉,思想的流淌。借助音乐语言,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诵读诗作1、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和节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材,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声练读。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所谓“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体会情感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2、配乐范读。用心聆听。读,诗歌教学的根本。3、个别试读。边读边悟。提问:读过之后,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明确: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这是初读后体会到的感情基调。过渡: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们仍旧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动口动脑,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研习文本1、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全诗的中心意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预设与点拨:学生如果不知如何分析,则可以引导:“大海”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把握意象研习文本把握意象这个意象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春暖花开”又可以怎么理解呢?面朝大海的时候,我们又怎么可能看见春暖花开呢?交流形式:学生分析、师生同析、教师分析。明确: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我们可以将“面朝大海”看成是实指,“春暖花开”是虚景,是作者的想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看成是作者美好的幻想,是一种精神追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讨论式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研习文本把握意象2、提问:诗人是如何围绕“幸福”抒发情感的?指导:浏览每一节诗,找出和“幸福“有关的意象。明确:细读全诗,把握意象。引导学生找出意象,将此作为突破重难点的突破点,为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幸福观打下基础。诗歌一开始,就点出了主词“幸福”,同时,以“幸福”贯穿全篇,并得以逐层强化。第一节,诗人选取平常的生活细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因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节,诗人的“幸福”满溢心胸,无法独享,要把“幸福”告诉“每一个人”,“幸福”的情感得以强化。第三节,要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感染上诗人的幸福,陌生人也会得到幸福,诗人的情感再次扩大强化。3、追问:海子所理解的“幸福”是怎么样的?和常人的“幸福观”一致吗?预设与点拨:这个问题应该说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回答起来不会太困难,如果思路不明晰则指导: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人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我们平常人来说是幸福吗?明确:诗里海子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常人理解的“幸福”不同。普通的幸福生活,不外乎物质上的丰富与奢华,政治和文化观念上的“权力”“业绩”等生命本真所不需要的东西。而海子把“幸福”理解为生命得以自我呈现和自我满足的一种资源。生活虽然粗扑,但生命居于其中却能尽享自由和快乐。研读全诗,理解诗人的情感,弄懂诗歌的内涵。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和作者切合起来,教师最后明确。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4、追问:诗人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亲人”“山”“河”和“陌生人”?明确:诗人将自己获得的“幸福”传递给他人、他物,意在说明他希望整个世界和人间都成为“幸福”的家园,这表明了诗人内心洋溢着博爱之情。积极思考,主动说出自己观点。动口动脑相结合,工具性人文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明确: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小结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地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们仍旧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根据板书进行概括,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学会从整体上概括文意。巩固课堂所学,总结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和初读后的体会。课后作业1、朗诵诗歌。和同学互相交流,分享体验,加深认识和理解。认真完成作业上传至学习平台。将诗歌的优秀语言内化成学生生命个体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反复诵读诗歌,思考:从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隐含的忧伤呢?引导学生与诗歌深度“对话”,为下节课进一步研读文本作准备。板书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 关心粮食和蔬菜  (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隐逸诗人的生活)幸福告诉亲人、每一个人 (情感得以强化)给山、河取名 祝福陌生人  (化为博爱之情)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班级13工艺美术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2)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2)培养读诗趣味,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品味“幸福”背后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正确客观对待诗人的生命选择。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检查1.全班齐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情背诵,用心聆听。温故知新,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习状态。2.评价学生传至学习平台的相关作业,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过渡:大家课后作业做得很认真,想得也很深刻。能从“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等句子中,体会到作者隐含的忧伤,那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体会作品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拿出作业,准备交流。评价作业,肯定学生的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研习文本研习文本体会情感体会情感1、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诗中的“我”和“你”对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预设与点拨:引导学生逆向思考,“从明天开始”那么今天和昨天的海子的生活怎样呢?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是些凡俗的琐事,可是作者却觉得幸福,怎么理解?交流形式:学生分析、师生同析、教师分析。明确:“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意味着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的海子,并不拥有这种幸福。他所希冀的幸福,只能寄托在明天,寄托在一种美好的想象中。“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想象中的世俗生活,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它是真实、自然,朴实无华的,却也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甚至他在离开大学的六、七年间只看过一次电影。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写作和读书上。他只有在诗歌中、在想象中去描绘他想要的幸福。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全班交流,记录思考其他同学的发言。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讨论式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2、提问:“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一词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可以让学生联系作品德写作背景来考虑,面朝大海意即背对尘世。明确:“只愿”,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独守清高。这就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因为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痛苦中,海子最终选择了一条也许是最彻底的路,完成了和这个世界的和解。思考,感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与同学、老师交流。记录、思考其他同学的发言。的发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研习文本感悟主题过渡:诗人海子的一生是短暂的,他的生命就像是一颗流星,瞬间陨落,却在天际燃烧成一道发光的弧线。因为在有限的时空里有着强烈的闪电般的燃烧,所以这颗星辰的陨落留给人们以久远的思念。当然,在这思念背后,是一种对才华的敬意。充满才华的诗人消失了,但人们依然思念这种才华的闪光。人的生命总是要消失的,而艺术的生命却因才华的闪光而得到延续。再次播放青年歌手湖畔演唱的纪念海子的歌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提问:现在再听这首歌曲与刚学习这篇课文时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明确:初读时,感受到诗歌用清新明朗的语言,拟写了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大家分享、交流。启发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幸福生活,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现在,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着挥之不去的悲凉感。引导背诵(1)分组练习背诵。(2)代表背诵展示。每组选出背诵最好的同学参加展示,评选出“朗诵之星”每位同学参加组内的背诵练习。每组代表进行背诵展示,其他同学倾听,评价。进一步体味诗歌的感情,感悟作品的主题,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赏析海子的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诵读,赏析。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用简洁且富有文学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动口动脑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1989.3.14.凌晨3点--4点)点拨:这是海子人生的最后一首诗,一首抒情短诗。这“十个海子”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与海子的生活理想尖锐冲突的现实里困扰着海子的各种世俗欲望,不管这种欲望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可是海子因自己产生这些世俗的欲望而深感苦痛。当海子把这些欲望推开后,他的心灵也受到了重创,产生了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落寞和痛苦。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预设与点拨:让学生畅所欲言,自行对这节课做出总结,引导学生可以从从各个方面,例如(1)个人阅读感受(2)对诗歌的评价等。学生畅所欲言,自行对这节课做出总结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并通过相互发言,从多个角度启发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1、完成导学与同步训练上的相关习题。1、夯实基础,巩固所学。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课后作业2、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画一幅与本课相关的图画或仿照本诗“从明天起,我做一个……的人”的格式,写一首诗。3、完成过程性学习评价表(表格见附件2)。3.预习《口语交际》,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任务。认真完成及时上交2、通过分层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4、熟悉文本,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板书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表象深层新鲜可爱、充满活力挥之不去的悲凉感“幸福”矛盾、痛苦教学反教学亮点:1、课堂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情感。2、在作业安排上,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的理念,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感受到学习诗歌的乐趣。另外,作业安排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留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与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思课堂上我紧紧围绕诗人的幸福观和大海、春天等意象的含义这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讨论,达到书生、生生、师生互动。作者介绍及课堂小结也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仅仅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存在问题:在意象分析这块,处理得过细、过深,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程序,结果造成读的时间少了,讨论交流的时间也不充足。改进措施:1、注重教学内容的取舍,切实提高课堂效率。2、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相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附件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学案一、课前准备(一)查找资料,走近文本(要制作相应的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2、了解背景(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眷属、尘世、灿烂的前程2、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放声诵读,初步感受诗歌中描写的形象及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诗人向往的“尘世幸福”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用原文语句回答)。4、这三节所描绘的“幸福图”之侧重点有何不同?诵读的语气、语速有何不同?二、课堂探讨1、初读诗歌之后,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2、理解全诗的中心意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诗人是如何围绕“幸福”抒发情感的?4、海子所理解的“幸福”是怎么样的?和常人的“幸福观”一致吗?5、诗人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亲人”“山”“河”和“陌生人”?6、“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诗中的“我”和“你”对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7、“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一词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赏析《春天,十个海子》三、课后巩固1、朗诵诗歌2、反复诵读诗歌,思考:从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隐含的忧伤呢?3、完成导学与同步训练上的相关习题。4、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画一幅与本课相关的图画或仿照本诗“从明天起,我做一个……的人”的格式,写一首诗。5、完成过程性学习评价表(表格见附件2)。6.预习《口语交际》,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任务。四、相关资料(一)海子简介海子1964—1989),原名査海生,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人,当代著名诗人。从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代表作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四姐妹》等。海子,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查湾。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1979年(15岁)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钱的生活费。19岁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无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间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闲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四次失恋,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穷的生活之中。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常远曾说:“今年开学后不久(即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有钱”。“我认为,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生活中的海子陷入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而他最终先择了后者。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二)海子之死:1989年3月26日,山海关。静静的海子躺在铁轨上,在他的身上是打开的《圣经》。远方,火车呼啸而来,一代天才诗人由此走上了别一个世界。……海子是视诗为生命的,诗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当诗成为诗人的生命,成为诗人的信仰,诗与死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意义……——《海子:诗与死》(三)海子的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1989.3.14.凌晨3点--4点)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附件2:过程性学习评价表单元飞扬的诗情篇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班级学生评价标准优秀(90-100分)全部达到良好(80-89分)大部分达到一般(60-79分)基本达到需努力(60分以下)大部分达不到评价项目分值评价内容评价自评组评课前预习(15分)15分能按要求认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作业。诵读诗作(10分)10分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情感。把握意象(20分)20分在鉴赏品味时能有自己的见解,并能把见解准确地表达出来。体会情感(30分)10分能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的生活状况,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20分能把音乐的意蕴和诗歌的内容结合起来,说出自己的感悟。引导背诵(10分)10分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拓展延伸(15分)15分能读懂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个人反思自评等级个人签名组评等级组长签名教师总评教师签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