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7)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陈情表 (7)

ID:1123401

大小:4.19 MB

页数:78页

时间:2022-05-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陈情表李密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宋代学者的评论)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仁。(后人续)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作者简介 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表:是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为内容。陈:陈述解题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表,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本文文体 陈情表?谁在陈情陈什么情向谁陈情如何陈情4、结合表的特征,思考:为何陈情 (2)向谁陈情?公元263年,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之子),为人阴险多疑。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建国伊始,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笼络人心;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所以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征兆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以示恩宠。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3)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4)为何陈情?1、要供养祖母2、李密是蜀汉旧臣,对故国念念不忘。3、司马氏以屠杀篡夺的方式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5)如何陈情?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情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 学习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介词,因为早古:六个月今:六月份人称代词,我背弃,指死亡经历的年岁亲自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成人自立最终没有福分息:儿女儿息:儿子第一段: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在门外,名作状在家里名作状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安慰连词,表并列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侍奉停止侍奉离开 探究第一段1、本段哪一句话是作者陈述的中心?作者究竟有哪些“闵凶”?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3、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读悟第1段1.本段哪一句话是作者陈述的中心?作者究竟有哪些“闵凶”?明确:夙遭闵凶。“闵凶”之一:“闵凶”之二:“闵凶”之三:“闵凶”之四: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3、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凄苦: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持不仕的托辞吗?小结 第二课时 1、检查背诵第一段2、齐读第二段分析课文(二)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第二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逮:到了;奉:敬辞。比喻蒙受了清明的政治教化。荐举,推荐荐举,推荐优秀人才。因为任命不久任命,授职。谦词,鄙贱的意思。卑微鄙贱指杀头报答全部使……闻。使动用法。急切而严厉逃避命令,态度傲慢奔走效劳取消句子独立性。报告申诉一天比一天严重。 探究第二段A、本段哪些地方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任用?B、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C、本段分两层,各自写了什么?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问题探讨:A、本段哪些地方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任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时间:逮、前、后、寻征召、官职: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B、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应对: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第二段分为两层:通过陈述家庭不幸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力图博得晋武帝的同情。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第二段当堂练习1.一词多义解析:①朝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E朝辞白帝彩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朝代朝拜朝代向着早晨 ②后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B天子之妃曰后C子路从而后D后遂无问津者E恐前后受其敌F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来王后落在后面后来后面在……之后 ③辞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朝辞白帝彩云间推辞言辞托辞、借口告辞 ④于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C不拘于时,学于余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比在被向对于 2.古今异义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授予官职报答奔赴上任告诉:申诉;不许:不被允许⑤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伏着想,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晋朝介,用孝道年老之人形作名尚且况且并且做官名作动指被晋灭掉的蜀汉任职名作动本来希望仕途通达自尊,自夸第三段: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卑贱最卑微低贱过分提拔优厚徘徊不进的样子只,仅仅介词,因为一天天地名作状互相因此古:谦言私爱今:数量少,不重要远离形作动没有办法恩命 分析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呢?探究第三段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明确:①抓晋“以孝治天下”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同情。③祖母病笃。 本段作者间接地阐释了自己的治国纲领,其内容是什么?以孝治天下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 归纳段意: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①以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E何其久也?必有以也F余以乾隆G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H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用因为用认为原因在而,才而,表并列第三段当堂练习: ②过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B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C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D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E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F求,无乃尔是过与G过故人庄过分经过超过度过错了过错拜访 ③更A母、孙二人,更相为命B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C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D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互相改变轮流表时间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通“又”这样状语后置句报答奉养乞求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只明白知道审查、识别尽忠、效忠第四段: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顾惜怜悯准许谦称终报恩不尽惶恐不安恭敬地上奏表名作动使……知道(使动)像犬马一样名作状 读悟第4段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明确:愿乞终养。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明确:先尽孝后尽忠。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讨论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表现:1、臣侍汤药,未曾远离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为远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本段交代了全文写作目的,.是什么?愿乞终养 理由是什么?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作者直到此时也不忘了以情动人,其表现是什么?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本段段意先尽孝尽忠后 ①是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B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D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E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这样正确这表判断国家大事第四段: ②实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B仓廪实而知礼节C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D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E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F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实在充实实质,实际果实实际情况忠实的人 陈情表孝情忠心身世孤苦悲凉祖母情深似海沐清化蒙国恩圣朝恩重如山揭示矛盾刘病日笃尽孝日短孝治天下尽忠日长分析矛盾先尽孝后尽忠解决矛盾1234 明确:李密这些话都是真话,而且也是非说不可的。古代的名士在政权更迭之际往往被逼表明政治态度,并与统治者合作,否则往往会被认为别有用心,招来杀身之祸。在晋王朝建立的前后,掌权的司马氏更是以此为由杀戮名士。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误会,他确有必要郑重声明,自己并不是讲究什么名节,完全是因为祖母尚在,需要照顾。1.“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文中几次说到类似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贬低自己的话?是不是有什么言外之意? 李密本是蜀汉的官员,历任州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晋王朝建立后,鉴于他是著名的孝子,多次请他出来当官,先征为郎中,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又征为太子洗马。他却因要为祖母养老送终而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有所希冀”,那就很危险了。 事实上在李密一再推辞任职之后,已经出现了“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严重局面。颇有政治经验的李密怎会不知?所以赶紧上表陈情,恳切地再三声明自己之所以一再推辞的理由,以免遭杀身之祸。 明确:这时候的“秀才”和科举制度时的秀才完全是两回事。汉魏两晋时的“秀才”和“孝廉”都是由地方推举,所谓“乡举里选”,实际上是地方官说了算,不需要考试。晋朝实行九品官人法,设专门的官员(中正)来考察人才,选拔后备官员;同时仍然实行“察举”,由地方官推荐。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所谓“科举”,乃是隋唐以后新有的制度。现在人们提到的“秀才”一般指明、清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一种身份,要经过考试(县试、府试,统称童子试)才能取得。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句很奇怪,秀才不是通过考试才能取得资格的吗? 明确:《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的特色。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畏惧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3.《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李密在应诏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者,对于他的选择,我们应如何看待? 李密放弃赴任,在家奉养祖母,从传统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孝”,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诏赴任,达则兼济天下,为民做官也应进行肯定。两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 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叙事婉转亲切,文章情透纸背。艺术特色 语言艺术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1、四字骈句。效果: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效果: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2、对偶句。(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效果:前后对举,表达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效果:“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对偶句的作用 效果:以落日喻人命,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3、比喻句。(1)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效果: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效果: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茕茕孑立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形影相吊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气息奄奄 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实所共鉴,有渝此盟,神明殛之。皇天后土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人命危浅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结草,典故见本课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结草衔环 杨宝(生卒年不详),杨震之父,中国东汉弘农华阴人。是古代神怪小说及成语“结草衔环”的“衔环”典故的主人翁。杨宝在9岁时,在华阴山北(华山之北)见一只凶恶的大鸱鸮咬伤了一只黄雀,后又被一堆蚂蚁团团围着,杨宝于是起了恻隐之心救了受伤的黄雀。杨宝后来将黄雀放置在箱中保护它,又用黄花喂养黄雀;直至黄雀的伤养好了之后,杨宝又将其放走。事件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赠送给杨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当如此环矣。”黄衣童子讲完了这些话,就不见了。此后,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均如黄衣童子的说话一样“四世太尉,德业相继”,全都做官至三公,而且品德操守方面都非常清白。当时成为了传奇,因而成了“衔环”报恩的神话流传,事件可参见吴均的《续齐谐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