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屮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特殊句式等(核心知识)。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核心知识)。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二、课文助读1.走进作者李密(224-287年),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东)人。初仕蜀汉,入晋后被征召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辞不赴命。祖母去世后出仕,官至汉中太守。2.写作背景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边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不就。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彫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3.文学史上对《陈情表》的高度评价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苏轼曾有这样的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4.相关知识(1)表: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即古代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呈文,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対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所以表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表,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2)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卩亥余从考》一书中指岀:“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Z,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通假字:咅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吋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本字“女”就代表“汝”。(3)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來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如:
“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來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三、预习题(一)句作上记号,待课堂上讨论解决。(一)朗读并口译全文,给不理解、不会翻译的字、词、(二)完成下面练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悯(■)住孤弱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独立•常在床尊()逮(■)奉圣朝除臣洗()马■()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FI笃()■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口薄()•山四十有(•)四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生当陨■首2、解释加点字词:(1)夙遭闵凶•(2)舅夺母志•(3)终鲜兄弟■(4)门衰祚薄■(5)茕茕独立••(6)形影相吊■(7)夙婴疾病■(8)逮奉圣朝•(9).沐浴清化••(10)寻蒙国恩•(11)猥以微贱•(12)责臣逋慢••(13)刘病日笃(14)犹蒙矜育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西
(15)不矜名节(16)宠命优渥•••(17)岂敢盘桓(18)日薄西山—•••(19)人命危浅(20)听臣微志•••3、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加以理解。(1)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3)常在床着(4)四十有四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一)实词当侍东宫()(1)当V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息X-•晚有儿息()气息奄奄()r门衰祚薄()(3)薄[但以刘日薄西山()薄田五顷r行年四岁()(4)行1九岁不行()犹蒙矜育()(5)矜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悯愚诚()1「至微至陋()
(6)至;L无以至今日()
J夙遭闵凶()(7)夙I夙夜忧叹()(二)虚词f急于星火()(1)于[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但以刘日薄西山((2)以猥以微贱(臣具以表闻(臣以险衅(谨拜表以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三、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屮遇到的问题。课外拓展(一):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孟子去齐,充虞路问F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F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吋,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Z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注]充虞:孟子弟子。请翻译:(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预习题(一)答案:1、臣以险衅xin1夙遭闵凶sfimin悯臣孤弱min终鲜兄弟xian门衰祚薄ZUd)1力外无期功强近之亲•—•Vjiqiang茕茕独立qi6ng常在床薜ru逮奉圣朝dai除臣洗马xidn猥以微贱Wi责臣逋慢bU刘病日笃dd犹蒙矜育JIn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b岂敢盘桓hudntl薄西山b6四十有四you庶刘侥幸shu保卒余年ZU生当陨首yJn2、答案:(1)夙遭闵凶:■早年(2)舅夺母志:改变■(3)终鲜兄弟:•少,这里指“无”的意思(4)门衰祚薄:福分■(5)茕茕独立:••孤单的样子;独:孤单(6)形影相吊:安慰•(7)夙婴疾病:■缠绕⑻逮奉圣朝:及,到■(9)•沐浴清化:••蒙受润泽(10)寻蒙国恩:不久■(11)猥以微贱•:自谦之词,犹“鄙”(12)责臣逋慢:逃脱;慢:怠慢••,轻慢。(13)刘病日笃:•病重,沉重(14)犹蒙矜育:怜惜■(15)不矜名节:•自尊、自夸(16)宠命优渥:优厚••(17)岂敢盘桓:徘徊、逗留。••(18)H薄西山:迫近■(19)人命危浅:危弱(20)听臣微志(准许、成全)3、(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薜(通“褥”草席)(4)四十有四(通“又”)4.(一)实词
当:①任,充当,动词;②一定,副词。息:①子,名词;②呼吸,名词。薄:①浅薄,形容词;②迫近,动词;③(土地)贫瘠,形容词。行:①动词,经历)②动词,走路。矜:①动词,怜惜;②动词,夸耀;③动词,怜悯。至:①副词,极其;②动词,到达。夙:①名词,很早,幼年;②名词,早晨。(二)虚词于:①比,介词;②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介词,对。以:①因。因为,介词;②凭,介词;③用,拿,介词。④因为⑤连词,表目的,来⑥用课外拓展(一)舍我其谁:(1)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2)如杲想治理天下,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参考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屮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吋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想治理天下,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预习题(二)1、古今异义九岁不行:古义今义•••孤苦零丁,至于成立:古义今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今义••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臣之辛苦:古义今义臣欲奉诏奔驰:古义今义••
拜臣郎中:古义今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今义2、词类活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且臣少仕伪朝■夙遭闵凶■举臣秀才沐浴清化臣具以表闻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臣之进退••猥以微贱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3、指出下面句子的文言句式(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今臣亡国贱俘(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急于星火(5)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6)而刘夙婴疾病4、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外拓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节选自韩愈《送区册序》)请翻译:(1)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
(2)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
预习题(二)答案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孤苦零丁,至于成立••古义:成人白立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诉说••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臣欲奉诏奔驰••古义:赶快向前,奔走效力拜臣郎屮古义:上书部的属官••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不可以今义:(组织,机构)正式建立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今义:身心劳苦今义:很快的跑今义:屮医医生今义:数量少2、词类活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具以表闻且臣少仕伪朝■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FI笃■夙遭闵凶臣之进退举臣秀才••猥以微贱••沐浴清化••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名词作动词,做官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动词作名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3、(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式(2)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式(3)臣Z辛苦,非独蜀Z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式(4)急于星火:介宾后置(5)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宾后置(6)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课外拓展(二)阳山之地(1)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要他们遵守约定(期限)。(2)因此,宾客和随游的读书人,都是没有什么作为才到这里来的。参考译文:阳山是天下最贫穷的地方。陆地有险要的丘陵,可怕的虎豹。江流汹涌湍急,横于江上的大石,锋利如剑戟。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发生。县城没有居民,官署没有官员。
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家小吏,那里的人说话像鸟叫那样难懂,相貌与中原人不同。刚到阳山,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要他们遵守约定(期限)。因此,宾客和随游的读书人,都是没有什么作为才到这里来的。我待罪在这里,将近半年了。预习题(三)1.翻译下面句子。(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答:(2)茕茕独立,形彫相吊。答:(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答:(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答:(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答:2.李密是从哪些角度打动晋武帝的?答:3.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什么?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答:1.第4段中,作者是如何恳请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的?(理解文段,可大致列出答案框架)答:2、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屮遇到的问题。课外拓展(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吋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Z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Z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Fh臣以险衅……(课文部分)帝览之口:“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白告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Z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屮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选自《晋书•李密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B、数使吴,有才辩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躬自:亲自数:多次服阕:服丧期满善: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密奉事以孝谨闻B、乃迁汉中太守■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乃上疏曰:臣以险衅■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有暇则讲学忘疲■D、齐桓得管仲而霸■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D、华善之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密儿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预习题(三)1、翻译(略)1.作者是从以下儿个角度人手的:第一,诉说苦难的身世:六月失父,四岁离娘,伶仃孤苦,身心俱伤,令人同情;第二,体现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孤独无靠的祖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孙子,孙子
成人之后,力辞多次征召,苦求允许终养祖母;祖孙二人生死相依,其情可悯;第三,如实告白自己在无法割舍的祖孙至情与朝廷非陨首不能报答的恩遇之间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并说明自己的辞官奉养正是遵循皇上倡导的孝道;第四,力避气节嫌疑,表达对朝廷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感恩戴德Z情,尤其是表示了一旦终养祖母,愿意为皇上尽节效忠以报答知遇之恩。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怀疑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为自己辩解的思路是:本图宦达一一至微至陋一一过蒙拔擢一一岂敢盘桓。2.作者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殊困难;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表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対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么合理解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应该得到怜悯、抚育的理由。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恩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清高的怀疑,追述少时就已任职伪朝,本来就是冀求官职显达的,并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之意。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朝廷有异心,白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这样晋武帝的猜疑与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说来,是应该奉诏赴命了,但表文并没有借势直下,而是峰回路转,叙写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凄苦危殆,抒发与祖母“更相为命”,必须对祖母奉养终老的孝顺衷情。这样写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课外拓展(三)1、D2、D3、C附: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儿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扶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C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來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
“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屮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冋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15、《陈情表》课堂检测一姓名班级学号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慈父见()背行()年四岁终鲜(■)兄弟形影相吊(■)夙婴(■)疾病逮(■)奉圣朝晚有儿息()则刘病日笃()•除(•)臣洗马口薄西(•)山听(•)臣微,忐寻(■)蒙国思不矜()名节更()相为命2.辨析多义词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紧密联系句意来理解。也可以按照词的本义去
推导,因为词的引申义与本义有着某种联系。比如,“除”字本义是“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为“清除、去擀’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除”就是此意。请辨析下列词的不同意义或用法。r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除I兴利除弊()除臣洗马()犹蒙矜育()(2)矜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悯愚诚()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广•(3)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I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I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但以刘日薄西山()■(4)以猥以微贱()■J臣具纠表闻()臣以险衅()■.谨拜表以闻()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舅夺母志:夺取B.夙婴疾病:缠绕C.刘病H笃:病重■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使知道■沐浴清化:蒙受••郡县逼迫:催促臣欲奉诏奔驰:赶快前往•••日薄西山:迫近■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着。
15、《陈情表》当堂训练一一、梳理文章大意1、请概括全文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析文章第一段。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15、《陈情表》课堂检测一答案:1.慈父见(指代“我”)背形影相吊(安慰)■晚有儿息(子女)■日薄西(迫近)山不矜(自夸)名节2.(1)除:台阶清除(2)矜:怜惜夸耀(3)表转折,然而,却行(经)年四岁夙婴(缠绕)疾病■则刘病日笃(病重)■听(任从)臣微志更(交互)相为命任命怜悯。终鲜(少)兄弟逮(等到)奉圣朝■除(任命)臣洗马■寻(不久)蒙国思表判断,是,就是表转折,然而,却表顺承,那么(4)因为,介词;
凭,介词;用,拿,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3、A逼迫改变4、CA闵“悯”B、零丁“伶仃”D、着“褥”15、《陈情表》当堂训练一答案:1、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Z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Z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2、总起作用第二:多病孤苦;第四:祖母年边多病第一:父丧母嫁;第三:门衰祚薄;15、《陈情表》课堂检测二班级学号姓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义:••今义:)(2)臣以供养无主(古义:••今义:)(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今义:)(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今义:)(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今义:)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历职郎署B.臣具以表闻••C.臣少仕伪朝D.顺流而东也••1.选岀与“而刘夙婴疾病”句式相同的一项()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拜臣郎中C.则告诉不许D.今臣亡国贱俘15、《陈情表》当堂训练二一、分析课文第二段。文屮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请用文中的话回答。二、分析课文第三段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15、《陈情表》课堂检测二答案:1.(1)不能走路(2)无人主持(3)报答;(4)直到;成人自立;(6)申诉,诉说。辛酸苦楚(8)指私情,谦词。2..B(点拨:B项中“闻”为使动用法,使……听到;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3.C(点拨:A项为状语后置;B项为省略句;C项为彼动句,与题干句句式相同;D项为判断句。)15、《陈情表》当堂训练二答案:一、起用一一前太守臣逵(kid)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dn)马。诏书切峻,责臣逋(远)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应对一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u);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二、(1)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2)本图宦达一至微至陋一过蒙拔擢一岂敢盘桓15、《陈情表》课堂检测三姓名班级学号朗读第三、四段,完成以下各题: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相关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J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以L②退而甘食其土z有,以尽吾齿j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I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1.选岀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①但以刘日薄西山②门衰祚薄••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谨拜表以闻••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2.下面四个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口长■1.下列対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儿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这两段则重在陈情中晓以大义。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C.第一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2.翻译下列句子。(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5、《陈情表》当堂训练三一、分析第四段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二、赏析语言一一有好的构思,还耍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來,读出來,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三.、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15、《陈情表》课堂检测三答案:1.C(点拨:①“用”,介词。②来,目的连词;③④均为“这”。)2.B(①迫近②浅薄③因④而,表目的,来3.A(点拨:A项“之”字是用在主谓之问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都为助词“的”。)4.D(意在表明宜先尽孝后尽忠)5.(1)乌鸦都有反哺之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老。(2)我活着将来要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了也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15、《陈情表》当堂训练三一、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二、1、提示: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如;“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三、“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