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2.学习寓情于事的写法;3.明了文章的布局之妙。【学习方案】活动一整体感知1.了解“表”的文体特征。表,古代奏章中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2.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3.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活动二理解词句熟读课文,给括号前的词注音,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翻译划线句子。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活动三品读课文1.李密为什么“辞不赴命(就职)”?2.李密又是如何打动晋武帝的?
【学习心得】【课堂反馈】1.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臣少仕伪朝B.历职郎署C.夙遭闵凶D.谨拜表以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刘夙婴疾病B.臣之辛苦C.至于成立D.岂敢盘桓3.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终鲜兄弟鲜:缺少B.形影相吊吊:慰问C.除臣洗马除:拜官授职D.更相为命更:更加4.对下列句中“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因为B.谨拜表以闻用法同“而”,表目的关系C.猥以微贱,当待东宫凭……身份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而刘夙婴疾病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6.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B.“有一种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D.“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7.请补写出下列文句的空缺部分。(1)外无,;,形影相吊。(2)但以刘,,人命危浅,。(3)臣,。,谨拜表以闻。【巩固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泷冈阡表①欧阳修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 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
‘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③;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④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注】①泷冈阡表:泷冈,地名。阡表,墓碑。② 太夫人:欧阳修母亲郑氏。古时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③姑:婆母。此即欧阳修的祖母。④矧:何况。8.对下面句子中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A.生四岁而孤孤:少而无父的人B.俾至于成人俾:使C.然知汝父之能养也养:赡养D.修泣而志之志:记载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夫人告之曰 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C.使其言然 汝其勉之B.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D.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下列说法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生动地叙写了作者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依靠母亲抚育等情况,以及其父为官清廉、宅心仁厚、表里如一的品德。B.这段文字运用直接描写的笔法,正面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从太夫人语中转述一二,其父盛德遗训可闻,其母之贤达自现。C.文中两次说到“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她这样充满自信的理由是丈夫宅心仁厚,家风良好,儿子必将受到熏陶和教育,长大成人。D.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着力描绘人物,使其父的清廉与其母的仁爱贤达交相辉映,互相映衬,将父子之情,母子之爱水乳交融为一体,渗透于字里行间。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译文:(2)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译文:(3)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译文:
项脊轩志【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2.掌握写作特色:轩之兴废与情之变化两条线索;借景抒情与即事抒情;细节动人;3.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学习方案】活动一整体感知1.了解的文体特征。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2.了解作者情况。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3.“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在文中从结构上讲有哪些作用?有哪些“喜”、哪些“悲”?活动二理解词句熟读课文,给括号前的词注音,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翻译划线句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活动三品读课文1.这篇文章写作上有哪些特色?2.本文记载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被历代评论家所推崇,作为归有光的代表作而永垂史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习心得】【课堂反馈】1.填空。(1)归有光,字熙甫,号,又号。明代(籍贯)人。著名散文家,与、等同属“唐宋派”。黄宗羲盛赞他的散文为“”。是介于“”和“”两大散文流派之间的桥梁。集有《》。(2)文中有一句话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话是“”。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B.而母立于兹C.迨诸父异爨D.比去,以手阖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室仅方丈B.吾妻来归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桂影斑驳4.下列句中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始室始洞然始为篱,已为墙B.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大母婢也C.而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一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妣尝一至5.下列加点词语与“乳二世”中的“乳”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客逾庖而宴B.前辟四窗C.吾家读书久不效D.执此以朝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的一句是()A.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渔樵于江渚之上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其制稍异于前7.下列省略句补出成分有误的一项是()A.(余)借书满架B.使(之)不上漏
C.明月(照)半墙D.竖子不足与(吾)谋8.请补写出下列文句的空缺部分。(1)借书满架,,,。(2)三五之夜,,,,。(3),如在昨日,。【巩固提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踰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踰年,生有尚,妊十二月。踰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①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②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③。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④: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⑤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彷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注】①颦蹙:皱眉头。②姁姁:和蔼亲切的意思。③洒然:有秩序的样子。④羊狗之痾:由家畜传染的疾病。痾,同“疴”。⑤中夜:夜半三更。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而生有光 期:满一年B.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句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句以侧面描述手法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余则茫然矣”句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译文:(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译文:(3)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彷佛如昨,余则茫然矣。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