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兰亭集序》同步练习甘肃省金塔县中学常宝华◆基础知识达标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癸丑()禊事()流觞()会稽()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清流急湍天朗气清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3)所以游目骋怀()(4)足以极视听之娱()(5)或取诸怀抱()4.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其致一也C.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5.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B.未尝不临文嗟悼。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7.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曾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凭借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课内阅读强化(一)阅读下文,完成9-14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9.“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加点的“因”意思是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10.“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加点的“修”意思是A.修饰B.整治C.高,长D.美好11.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1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所得到的欢欣,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1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14.判断下列各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第二课时◆课外阅读延伸(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5.解释下列词语。入户()相与()空明()交横()无与()闲人()但()念()16.思考并回答问题。(1)本文共80多字,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文中给我们创造了什么意境?(2)本来“解衣欲睡”的作者为什么欣然起行?(3)作者为什么要“寻张怀民”?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个“寻”字写出了什么艺术效果?(4)第2段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艺术效果?◆语言运用(5)“闲人”是什么意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根据要求,发挥想像,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写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1).(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历史的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①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答案:“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②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答案:“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③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19.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抒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ɡuǐxìshānɡkuàijī2.答案:B3.答案:(1)副词,皆,全,都(2)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3)用来(4)尽情享受(5)兼词,相当于“之于”4.答案:A5.答案:D6.答案:D7.答案:A8.答案:C课内阅读强化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C14.答案:A课外阅读延伸15.答案:入户:走入屋内。相与:共同、彼此。空明:清澈透明。交横:横斜交错。无与:没有人与自己。闲人:闲居之人,文中指被贬谪到黄州的作者和张怀民两人。但:只,只是。念:想到。16.答案:(1)描写对象是月光。文中描绘了月色之美,创设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是作者心境的体现。(2)被贬斥于黄州困苦境遇和寂寞无聊使作者“解衣欲睡”,但月光似乎有意慰藉诗人而悄悄走进门来,使诗人如遇久违的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起行”。(3)“欣然起行”显示出作者的喜悦,但进而想到应有人共同赏月,分享喜悦;进而“念无与乐者”,心情转入低沉的喟叹,进而想到只有同为“闲人”的张怀民才能在这种境遇与自己共赏共喜共苦,所以要寻张怀民。一个“寻”字写出似找失物一般的迫切,渴望与张怀民共赏为乐的急切心理。(4)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月,“积水空明”给人错觉,“藻荇交横”让人迷惘,不辨写水还是写月,读到“盖竹柏影也”才恍然大悟,清澈透明原来是月光。虽不明写,但月色的皎洁,周围的清冷,具体而形象。(5)“闲人”即赋闲、闲居之人,但“吾两人者”却不是一般的闲居,而都是被贬谪到黄州的戴罪之身,处逆境而追求心灵宁静的纯洁的人。“但少……”一句是感慨,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因“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语言运用17.答:(1)我们微笑着走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奥运赛场勇争第一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2)北京拥抱你古老的民族永远为你喝彩热情的北京企盼你闪亮出场(3)北京因你而自豪你使北京更骄傲传承奥运文明历史永远铭记绿色文明因你而流光溢彩科技文明因你而发扬光大人文精神因你而升华18.答案:“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19.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