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北水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注释】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2、会(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3、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5、少长:指王凝之等九位与会的本家子弟。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7、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8、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9、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趣舍:同“取舍”。11、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2、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13、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15、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兰亭集序习题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诞(dàn)癸(kuí)殊(shú)峻(jùn)B.殇(shāng)稽(jī)骸(hái)晤(wù)C,悼(dǎo)禊(xì)骋(chěng)契(qì)D.嗟(jiē)觞(shāng)湍(tuān)曲(qǔ)水2.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清流急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感既系之(附着)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下列句中加黑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5.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告诸往而知来者。6.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A.修饰B.整治C.高,长D.美好③曾不知老之将至()A.竟B.曾经C.重叠D.连……都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A.朝向B.奔向C.从前D.假如8.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11.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参考答案:1.B2.B3.C4.D5.B6.B7.①C②C③A8.B9.B10.C11.A《兰亭集序》 1.写出下列红色字的汉语拼音: ①岁在癸( )丑 ②会稽( )( )山阴 ③修禊( )事也 ④流觞曲( )水 ⑤放浪形骸( ) ⑥若合一契( ) ⑦临文嗟悼( )(
) 2.解释下列红色字: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 ②列坐其次 ( ) ③信可乐也 ( ) ④曾不知老之将至 ( ) 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 ⑦不能喻之于怀 ( )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 ⑨齐彭殇为妄作 ( ) 3.下列红色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之┫B仰观宇宙之大 ┗C放浪形骸之外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B沛公北向坐 ┗C望洋向若而叹 4.默写: (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标点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阿房宫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渭流涨(zhǎng)腻 不霁(jì)何虹 骊(lì)山 B.妃嫔(bīn)媵嫱 辇(niǎn)来于秦 囷囷(qūn)焉 C.剽(piáo)掠其人 弃掷逦迤(yǐ) 锱(zī)铢必较 D.直栏横槛(jiàn) 在庾(yǔ)粟粒 管弦呕(ōu)哑 (1)正确项是:(
) (2)请指出其他项的错误,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解释下列红色的字: ①六王毕 ( ) ②蜀山兀 ( ) ③直走咸阳 ( ) ④不霁何虹 ( ) ⑤为秦宫人 ( ) ⑥雷霆乍惊 ( ) ⑦杳不知其所之也 ( ) ( ) ⑧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 3.请写出下列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 4.解释下列红色词: ⑴固 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②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⑵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⑶举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⑷使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 ③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5.填空: (1)二川__________,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周身之帛缕;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_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 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 1.①guǐ②kuàījī③xì④qū⑤hái⑥qì⑦jiē dào 2.①聚集②旁边,水边③实在④竟,乃⑤造化,指自然;至,及⑥原因⑦明白⑧把……看作一样⑨把……看作相等 3. 之,C(A、B定语后置的标志,C的) 向,A(A过去,从前,B、C面对) 4. (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5.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阿房宫赋》 1.(1)D(2)骊(lí)嫔(pín)剽(piāo) 2.①完结②光秃③趋向④雨雪停止,天放晴⑤成为⑥忽然⑦远得没有尽头,遥远;到,往⑧看待 3.①乘辇,名作状②在早晨,在晚上,名作状③族灭,名作动④以……为镜,意动 4. ⑴①顽固 ②原本 ③险固的地势 ⑵①统一 ②一体,整体 ③把……看作一样 ④一样,一致 ⑶①攻占 ②举起 ③举出,提出 ⑷①致使,让 ②假使 ③派遣 5. ⑴
溶溶;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⑵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架梁之椽;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管弦呕哑《兰亭集序》点将过关 【语段点将1】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 人之相与: ⑵ 取诸怀抱: 2、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足以极视听之娱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3、判断下列句子翻译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有的把思想感情寄托在爱好的事物上,不受拘束,放纵游乐。( ) ⑵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译:虽然人们的要求、舍弃不同,安静、急躁的性情各异,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自己所需要的暂时得到了,欢快地感到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曾经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 ) 4、本文多骈句,试从本段中举出两例。〖参考答案〗 1:⑴ 相互交往 ⑴ 思想抱负 2:A 3:⑴ √ ⑵ × 4:⑴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⑵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语段点将2】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随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基调是什么?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的? 2、这一段话的议论与上文的叙事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 1:这一段写兰亭集会后的感触,以“悲”字为基调,主要围绕“死生亦大矣”展开议论。 2: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紧承上文“群贤毕至,少长感集”,由此也引出了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w.w.w.k.s.5.u.c.o.m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