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达-兰亭集序
加入VIP免费下载

张爱达-兰亭集序

ID:1124132

大小:1.6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2-05-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兰亭集序 作者介绍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小时候就跟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后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有关“序”“序”是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写作背景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课文朗读正字音:癸(guǐ)丑修楔(xì)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趣(qǔ)舍万殊齐彭殇(shāng)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朗读语调第一部分:调应清新明快。第二部分:作者由和朋友的欢乐相聚联想到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字里行间充满流连忘返的惆怅和对盛事不常的无奈。朗读时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语调由第一段的清新明快而趋于和缓。第三部分:以陈述语气朗读。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祈福消灾活动。重点:年号纪年法纪年与干支纪年法纪年,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重点:“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川丘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重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修意为“高”;“映”为动词“辉映”,“带”为动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鉴赏: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重点:“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是眼力纵展、使胸怀开阔的(景观),(都)足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重点:“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地胜事趣时美兴雅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返回 小结一二段:语言特点记叙部分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写法方面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感情基调信可乐也乐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重点:“夫”为发语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自己的思想包袱真实想法和感受),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重点:“诸”为兼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鉴赏:两种人生态度 原文: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等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重点:趣,取“取”义;“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生命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归结于消灭。重点:“之”字: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到,至”;“尽”为“消灭,结束”。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鉴赏:千古同此一叹!原文:岂不痛哉!翻译:怎能不悲痛呢?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 第三段议论的问题是:死生亦大矣首先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由生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感情基调:死生亦大矣悲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重点:“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一半,相合为凭信;“喻”为动词“说明”;“之”指代自己的感慨;“于怀”介宾短语为后置状语。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缘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一个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重点:“一”“齐”本为数词和形容词,在这里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一:动词,看作一样;齐:动词,看作相等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重点:“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重点:“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表达的情致却是一样的。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由此可知,佛、道教徒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但“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对于当时的士大夫来说并不适用,他们应做的是珍惜生命,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就是今日的我们也是一样。所以王羲之“悲”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他亦“悲”后人,“后之观今, 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他的文章,犹如他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曹操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主语,状语后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全,都映带(兰亭)左右(省介词“于”)列坐其次:旁边,水边所以游目骋怀:用来夫人之相与夫:发语词。之:取独 取诸怀抱:兼词,之于及其所之既倦及:等到。之:动词,到达喻之于怀:明白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动词,看作一样;齐:动词,看作相等其致一也:情趣。 1、通假字:悟通晤2、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特殊文言现象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亦将有感于斯文晤言一室之内死生亦大矣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于)判断句 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亦足以畅叙幽情”,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