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课题:《琵琶行•并科目:语文班级:课时:计划工时教师:单位:景洪市第四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是第二单元的文章。教学本单元有一个要求就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耍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彖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诵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通过新学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美2利用学习学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诗歌的整体美3诗屮运用比喻,形彖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4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三、学生特征分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的共鸣。《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精妙的演奏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请同学体会文屮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欣赏作者化动听琴声为美妙诗句的非凡本领,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原因。(引用故事,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掃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美2利用学习学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诗歌的整体美3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教学难点:1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怎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3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与数学一样,音怎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自古就冇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怎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屮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二)、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架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H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冇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冇“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眨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屮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聆听并记忆介绍作者,同学回答。相关记录,并且抄重点在课本上!在开始上课之前,引起学生兴趣。介绍作者知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门居易,走进口居易。
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捉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三)、背景介绍《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口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口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乂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口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1•一年)送客淪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四)、教学过程1、重点字词读咅铮(zh@ng)悯然(ming)转徙(xi)洱阳(xiin)枫叶(f@ng)瑟(se)声声思(si)捻(nian)霓裳(nichang)秋月白(bo)衣裳(chdng)红绡(xiao)钿头银菴(dianbi)谪居(zhQ)整顿衣裳(chdng)还独倾(huan)间关(jian)2、疏通小序,积累字词明年——(第二年)年长色衰——(女性面容)遂命酒——(摆上酒宴)使快弹数曲——(畅快)感斯人言——(被感动)因为长句——(于是写下T)歌以赠Z——(作歌)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3、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聆听教师介绍背景知识看注解,査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字词的读音。阅读小序,积累字词完成作业关于歌、行、弓1:《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氏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解读小序
第二课时1、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2细节探讨问: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问: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②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③“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明确: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而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谪官恨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学生总结,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分析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诗歌整体解析!分析各个教学重点及文章梳理!
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明确:苜乐(琵琶芮)。(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了一出千占传诵的知咅故事。)4谁解琵琶声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洱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咅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朵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1员1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怎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小组学习,讨论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感。小组学习,讨论琵琶女的琵琶声屮的情感。小结人物形象分析诗歌,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琵琶女。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咅乐情绪高涨起來,绝非柳暗花明,重见犬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Z感与愤懑Z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木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圧之声如“银瓶午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总Z,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咅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Z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4、谁解青衫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耍來门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己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木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渍;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5、谁解风物意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木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篇首的“洱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小组学习,讨论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感。小组讨论诗人为何落泪分析诗歌,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琵琶女。分析诗歌屮的诗人的情感
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坏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门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口”,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坏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咅乐效杲,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坏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Z,—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潯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悄情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三课时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1、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江心月口,余韵无穷(魅力)2、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慕咅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思考诗歌屮景物描写的作用。做笔记诵读并分析第二段结合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分析,让学生学会答题思路及方法!总结意象的作用板书概括文章内容。讲解第二段内容
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明确(例子):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人珠小珠落玉盘。(错落冇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芦如裂帛。(凄厉)分析诗歌屮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带领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间,四弦一声如裂帛。②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果。分析诗歌中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带领学生分析写作手法。3、曲中带情以听者的感受衬托咅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Z技艺高超Z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耍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感受诗歌中的感情。琵琶女以情演曲-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屮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屮融入了口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a>诗人是音乐大家。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怎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感受诗歌中的感情。分析作者倾入诗歌中的感情。补充:古人有的责备口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Z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冇门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4描写特色分析: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学生总结老师总结小结: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