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思路方法李白的诗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掺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介于此,学习本文最好的方法是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悟结合。首先介绍本诗写作年代和作者。然后学生诵读前两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鉴赏诗的表现手法,然后背诵。接着学生背诵第三段,方式如前。鉴赏诗的章法并归纳主旨。师生共同探讨诗的基调,学生试背全诗。学习目标:1、品味赏析,了解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特点。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其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品味赏析是学习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感悟力,以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梳理文章内容结构开篇:主旨句一见一叹高蜀道来历难行蜀道高峻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结尾:主旨句三见合作探究这首诗按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1.研读第一段开篇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2.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试从艺术手法角度加以分析。明确: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也是面的描写。接着具体描写(实写,点的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接着又夸张想象(虚写)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恐——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夸张想象)3.研读第二段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明确:体会细节的运用和夸张的写法。“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凄清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4.“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的效果如何?明确:诗人实写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全景式的惊险场景,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5.分析体悟第三段剑阁为蜀之门户,写剑阁,正如胡震亨所说,是为了“著其戒”。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规律总结(1)一个主旋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两处用典:“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语出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语出晋代张载的《剑阁铭》)(3)三种情感:①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②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③表达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4)四种主要的写作手法:①夸张的笔墨:例如,五丁开山的神话,“连峰去天不盈尺”“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扪参历井仰胁息”等等。②散文化的句式:文中句式有三言、四言,也有长达十一言的句子。杂言的句子,使文章的节奏多变化,张合自由。③细节的动作描写:例如“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一段,它描写了山路的曲折盘桓,描写了人的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样子,惟妙惟肖。④衬托的手法:例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山川互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猿猱反衬山川之险;又如“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烘托蜀道之难;“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绝壁之险。课堂小结本诗的寓意是“险”“戒”二字。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作业设计:课后背诵全诗。板书设计叹蜀道之高(第一段)蜀道难叹蜀道之险(第二段)叹蜀中战祸之烈(第三段)
反思:《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作,本课设计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根据文章的特点将读和悟作为教学双向活动的重点。让学生在读和思考中去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去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形成一种面对高山,勇于攀登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但在教学中一个课时完成背诵任务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