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本研习《蜀道难》本课时编写:南昌三中黄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作者简介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6岁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凌云志,遍游大江南北;42岁,因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供奉翰林,得唐玄宗宠幸,故有“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传说,但不久即遭谗去职;45岁再游大江南北,在洛阳与杜甫结为挚友;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卒年62岁。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李白一方面受传统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有治国安邦的远大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一方面又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李白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称“李杜”(“老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词特色
明背景,知常识本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古乐府旧题。乐府诗乐府原是汉武帝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收集和创作民间诗歌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乐府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与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称为乐府诗。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诗题解析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蜀中成都秦岭大巴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巫山山脉长江长安太白山青泥岭剑阁北南西东蜀道难
本诗三段内容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一叹其高二叹其险三叹其乱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次,是何用意呢?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不与秦塞通人烟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五丁开山故事、作用)一叹高而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虚实结合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2、开辟蜀道的艰难映衬夸张细节描写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侧面写高正侧面写高行人角度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整体概括,面的描写点的描写
二叹险而可畏山水险恶景物凄清悲鸟号古木雄雌绕林间。子规啼夜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诗人借自然环境来展现蜀道的险峻借景抒情环境烘托运用夸张风光奇险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写蜀道的险而可畏
三叹蜀道险要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化为狼与豺杀人如麻感叹社会环境险从地形险要,社会现实环境险恶的角度写出居留之难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易守难攻位置重要环境险恶
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总结
关于《蜀道难》主旨的几种说法古人观点刺章仇说沈括《梦溪笔谈》卷四认为,《蜀道难》之寓意应是“李白集中称刺章仇兼琼”。讽幸蜀说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奔蜀,朝野以为不可,李白此诗,谓“侧身西望长咨嗟”,叹“问君西游何时还”,实为感唐玄宗幸蜀事而作。咏蜀说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今人观点重申讽幸蜀说俞平伯《〈蜀道难〉说》力主此诗乃讽明皇幸蜀之作。重提“讽章仇”说王仲荦在《隋唐五代史》一书中断言:“天宝末,杨国忠自领剑南节度大使,以章仇兼琼为副使,代镇成都。安禄山起兵,国忠劝玄宗入蜀,李白以为西川不是割据的处所,故有此作“送友人入蜀”说施蛰存在《唐诗百话》把此诗定为赠入蜀友人的诗。寓“仕途坎坷”说郁贤皓《李白丛考》认为,此诗乃以蜀道之难寄寓人间行路难仕进难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