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写作年代和寓意摘要:《蜀道难》是李白一入长安的作品,是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一方面表现了李白对朋友的真切关心和一往深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求仕不遇的感慨与感伤,真的是这样吗?一、众说纷纭的寓意关于《蜀道难》的寓意,由唐至今,主要有6种,兹述于后:其一,认为《蜀道难》是刺严武危害杜甫、房琯而作的。古人持此说的有唐李绰《尚书故实》、《新唐书·严武传》、唐范摅《云溪友议》等。其二,认为《蜀道难》是讽章仇兼琼而作的。古人持此说的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洪迈《容斋续笔》等。当代学人聂石樵198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蜀道难本事新考》重提这一看法。其三,认为《蜀道难》是为唐玄宗幸蜀而作的。古人持此说的有元萧士贇《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陈沆《诗兴比签》等。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在《〈蜀道难〉说》中力主此说。其四,认为《蜀道难》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歌咏蜀地山川,没有其它寓意的。古人持此说的有明胡震亨《唐音葵签》、《李诗通》,清顾炎武《日知录》等。林庚、冯元君在《中国历代诗歌选》中认为胡震亨说“最为精当”。其五,认为《蜀道难》是为送友人王炎而作的。首倡此说者为范宁,詹瑛、麦朝枢、梁超然亦赞成此说。王运熙的看法犹为引人注意,最初认为“第四说比较可信”,同时补充说“这是李白在长安为送友人入蜀而作。”最近与李宝均合著的《李白》认为:“很可能⋯⋯是李白送王炎入蜀之作。”其六,认为《蜀道难》“寄寓着功业难成之意”,寓意由讽喻别人转为写自己的仕途。持此说的有郁贤皓、安旗。安旗在《〈蜀道难〉求是》中认为《蜀道难》是送友人王炎而作的,但却认为重点是写李白自己“明时失路种种难言之情”。传统的说法主要是前四种,现当代学者的新说主要是后两种。二、关键问题——写于何时学者们众说纷纭的说法,看起来都有根有据,《蜀道难》作于何时,是我们对上述诸说作出评判的依据,也是我们理解其寓意的关键。作于何时弄清楚了,究竟为谁而作的问题、《蜀道难》的寓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主张《蜀道难》是刺严武的,写作年代应在宝应元年到广德二年(公元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762——764年),李白于762年去世,此说早已为古人所不取,今人也无坚持者。主张《蜀道难》是讽章仇兼琼的,写作年代应在开元二十七年到二十八年(公元739——740年),元萧士贇、清赵翼、现代学者詹瑛等早对此说存在的问题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论述,此说亦可置之不论。主张《蜀道难》是为唐玄宗幸蜀而作的,写作年代应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俞平伯虽然主张此说,但他在《〈蜀道难〉说》附记中说:“此文写后承友人见示:汲古阁本《河岳英灵集》选有《蜀道难》殷璠序云:此集起甲寅,终癸巳。按,甲寅为唐开元二年,癸巳为天宝十二年。”国内学者尚无人能推翻《河岳英灵集》之序对时间跨度的说法,《蜀道难》为唐玄宗幸蜀而作的说法也就难以立足。主张《蜀道难》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歌咏蜀地山川,写作年代应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前。过去坚持这一说法的学者,目前也已改变态度,如王运熙,在最近出版的《李白》(与李宝均合著)中虽坚持“这首诗是天宝元年李白初到长安时的作品”,但却认为“很可能是李白送王炎入蜀之作。”]实际上已倾向第五说。主张《蜀道难》是送友人王炎而作的,目前已成为学界大多数学者的普遍看法。第五说和第六说在《蜀道难》是送友人王炎而作上是一致的,写作年代都认为是在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时(开元十八年—二十年间,即公元731——733年)。李白曾两入长安是近年来李白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新旧《唐书》李白本传仅言及他于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曾入长安,“文革”前,稗山采朱金城说,首倡李白此前曾入长安一次,郁贤皓、郭石山等考订首次入长安的时间为开元十八年—开元二十年间,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亦主此说,目前此说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但两说关于《蜀道难》的寓意在解说上还是有区别的,一认为讽喻别人,一认为抒写自己的仕途坎坷。综上所述,一二三说我们基本上可以置之不论,四五六说的共同点是《蜀道难》乃为送友人王炎而作,其不同点是在写作时间的确定、对寓意的理解上存在差异。三、关于《蜀道难》的解读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笔者认为,在送友人王炎而作的前提下,联系写作背景,联系作者写于同时的《送友人入蜀》、《剑阁赋》,联系《蜀道难》的内容,是我们正确理解《蜀道难》寓意的三个重要依据。首先,我们看看《蜀道难》的写作背景。李白究竟是在何时送友人王炎入蜀是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究竟是天宝元年,还是开元十八年后?认为写于天宝元年的根据是唐·孟棨《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尽日,由是称誉光赫。”[15]如果《蜀道难》果为送王炎所作,与李白后来《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当存在矛盾:“逸气竟莫展,英图俄夭伤。”“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未成霖雨用,先乏济世才。”李白天宝初年已42岁,王炎年龄当与之相差无几,假如李白送王炎是天宝初年,王炎逝世当在天宝中,其时王炎已逾不惑,或年届半百,则其死不可谓“夭”,李白写此诗不在天宝元年应该说有充分立论根据的。现在学术界公认的看法是,《蜀道难》写于李白一入长安时(王步高《大学语文》[18]、安旗《〈蜀道难〉求是》认为作于开元十九年[19])。开元十八年—开元二十年李白一入长安,寻找报国立功的机会,结交卫尉张卿和玉真公主,被闲置于无人居住的荒园——玉真公主别馆,遭到了冷遇和戏弄,安旗在作了充分论证后将李白第一次长安之行概括为:“屡遭踬碍,多历坎坷,甚至受人欺负,险遭不测,最后是一事无成。概括言之就是‘行路难’。”李白的一入长安是不得志的,这种失意的感情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会有所反映,《蜀道难》悲壮的基调与李白当时的处境、心境不无关系。安旗认为,《蜀道难》表面是写蜀道艰难,实质上是写仕途坎坷,是封建社会的明时失路人之歌,安旗的论述是有说服力的。但由于安旗过分强调李白个人的遭遇、心情,将整个《蜀道难》理解为李白个人身世的隐喻,也就显得过于狭隘。同时对“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等句也很难解释。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其次,我们看看写于同时的《送友人入蜀》、《剑阁赋》。一般认为《蜀道难》、《送友人入蜀》、《剑阁赋》三篇均与送王炎入蜀有关。《剑阁赋》原注有:送友人王炎入蜀,詹瑛先生将《剑阁赋》、《蜀道难》、《送友人入蜀》做了比较后认为,“三首俱是先后之作”安旗认为“颇有见地,可信。”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等句的含义了,作者所送的友人王炎不在长安求官和作官,偏偏要入蜀求取功名,究竟为什么?很显然作者送别的友人是一个失意的友人,作者自己当时也不怎么得意,因而在送别友人时,同病相怜之情油然而生,作者一方面对朋友的远行充满关爱之情,另一方面借送行也发了一些对自己和朋友的牢骚:“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很重友情,他与诗人杜甫、道士吴筠、农民汪伦的友谊向来是文学史上的美谈。他与王炎的交情也很深。王炎入蜀,他一边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在本诗中,他于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对王炎此行深表担忧,并诚恳规劝王炎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往深情。第三,我们重点看看作品内容。《蜀道难》充满着一种悲壮的色彩,这种悲壮的基调,与作者本人的遭遇、与劝阻友人的目的是相吻合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者用三个同义叹词开端,紧接着用两个同义形容词,以情感强烈的咏叹起势,为全诗定下了悲壮的基调,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而后,诗中以渺远混茫的古蜀国传说为引子,将读者领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遥远的“蚕丛”、“鱼凫”时代,并没有道路,直至“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才有了道路,结束秦蜀间不相往来的历史。接着,诗中描写山水形势和景物,从不同侧面极力描写古蜀道的奇险:山势之高危、河川之湍急回旋不用说了,就是穿缀其间的人、鸟、古木、枯松等,也无不具有悲愁的情态,衬托了形势的险峻;后面出现的狼豺虎蛇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险恶;悲鸟的号叫、子规的啼鸣以及“飞瀑”“湍流”“澎崖”“转石”的如雷回响,造成排山倒海之声势和惊恐万状之氛围,将蜀道难行的刻画推进到顶点,更使险山恶水显得深邃而神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犹如一首歌的主旋律,一唱三叹,回旋激荡,贯穿始终,形成了全诗悲壮的基调。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是商声。商者,伤也。作者借鉴陈代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句意,通过描写蜀道的艰难可怕,借蜀道比兴寄意,抒发长安求仕不遇的感慨,借此表达对王炎入蜀的劝阻。但李白的商声并不是凄切的,而是激烈的,他悲而不失其壮,愁而不失其豪。在描绘蜀道之艰险可怖的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真诚热爱,倾注了对故土饱满的热情,反映了开元时代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