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李白
李白,字号。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他的诗歌风格“”。杜甫曾说他“”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李杜豪放飘逸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仙李白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旧题乐府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蜀中锦城秦岭大巴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巫山山脉长江长安太白山青泥岭剑阁蜀道难北南西东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诗的线索:这首诗是按由古及今的思路,由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诵读提示: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咏叹的意味很浓。
叹高一叹蜀道之难蜀道的来历蜀道的高峻叹险二叹蜀道之难环境凄清山水险恶战祸之烈三叹蜀道之难剑阁险要杀人惨景蜀道自古难行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早还家(告诫友人)诗人如何写蜀道之难?——一唱三叹理清思路开辟难攀越难安居难
1.怎样表现蜀道之难(雄奇险峻)?--表现手法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侧面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悲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1.极言蜀道之险2.作为主旨句贯穿全诗(把全诗分为三部分)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豪放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
3.作者在诗歌的第三节写有关“剑阁”的内容,意图是什么?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