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兵车行》“四步教学法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兵“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年级组别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阅(WlifS)审阅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专题四《兵车行》(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入手,鉴赏诗歌景与情的关系,体会杜甫的沉郁顿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所处时代。2、能够借助注释鉴赏《兵车行》,品味本诗包含的情感及表达特色。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本诗的多重主题和复杂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统治者穷兵续武的悲愤和对百姓的同情。教学重点熟读诗歌,把握本诗的主题和情感。鬻熟读诗歌,把握本诗的主题和情感。K朗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环节一明标自学二次备课过程设计一、导语:“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张。”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笔下的一段“诗史”车行》。二、学习目标: 2、理解诗意,体会生动的场景描写。三、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代表作《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关于“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诗中的国破家难,已病,怀才不遇,年华已逝,命途多舛,壮志未酬,怀亲思友。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靦(tidn)颜,岂可久在王侯间”。一浓郁一飘逸,很明显。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四、自学内容: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断句,对照课后注释整体感知诗意并初步体会诗人内心情感。五、背景介绍: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实行穷兵験武的政策,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连连发动战争。据《资治通鉴》载:“天宝十载(752年)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身免。杨国忠掩盖败绩,.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河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疗,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强令“分 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六、自学指导一:再读诗歌,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眼前之景;第二部分写耳听之言。眼前之景:本诗开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给你的感受如何?明确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凄惨,哀怨,震人心弦。七、自学指导二:1、“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用的十分传神,试作分析。2、试赏析“牵衣顿足拦道哭”,这一句中四个动词分别写出了送别者怎样的心理。明确1、“耶娘妻子走相送”,“走”,意思为“跑”,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同情与悲愤!2、“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111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及方法八、合作释疑:通读诗歌,思考本文一开始浓墨重彩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参考:诗人把本可安排在事件展开过程中的送别场面置于篇首,既符合一个旁观者观察问题的角度,又设下悬念;既使悲剧气氛笼罩全篇,又为下文作了铺垫。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当堂检测九、当堂检测:运用想象和联想再现本文的送别图。课堂小结十、总结: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课后作业1、诵读诗歌,分析行人的诉说中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品味本诗包含的情思及表达特色。板书设计兵车行杜甫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凄惨、悲怆、愤恨、绝望寄寓了诗人浓厚的同情与悲愤课堂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