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兵车行一体化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目标:1、增进对杜甫个性的了解,对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了解。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3、感受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风格。4、背诵。本文增加目标:领会本文场面描写,对话展开,镜头运用的手法。教时设置:1一一2教时过程:一、导入韩愈说「'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而被世人称为“诗史”。杜甫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被尊为“诗圣”,为后世的诗歌艺术树立了博大精深的光辉典范。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再具体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耍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再具体就是说,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壳、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Z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0当然,杜甫的这种风格又由其个性气质、身世遭遇、情感思想所决定的。二、了解杜甫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Z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
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屮。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等诗,皆为人传诵。诗集《杜工部集》。三、《兵车行》写作背景《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屮)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屮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病,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Z,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四、朗读注意读咅:车轿辎耶娘干云霄荆杞陇亩啾啾••••••五、内容理解1、理解下列词语,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兵车行杜甫车轿轿,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冇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班级交流(兵车行一-杜甫自创的乐府民歌体。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杜甫未采用绝句、律诗那种格律严整的形式,而选用了灵活多变的句式,或三言,或五言,或七言,节奏疾徐顿挫。行,古体诗。车耀耀一一耀耀,车轮转动声。干云霄一一干,冲。行人一一从军出征的人,下文的“役夫”同义。点行频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或从一一有的应征。北防河一一向北去戍守西河便至一一即便到。营田——垦田。裹头一一古代男子行裹头礼后为成年,这里意即未成年就被抓,临行提前行成年裹头礼。武皇一一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荆杞一一杂草,枸杞类。健妇一一健壮的妇女。
无东西一一不成行列。敢申恨一一岂敢说怨恨。信知确实知道。)3、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用现代散文串通全诗(车辆降降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爷娘妻子儿女奔跑來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嗨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別。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口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IH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六、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1、清人高宗弘历说“篇首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雨骤至,不可逼视”请做简要分析。2、“行人”分别诉说了哪些事情?“道旁过者”和“行人”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3、杜甫在这首诗里对这场战争有怎样的态度和情感?4、说说这首诗的构思特色。兵车行》为例,说说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的原因。6、这首诗的语言有浓厚的民歌特点,试加说明。(“车鱗鱗,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军情紧急,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因为强征急抓,来不及告别,亲人们只得奔跑着赶来送别。人马奔走,尘土扬天。“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雷”场面凄惨,不忍近看。表现的是深沉积郁的凝重情感,整个句子,语言铿锵,一顿一挫,笔势汹涌。)(“行人”分别叙说了两件事情,即“点行频”和“仲恨”。其中在“点行频”这一总
题下又具体叙说了:十五防河,四十营田,里正裹头,白头戍边,流血成海,武皇开边,村落荒废,妇女耕田,士兵受虐。“行人”在“伸恨”的过程中,具体叙说了以下典型事例:关西未休兵,县官索租急,生男不如女,白骨无人收,新旧鬼烦哭。诗人在这一叙事诗屮塑造了“行人”和“道旁过者”两个人物形象。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行人”即被征发的士卒的代表直接担当叙说者,而诗人自己却退隐到幕后,只作为事件的真实记录者,这样处理更增强了叙事诗歌的真实性。)(“武皇开边意未已”,“开边”就知道这场战争不是卫国战争,“意未已”和“点行频”就表明统治者的贱视人命,穷兵赎武,一意孤行。“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直陈战争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揭示统治者拿人民当赌注,视生命为草芥的残暴。可以看出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人民的同情。)(一是全诗设计为场面描写,开头是悲惨的送别场面,接下來是长者和行人之间的对话场面。二是对话展开,设计了长者和行人的对话,好处是形成情节和人物形象,又使所写的内容更客观真实。三是镜头运用,开头让人震撼的送别镜头,接下来,又是一幅幅惨淡镜头,最后是青海战场漫山遍野,白骨纵横,雨夜磷火,凄厉鬼哭的阴森恐怖的镜头。)(杜甫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这首诗就是以唐玄宗天宝年I'可,朝廷对边强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为背景的,他的诗歌再现了那段真实的历史。)(诗人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筲”,“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如贯珠,琅琅上口,铿锵和谐,优美动听。诗人还运用通俗口语。女口:“耶娘妻子”、“去时里正与裹头,归來头白还戍边”、“被驱不异犬与鸡”、“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等,能收到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生动鲜明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