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学目标:1.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不同材料美化生活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创造意识。3.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与认识手工制作,初步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教学准备:教师:PPT、手工工具、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学生:卡纸、剪刀、双面胶、各种废旧材料、手工工具。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创造意识。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特点进行创作联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堆宝贝,给学生出示旧纸板、落叶、毛线等,为什么老师说它们是宝贝?想不想看老师把它们变成了什么?学生:这就是宝贝啊!想!教师:出示旧纸板做成的《长颈鹿》和落叶做成的《红狐狸》。学生欣赏教师范作。
教师小结:生活中像旧纸板、落叶等废旧物品,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加入合理创意巧利用,会变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神奇作品。引出课题《化平凡为神奇》。二、发展过程1、创意——做什么?教师:出示一个鸡蛋壳,引导学生,椭圆形的蛋壳适合做什么?学生:不倒翁、小动物的身体……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这些不同的想法就是我们进行创作的重要法宝—创意。2、方法——怎么做?教师引导:用蛋壳怎么做不倒翁和小动物呢?鼓励学生可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用画、剪、粘、拼等方法。教师:老师不太明白,要画些什么?怎么剪、粘、拼?要做到什么程度才好?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迅速思考。学生陷入安静状态。教师迅速示范,用鸡蛋壳做一个金发公主。学生认真观看老师制作,从他们脸上可以看到惊讶和兴奋的表情。教师:继续出示用蛋壳制作的作品钥匙挂饰和小猪。同是蛋壳,老师能做出几种不一样的作品,你能不能用相同的材料做出不一样的作品来呢?学生:能。3、PPT欣赏
教师:出示废纸箱,这个纸箱可以做很多东西,谁能说一下自己的创意,你想把它变成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最好看?还能用到什么材料?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房子、卡车、冰箱……教师:继续展示废纸杯和易拉罐作品图片,给学生更多启发。展示有名的大师艺术品,请学生欣赏,提问学生这些作品好在哪?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在哪?提高学生的眼界和审美标准。小结:罗丹说过: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不起眼的废旧物品,我们可不能小看它们。经过我们的创意设计和精心制作,就能变成神奇的艺术品,既能保护环境,又能送人或装饰我们的生活。三、作业要求1、教师:分组讨论1分钟,你们组要做什么?怎么做?提问其中两组,老师深入提问要做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用到哪些材料,其他组员都做什么?2、学生:迅速思考,分工制作,不要重复他人的创意。四、展示评价1、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制作的想法,对作品最满意在哪里,还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其他组的同学补充不同意见。2、教师谈谈自己看法,给出不同建议,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五、课后拓展利用本课所学,养成勤思考、多动手的习惯。充分利用身边触手可得的废旧物品,尝试制作各种实用性、美观性的作品,装点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