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登岳阳楼杜甫(唐)
知识再现:1.两首诗从形式上看属于。律诗五言2.八句的律诗分为联,分别是:、、、。四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活动一:读准诗歌自由读诗,读对字音,读准停顿与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年代:【唐】作者:【常建】体裁:【五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再读全诗,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意思。(可小组讨论,如仍不能解决问题,可在白板上做上记号。)活动二:理解诗意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入:进入。2.初日:初升的太阳。3.径:小路。幽处:幽深的地方。4.禅房:僧侣的住所。5.悦:使愉快。鸟性:鸟的性情。6.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7.万籁:各种声音。此:这里。8.但:只。9.磬: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作为信号。词语注释
活动三:诗景再现从诗中找出写景的句子,展开合理想象,把诗句所写之景描写出来。(阅读诗句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合作完善,选择佳作,确定发言人→全班展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我走进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弯弯曲曲的(竹林间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去处,清静的禅房更显得草木深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明媚的山野风光使飞鸟更加快乐,潭中的清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各种声响都在这里消失,只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
活动四:领悟情感要点:1.作者写作背景2.哪一句透露情感。
写作背景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只在天宝中年做过盱眙县尉。高才而无位,后隐居湖北武汉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破题之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活动五:佳句赏析诗歌的第三、四两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进行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活动六:背诵全诗
运用三步法分析本诗:1.诗景再现2.领悟情感3.赏析佳妙登岳阳楼杜甫
登岳阳楼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诗景再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2.领悟情感诗中写出了诗人孤苦漂泊之痛,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3.颔联,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
反馈练习:A1.曲径通幽处,。2.,潭影空人心。3.,乾坤日夜浮。4.,凭轩涕泗流。5.《题破山寺后禅院》表达了作者情感;登岳阳楼抒发了作者的情怀。6.“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运用了手法,B有何作用?7.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