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进行品读和诵读,理解两首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3、领会诗歌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景象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自学提纲(10分钟左右)1、初读诗文,积累文学常识。2、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找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联。3、《登岳阳楼》中你觉得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体会“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诗歌中景与情有何关系?4、背诵这两首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走近常建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诗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吟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节奏韵脚▲▲▲▲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这首题壁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成语“曲径通幽”出于此句
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以声衬静,以悠扬不尽的钟磬音,衬托山寺的宁静气氛。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背诵全诗
登岳阳楼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地反映了唐由兴盛而衰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激荡着爱国爱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诗作:《春望》《春夜喜雨》、“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景唐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湖北)到达岳阳,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57岁,距命终仅有二年,患肺病及风湿症,右臂偏枯,左耳已聋。出蜀后,生活上一直无依靠,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孤舟,随处漂泊,行无止定。
品读感悟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颔联,实写又寓想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浩翰无际的磅礴气势形象地描画出来了,这两句也彰显出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举目无亲,只能以孤舟为家。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尾联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涕泪之中,有对亲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前四句写景→宽阔广大五六句叙身世→凄凉落寞七八句抒感慨→忧国忧民
小结这首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关注人民生活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课堂练习深幽寂静宁静、空灵万籁俱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填空。1、《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 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二、背诵《古诗二首》并默写。2、第二首诗中叙事句是————,抒情句是————,写景句是————,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够于之媲美的只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两句。开头两句后四句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