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杜甫从时空观宇宙观上来读解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这在祖国古典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主楼3层,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45米,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二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传说中,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检阅大军的地方。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吴楚东南坼: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后来人们习惯称这两地为吴楚。坼(chè),裂开。乾坤:天地。字:这里指书信。戎马关山北:北方有战争。戎马,指战乱。当年吐蕃入侵,郭子仪率兵五万屯驻奉天(今陕西乾县)防卫,时相接战。关山,关隘和山岳。凭轩涕泗流:倚着栏杆流眼泪。
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你是否同意?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这首诗的意境是壮阔还是狭小?从开头四句来思考。“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整个地在湖水之中飘浮。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阔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写出如此壮阔的画面,有何妙处?
诗歌中的空间的概念有何深意?“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视野开阔,襟怀宽广,内容厚重地域的空间是文人、诗人、有志之士的精神空间、襟怀空间和生命质量实现的空间——精神要崇高,襟怀要宽广,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要尽可能实现人生业绩的最大化,最优化。时空观宇宙观
思考:前四句与后五、六句在意境和感情上有和变化?意境:宽阔广大→狭窄具体感情:喜悦自豪→凄凉落寞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思考: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请从作者的胸襟和遭遇思考→人生坎坷,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年老多病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比
以上是从人生观、人生遭遇上说的,请再从宇宙观上思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兴八首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时空与个体时:无头无尾,悠悠绵长。空:无边无际,漫漫辽阔。人:
地域的空间是文人、诗人、有志之士的精神空间,襟怀空间和生命质量实现的空间;也即:精神要崇高,襟怀要宽广,要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尽可能实现人生业绩的最大化,最优化。
大我——小我时代感、历史感、使命感厚重、大气沉郁顿挫抑扬
再请从结构上来思考:文贵有变,一纵一收。变化
再请从艺术手法上来思考:衬托
请从作者的胸襟和结构上思考七八句的好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时:无头无尾,悠悠绵长。空:无边无际,漫漫辽阔。人:小我与大我忧己与忧国忧民一变再变与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