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线条是造型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生活中由于运动方向、材料、排列方式等因素会使线条产生许多变化,因此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是画家用来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线条,体会直线与曲线带给人们的动的感觉,欣赏画家用不同形式表现的线条,感受艺术作品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乐趣。教材中展示了3幅作品。《春醒》是晁楣在1979年以早春时分农场职工清晨工作的场景为内容创作的版画作品。画面中大片的黑土地和小片的天空,把天地的雄浑博大用非常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了出来。横幅的画面打造了宽阔的空间,表现出北大荒的广阔以及黑土地的辽阔、浑厚。这种宽广大气的构图形式,在晁楣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展现。《秋水回波》是南宋杰出画家马远所画《水图》十二段中的一段。这十二段作品,专门画水。作者对水流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巧令人惊叹。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了水波的跳动;无规则排列的浪峰,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仿佛习习微风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水面,令人心旷神怡。《天水牧歌》由画家林平创作,是一幅水墨画作品。该画以山水、天空、树木、马匹为主要景物,它们在水中的倒影,经过水波的荡漾,仿佛跃动的音符。作品表现了天地之间万物的和谐统一,笔法细腻灵动,既不传统也不现代,既不写实也不写意,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又一创新。二、教学思路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思路:对比直线和曲线一寻找生活中的线条—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体验创作—展示评价。教师可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线条图片进行对比,如笔直的公路与蜿蜒的盘山路、平静的湖面与波涛汹涌的海面等。再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线条,如折线、回旋线、波浪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学生创作前,可引导其欣赏画家笔下的线条的表现方式,以及同龄人创作的表现线条的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课后拓展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可塑性材料进行立体作品的创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不同种类的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感知不同线条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曲与直的线条表现出动与静的感觉。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对不同作品的观察和创作中提高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在曲线和直线的对比中,体会它们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表现在自己的美术创作中。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曲线和直线表现出动与静的感觉。五、教学过程【教案一】(一)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不同。图一:笔直的公路(课本中《生活中的直线》)图二:弯曲的盘山公路(课本中《生活中的曲线》)学生说说看到这两张图的不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笔直的公路像直线,给人静止的感觉;蜿蜒的盘山路像曲线,给人运动的感觉。(二)发展阶段1.游戏:画线条。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个说出线条的名字,另一个同学在纸上画出来。2.总结:我们所知道的线条有哪些?实线、虚线,直线、曲线,交叉线、螺旋线、折线、回字线、波浪线……3.找一找生活中平直或弯曲的线条,说一说它们带给你的感受。4.出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画家怎样在作品中运用线条。《春醒》《秋水回波》《天水牧歌》
(三)作业阶段尝试运用平直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或动的感觉。(四)展示与讲评阶段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简述创作心得和感受。(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教案二】(一)引导阶段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斑马》和《斑马线》,让学生找出两幅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教师出示另一组图片,分别是《平静的湖面》和《波涛汹涌的海面》,让学生说一说感受。3.引导学生用两种线条表现出平静的湖面与波涛汹涌的海面,体会线条的动与静。(二)发展阶段1.让学生在动物、植物、建筑、生活现象、常用的物品中找一找不同的线条。2.教师总结:线条无处不在。不同的线条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3.欣赏美术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中如何运用线条进行表现。《春醒》《秋水回波》《天水牧歌》4.欣赏学生创作的各种表现线条的作品。(三)作业阶段尝试运用平直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或动的感觉。(四)展示与讲评阶段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保持教室的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