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选自《陈伯玉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选自《陈伯玉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阔大。3、怆然:悲伤的样子。4、涕:眼泪。5.前:过去。后:未来。6.念:想到。7.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8.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登幽州台歌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从什么角度写?有何作用?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前不见古人”一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的许多古代贤王,他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展,抱负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后不见来者”,后代的贤君也将会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自己又怎么能见得着呢!前代的贤王见不着,后代的贤君等不到,空有治国安民的理想,终一生不得实现,这该是多么令人忧郁的事情啊!
赏析: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更何况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孤独寂寞凄凉;“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热泪飞洒的孤独悲愤地情态。
陈子昂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寂寞孤独。
登幽州台歌——鉴赏在艺术上,此诗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楼台高耸,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创造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直抒胸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