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导学案 一、课前热身:1.文学常识:《石头城》是 创作的一首七言 ,借 景象,寄托 的感慨。 (刘禹锡 绝句 石头城的萧条 国运衰微)2、诗文诵读①《陋室铭》(唐,刘禹锡)(初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初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二、整体感知: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1)句句写景,景中寓情,言外见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华,俱归乌有,令人于言外思之。”(2)借月抒怀,哲理与事情融为一体。寄寓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3)借古讽今,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借六朝的覆灭讽喻现实,寓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之覆为鉴。(4)拟人,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形象、引人遐想。写出江潮有意,旧月多情,无情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和人的命运的感慨。【小结】咏史诗:
1、定义: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2、特点: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和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诗人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3、题材:常见的有勾践灭吴、项羽自刎、昭君出塞、赤壁之战、李杨(贵妃)爱情等。诗中咏叹较多的历史地点有赤壁、金陵等,杜甫常咏赞署相诸葛亮以抒发自己忠君爱国之情。4、常见思想感情:①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②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当朝者或讽谏世人③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5、主要手法①借古讽(伤)今(李商隐《贾生》)②今昔对比(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③以景衬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④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⑤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6、分类:咏史诗可分为“以诗论史”、“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四种。“以诗论史”:就是在概括史实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褒贬评论。如杜牧和王安石同题诗《题吴江亭》。“怀古伤今”:指登临游览历史遗迹时触发出盛衰无偿、物是人非的感慨,此类诗多写于社会动乱、民族危亡之时,长于情景交融。例如《石头城》。
“借古讽今”:是指对社会政治有所不满,借剖析史实抨击封建统治者,此类诗长于精辟议论,如杜牧《过华清宫》。“借古抒怀”: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如李商隐的《贾生》。7、鉴赏方法:①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三、延伸拓展:1、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燕子 兴亡(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用典,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拟人)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象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赏析】吴激,这个大才子是一个地道的标题党。良辰美景,却是耐何天、伤怀日。此词中,满是别愁离恨,字字带血。全词如下:
史料记载,吴激(1090——1142),南宋未年人士,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人,今福建省建瓯县。父吴栻官至宰相。著名画家米芾的女婿。奉命出使金国,因其才华出众,被留滞,官至金国翰林待制。因其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身世,写下这首流传广泛的《人月圆》。这首词,现在看来可以说是更像一首广泛流传的一支流行歌词,典故熟谂,朗朗上口,无生疏之感。词中南朝那些伤心事儿、候门的荒烟蔓草,流落天涯的哀伤,感时事之纷乱、处境之否泰,无一字不表其情也苦、其境也哀。这首词的起源于一个故事,吴激被留金国后,在金国张侍御一次宴会上,见一侍酒歌伎神情黯然,一问之下,得知是宋朝流亡的宫姬。他国遇故人,在这个场景下,是多么凄怆。于是应景而作此词。全词主要引用下几个典故。“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典出唐代诗人杜牧就此事有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的出处是陈后主和他的《玉树后庭花》一诗。陈后主是一个出色的文人,却是一个亡国的昏君。整日家沉迷于脂粉堆中,作词谱曲浪掷光阴,全不过问国事,宠爱贵妃张丽华,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谱《玉树后庭花》一首,“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时人认为“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为不祥之音,一语为谶,长江天险没有挽救陈后主的命运,不久,花落人亡两不知。“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由唐代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化来。王谢,指王导和谢安。王导,东晋望族,官至宰辅,为三朝元老;谢安,东晋重臣。王谢家族声势显赫其声望延续三百余年,史上不多见,堪为权势富贵的代表。如今光阴变迁,事事人非,往昔时堂前欢歌笑语的燕子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全句慨叹浮华富贵,都是一场黄粱美梦,抚古思今,盛极必衰,耐人品味。唐.沉既济《枕中记》有言:“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人生之适,亦如是耳!”,为黄梁梦出处。“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世人少解。在下认为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雪肤花貌参差是”。而词中之典皆为唐句。《长恨歌》描写的是一个尽人皆知的悲剧,亦有亡国之音。安史之乱中,浓情蜜意,良辰美景,过眼云烟一般,如雪肌肤,倾城之貌都化为马嵬坡下的尘土而已。一闪念间,这前尘旧梦清晰如昨。“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语出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唐诗人乐天先生做此诗时,正值被贬江州司马之时,偶遇落魄京城歌女,同病相怜,最为伤怀。而吴激巧遇宋朝宫姬,两人都为沦落天涯之人,都在承受流离失所之痛、身世零落之苦,“同是天涯”一语,怜君更怜己!全词风韵舒婉,借古人之典故,浇心中忧国思家之块磊,慨命运之多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拿来主义”,引喻中的佳作,字字见典,不生僻诲涩,切中其旨,同中有异,浑成天然,会学不如会用的,可借鉴。【赏析】鉴赏:[一]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相传燕子这时从南方飞来。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相传燕子在这个时候回南方去。[二]喃喃:燕子的叫声。劫劫:犹“汲汲”。韩愈《贞曜先生暮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余。”[三]王谢:代指高门贵族。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四]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刘禹锡《乌衣巷》诗:“乌衣巷口夕阳斜。”[五]“兴,多见些”二句:言见多听腻了豪门大族的沉浮兴亡故事。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燕子春来秋去,寒时搬走,热时飞回,唧唧喳喳忙个不停.有时落于王府华弟,有时歇于寻常巷陌.看朝代兴荣时多,亡时也多。本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