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锦瑟》教案分析《锦瑟》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入选篇目,堪称李商隐的压卷之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然它又极隐晦,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难诗。就其题材而言说法不一,如咏物诗、无题诗等;就其主旨而言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等等。这是文学作品理解上的一种客观允许,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殊途同归,我们无论取哪一个角度,都可以引起某种生活经验的共鸣,欣赏到夜观星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独特的意境美,故拟解读为无题诗。鉴于其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拟舍弃多媒体,只一枝粉笔携满腔热情,发挥想像与联想的无穷作用,填补诗歌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本文化内涵;又鉴于其各联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意境,拟先分后合,即逐联分析,引起学生的某种共鸣,最后感悟其整体意境。[教学目标]仁反复诵读,体会诗歌音韵美。2、抓住诗歌意象,展开想象,联系实际,感悟诗歌意境。3、了解李商隐诗歌迷离意境、哀怨基调、巧妙用典的艺术特点。4、培养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展开想象,联系实际,感悟诗歌意境。[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有特色的越是优秀的。前面我们认识了唐代的三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的诗清新飘逸,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
彩;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白居易的诗妇孺皆知,通俗易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唐诗,认识另一位诗人——李商隐。那么,“小李”的诗风如何呢?诗人们总是独具慧眼之人,李商隐则是独具慧眼的诗人中善于选择观察点的人。假如说现实生活如宇宙,他则站在地球仰望夜空,善于创造朦胧迷离的意境。为感悟其独特意境,我们一同走进《锦瑟》。二、知人论世历史冇太多相似之处。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我们提到一种现象——穷而后工,说文人越处于困顿、不得志的境地,诗文就越写得好。穷而后工成就了许多文学奇才。唐朝诗人何曾不是如此。李白是也,他曾是一个狂热的做官者,但入朝后最多落个御用文人的尴尬结果,从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远离仕途;杜甫怀抱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抱负,十年求仕,只得比芝麻还小的一个正八品,目光转向民众,成为一代诗圣;白居易怀才被贬谪居江州,始有《琵琶行》流传至今。生活于晚唐时期的李商隐也好不到哪去。早年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但当时朝廷大权主要操纵在宦官手里。另外,朝臣又分朋党,当时主要是牛(僧儒)李(德裕)党争。李商隐因为婚姻关系始终夹在牛李党争之间,受猜忌排挤,一生在位卑禄微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写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类诗作,46岁抑郁而终。三、反复诵读,初步感悟1>阅读指导诗大都适合朗诵,其有押韵的特点,不朗读不易感受诗的意境。此诗却适于低吟,而且吟到最后几近无声,只留人独自沉吟怅惘。2、听录音,自由读。3、生自由发言,交流整体感受4、师概括诗作的隐晦之处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感悟模糊不要紧。因为《锦瑟》堪称诗人压卷之
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然它又极隐晦,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难诗。这节课,我们就试图拨开迷雾,找找“柳暗花明乂一村”的感觉。四、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想像和联想,感悟各联意境1、首联(1)释义,注意一个意象及一个直接渗透诗人感情的词语。(锦瑟、思华年)(2)讨论「锦瑟”的选用起何作用?①起兴,引出“我”思忆华年。②奠定基调。秋天有不同的基调(毛泽东、刘禹锡、马致远等笔下有不同的秋天)。瑟这种乐器也可以弹奏各种情调的乐曲,可以是欢快的,仙人盛会上冇“虎鼓瑟兮鸾回车”。但诗人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系在一起。如宋词人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元诗人元好问“佳人锦瑟怨华年!”这里,以瑟起兴,哀怨基调已出。(3)讨论:这“一弦一柱”如何勾起“我”的回忆?[明确]其犹如“一音一节”,指奏出的音乐。音乐本身是有感情的。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勾起无限伤心事,满腹诗书却无用武Z地,不禁青衫湿透。瑟具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这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也暗示着诗人将近五十的人生岁月,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虽未指出所奏曲名,它的情调己可想而知了。(4)谁在弹奏?(是佳人,也可能是自己,引人遐想,不可确定,造成一种迷离的意境。)(5)理解: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我对
美好时光的回忆。(睹物思怀,一言难尽)2、颔联过渡:第二联在结构上乃“承”,那么能否与第一联相承呢?诗的语言凝练,思维具有很大的跳跃性。鉴赏过程屮,我们应展开想象,调动知识储备,填补艺术空白。(1)理解典故。第一个“庄周梦碟”a、熟悉内容(晓梦)b、感悟——物我两忘、陶醉、痴迷c、抓意象——“蝴蝶”,美丽、破茧而生的挣扎第二个“望帝魂化杜鹃”a、杜鹃在古诗中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基调哀怨。)b、从典故中找哀怨的原因首先理解注释。其次补充必修四《窦娥冤》下“望帝”的注释(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u+.lfiL)和《词海》中取“惭去而亡”Z意及相关鳖灵治水,望帝与其妻通的故事。c、讨论感悟意象——一往情深、生死不渝、热恋,魂化而死的凄哀,但又有啼血而泣的不屈追寻。(2)填补空白两典各成一事,又如出一意,互为补充一痴迷、热恋、生死不屈。我曾经像庄周、望帝一样痴迷、热恋,生死不屈。(3)诗人的“晓梦”“春心”指什么?或说诗人痴迷、热恋着什么?红颜知己、艺术追求、仕途理想等等,不得而知,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历来众说纷
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等等。但我们不必强求一致,它就像狄金森篱笆那边的那棵草莓,代表着曾经的美好事物,因而更能激起更多人的共鸣。其朦胧迷离的意境又见一斑。3、颈联过渡:“思华年”经用庄生、望帝两典,意思差不多言尽,诗人下来又如何奇峰突起,来一“转”呢?(1)用了哪两个典故?内容?(南海鮫人、蓝田生玉)(2)前面一生一死,已让人心灵震撼,这一联又视通万里,展示一水一山的背景,描绘两副美好画面。(3)一学生描绘“沧海月明”“蓝田日暖”画面,众牛闭目想像。(4)美好的背景,但诗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泪的形象;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这其中的况味谁來解释?①珠有泪a、传说——鮫人痛苦中哭泣,成就珍珠(自由联系生活故事,如不上进女生母亲善意的谎言,女儿脱胎换骨成功,母亲已早撒手人寰等,成功用艰辛换得)。b、诗人的创造——珍珠有泪。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才气如珍珠,遭人谗言,被人君弃,仕途失意,穷而后工,但终究有一股不平Z气,那就是珠落沧海的遗珠之恨呀!②玉生烟——可瑕而不可及,乂与上句如出一意。世间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谁不曾怀有美好理想,但理想与现实又有多少距离呀!不是理想破灭,屈原何以抱石沉江。即使自身如玉,在那肮脏俗世里,难免被埋没。其间痛苦够折煞人也。真是玉埋
深山,难免有掩玉之悲。(5)试用恋情说、仕途说解释遗珠之恨、掩玉之悲。热恋的女子如珠玉,遗落掩埋到了哪里,会不会一朵鲜花——自己如玉,可是出路何在?真是不可确定,基调哀怨,意境迷离。(6)填补空白,感悟意境。而今,珠落沧海,玉埋深山,空留痛苦、迷惘。4、尾联过渡: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1)试译出来。(2)联系生活感悟。往事不堪回首,突出回首时的痛。人又有一种体验,时间是疗伤的良药。一般情况下,曾经的伤心欲绝,时过境迁,回首时只觉好笑。人生真的似乎没冇过不去的坎,永远要像桑地亚哥一样,可以被消灭,不可在精神上被打败。然“小李”不然,时过境迁,回首时依然怅惘不已。而且,不光现在怅惘,当时己惘然。可见此情刻骨铭心,非比寻常,此恨绵绵无绝期,言有尽而意无穷。五、学生整体解读意境后背诵全诗六、小结通过分析意象和巧妙的用典,感悟了朦胧的意境、哀怨的基调,填补了艺术空白,体会着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青春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有一种普遍的生活经验在里面,真是朦胧诗并不朦胧。七、布置作业将《锦瑟》改写成一篇回首青春岁月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