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3 锦 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说起这些诗句,我们就会不由得想起李商隐,华丽的辞藻,哀婉的情调,朦胧瑰丽,含蓄蕴藉。这位著名的晚唐诗人,凭着对朦胧境界的痴心追求,抒写着内在的心境与感受。诗艳而不靡,幽婉而细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锦瑟》。【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诗人的一生,坎坷曲折而命运多舛。自称是帝胄之后,实际上他的高祖至父亲只做过县令、州佐之类的小官。诗人幼年时,家境凄苦,以致到了“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的地步。心高气傲的李商隐,只能从科举开始苦苦奋斗,频频挣扎,希望能出人头地。自卑与自负常常矛盾地结集于诗人心灵。近十年的折腾近十年的反复,他终于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中了进士,但是26岁的李商隐却高兴不起来。苦不堪言的十年,在诗人心里留下了伤痕,他的激愤,他的急迫,都被笼罩在此巨大的心理阴影之中。之后的牛李党争,又把诗人挤进了曲曲弯弯的生活夹缝之中。李商隐与牛党中的令狐楚关系极深,先受知于令狐楚,后受李党王茂元的器重,娶了王茂元之女,被牛党认为背恩弃义。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唐宣宗即位,重用牛党的牛僧孺等,贬斥李德裕。面临抉择,有些人识时务地投靠了牛党,而不通世故的李商隐却选择了李德裕,并称颂李的功绩,后果可想而知。尽管李商隐后来屡次写诗文向令狐楚示好,但始终得不到令狐楚的谅解。最终仍沉沦下僚,一生仰人鼻息,寄人篱下,加之其早年恋爱失败,中年痛失爱妻,又深受官场党争旋涡折磨……真可谓“一生襟抱未尝开”。于是,诗人把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和情绪,生命感悟和意识投入文本。他和温庭筠时有唱和,时称“温李”。作品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背景探寻】《锦瑟》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
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格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文本素材】一生不得志的李商隐晚唐时期,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当时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先因文章才学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推荐为官,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令人感慨的是:李商隐对“牛党”的排斥虽怨而不怒,对“李党”王茂元的女儿王氏情深意笃,恩爱有加。更令人深思的是: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却终成晚唐诗坛一大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篇。【课外链接】施瓦辛格梦断加州2011年1月3日,美国民主党人杰里·布朗接替共和党人阿诺德·施瓦辛格,出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至此,加州长达七年的“施瓦辛格时代”就此终结。施瓦辛格是个传奇人物,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却跻身好莱坞主流影星之列。而在加州州长这一职位上的政绩则是毁誉参半,甚至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一个从奥地利的偏僻山村走出来的不会说英语的瘦弱男孩成长为加州州长,最后又梦断加州,施瓦辛格走过了坎坷的人生旅程。1962年,15岁的他身高已达到1.8米,于是他开始苦练健美,收集和阅读了大量的健美杂志,从中学习健美的训练方法。1966年,在德国举行的欧洲健美锦标赛上,19岁的施瓦辛格获得了“欧洲先生”
称号。1970年,他在美国好莱坞拍摄的一部影片中崭露头角,他表演的天分、发达的肌肉以及健美的体型使他一炮走红,在成名影片《终结者》之后又拍摄了大量的好莱坞电影。后来,施瓦辛格想在政坛上谋求发展,就参加了2004年的加州州长竞选,最终以高票当选。在就职演说上,他自豪地宣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时刻。想想看,当年那个来自奥地利的骨瘦如柴的孩子成长为加利福尼亚的政府首脑,并站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上,代表美国总统讲话。这是一个移民梦,一个美国梦。”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施瓦辛格执政七年来,政府财政赤字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屡创新高。2009年,加州因财政赤字未能通过财政预算案,政府无法支付账单,只好临时用延期承兑支票支付欠账。除此以外,该州电力等行业相继出现危机,教育改革政策没能落实,失业率高达12%~13%。施瓦辛格的支持率大幅度下跌,最终败走加州。[运用角度] 梦想和现实 正确认识自我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美文欣赏】在李商隐诗意中行走着的雨一春梦雨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梦雨也是雨,是诗人用笔为雨穿上了衣裳,染上了色彩。这场雨下在唐朝,下在大散关附近的秦冈山。这场雨是为圣女而下,是为自己一生的钟爱而下。这场雨是属于梦的。我以为李商隐也是一个情种,像《石头记》里的贾宝玉,只是生不逢时。祖上没能给他造下一个大观园,没能给他配一群红男绿女的丫环小姐,所以他寂寞,所以他想望圣女,所以他不得志,所以他写诗。据说当时他还做着官。在唐时做官是须有文才的,按理说,他应该用自己靠文才挣来的官,去一心一意地做事。可他却偏偏还要去写诗,写那些穷酸的诗,写那些凄凄迷迷恍恍惚惚的诗,这自然要影响政绩,延误仕途。南唐后主李煜为写诗而丢了江山,李商隐是不是也是为写诗而影响了升迁?可叹,那时没有文学院,没有专业作家,如果有,给他安置在这类单位那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今,李商隐已死去千余年了。当时他做过什么官,为民造了福还是作了孽,谁也说不清了。但他在圣女祠前,为我们记录下的那场飘渺虚幻的梦雨,却穿越了千年的烟云,在历史的任何一个季节里一直都在朦朦胧胧地下着。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个长期在外的游人,难免会经常想到家的。诗人这时候正在想家。家是什么?家是村头老槐树下的那口水井,是房后的一片柿园,是挂在山墙上的一张木耧,是母亲脸上苍老的皱纹,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李商隐好像永远离家很远,好像经常出门在外,他想家想得格外多,想家想得格外深沉。这次就是他想家想得最厉害的一次,那羁旅之愁、不得归之苦已与夜雨交织在一起,密密绵绵地涨满了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可以想想,做个诗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做个小官不仅会得到升迁,还会遭到贬谪,而这些又都由不得自己,他只能背井离乡,辗转东西南北。难怪,形形色色的雨在唐诗里下得就特别多,在李商隐的诗里也就下得特别多,这是一种时代病,没办法。现在的人生活节奏都很快,出门有汽车、火车,再快点的还有飞机,想在语言上沟通,拨个手机号啥问题都解决了。相隔天南海北谈宗生意,有时也不过几分钟。就这样,人们还是步履匆匆,起早贪黑,直忙得整个社会都浮躁不安,忙得每个人连想家的工夫都没有了。我不知道大家到底都在忙什么、赶什么?赶着享受生活,还是赶着累、赶着死?其实,人生不过百岁。一天24小时无论你怎样过,都不会多出一分钟。以前,人们养一头猪要历经春夏秋冬,现在只需两个季节甚至一个多季节就行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人类的幸事,还是一种悲哀。
这时候,再拐回来想想我们的诗人李商隐,劳作之余给自己留点闲暇,吃着土鸡(一定是土鸡,绝不会是肉鸡),喝着纯粮佳酿(绝不是勾兑),对着能涨池的夜雨,对着孤寂,想想家,写写诗,也未免不是一种境界。黄昏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李商隐偏爱雨,这是读过李商隐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这场雨下得真不是时候,早上不下,中午不下,偏要下在黄昏,竟还惹出一段无边无际的愁绪。这实在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李商隐爱雨爱得很独特,他爱的是微雨、夜雨、黄昏雨、梦雨、冷雨、秋庭雨。我就不信在晚唐,在他生活的日子里,就没有下过春雨,就没有下过知时节的好雨。我想,不是没有,是他没有发现这种雨的心情,没有这种感受。雨在空中为云,在地上为水,在李商隐的诗中仿佛永远是漂泊,是迷离,是乡愁,是阻隔。他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无限的凄楚走近我的。靠近我的时候,是烟一样的游动,水一样的柔弱,寒蝉一样的无奈。当这些柔弱、这些无奈无休止地缠绕着、纷扰着我的时候,我才惊喜地发现,他的力量,他强大的力量,已将我掳掠。细细想想,他所掳掠的仅仅是我吗?仅仅是现代吗?在中国文学史的很多史料上都记载,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性的,果真如此吗?我真不知道这是从何说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我不知道崔珏先生还要我们诗人的襟抱开向何处,难道这还不够吗?他已经“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了。点评 天生万物,各自有性。即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刻、不同人眼中也是形态各异。同为“雨”,在李商隐的诗中,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却有不同的情味。作者选取了李商隐诗中的代表性意象,为读者展示了“朦胧诗人”李商隐的深隐的情怀。本文视角独到,语言活泼灵动。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①锦瑟( ) ②五十弦( )③沧海( )④惘然(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②③④⑤⑥⑦3.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含义①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只是当时已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整体感知1.这首七律用了几个典故?
2.粗读此诗,你认为诗人的感情是什么?3.全诗可分为三部分,试简要概括。二、深层探究4.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意?5.颔联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6.颈联用典的作用是什么?7.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曲折意蕴?8.前人认为“思华年”是本诗“一篇之主”,结合全诗体会它是如何成为全诗之主的?9.这首诗是如何“起承转合”的?
三、技法迁移用 典[文本回顾] 《锦瑟》一诗中四处用典,或写年轻时沉迷的美好情境,或写恨怀、伤感之情,或写复杂的怅惘之情。[技法点拨]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颔联中运用了哪些典故?运用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基础梳理1.①sè ②xián ③cānɡ ④wǎnɡ2.①蝴蝶 糊涂 ②苍天 沧海桑田 ③蓝天 篮球 ④暖和 暧昧 ⑤迷惘 置若罔闻 ⑥锦旗 绵里藏针 棉花 ⑦间谍 通牒 影碟3.①不知原因,无缘无故,文中含埋怨意。端,征兆、迹象。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它把弦“架”住,却是可以移动的“活”柱。华年:盛年,此指青年时代。③晓梦:梦醒后。迷:迷茫、迷惑、迷失。④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托:托付。⑤岂待,反问之词。⑥惆怅、失意的样子。文本互动1.用了四个典故: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遗珠和良玉生烟。2.哀叹“华年”已逝。3.第一部分(首联):以锦瑟起兴,引起一段无法忘怀的记忆。第二部分(颔联、颈联):写所忆所思的“华年”留给诗人的感受。第三部分(尾联):回到现实,写怅然若失之感。4.用了“兴”的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物也。以“锦瑟”起兴,既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逝去。锦瑟本来就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而诗人却硬是埋怨它,其中必有缘故。“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取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千重往事;音繁而绪乱,情肠之九曲,怅惘以难言。言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5.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里的一个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这里面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证明自己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本联下句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他失国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叫,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这似乎表明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诗人以冤禽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怀念之情。总而言之,“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迷惘,“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执著。6.“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月明”比喻一种美好的境界,同时化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境界高旷皓净的欣赏,又表现了凄凉孤寂、十分感伤的感情。“沧海”,即大海。《博物志》云:“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能出珠。”“沧海月明珠有泪”是寂寥:皓月当空,浩瀚的海面,黛青色的波浪涌动起伏,月光下,张开的海蚌壳里的珍珠,晶莹剔透,是珠光,还是泪光?辽阔、旷远、皓净而又孤清寂
寥。此外,明月、泪珠和锦瑟在古代也是有关联的。钱起的“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正点明了瑟宜月夜,清怨尤深。“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那温润的精气却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此典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说,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说,却又是使人欣慰的。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执著的,但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7.尾联收束全篇,诗人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华年”相呼应。意思是说:这样的情感,不用等到今日才来追忆。在当年发生之时,便已惘然自失,何从追寻?意思正是:那么今朝追忆,其怅恨又当如何?可谓几经曲折,终为道出那凄婉愁苦之情。8.思索探求这个问题,应联系作者写这首诗时的身世处境和年龄;再之,“思华年”在全诗结构上起到了引领全诗的作用。本诗写于作者晚年,是回顾华年情事之作,诗人以“思华年”总领全篇。颔、颈二联写华年情事,围绕一生如梦如幻的身世遭遇,反复抒写了理想破灭、追求成空的深沉感慨与无穷遗恨;尾联以“可待成追忆”与“惘然”作结,与首联“思华年”呼应。9.律诗在布局谋篇上讲究起承转合。此诗首联写聆听锦瑟而思无限往事,以锦瑟起兴。颔联写乐曲惊醒诗人的梦境,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恋,如庄周梦蝶之凄恻,如望帝啼血之哀苦。颈联借典故生发绮丽的联想,表现出无尽的怅恨。尾联明白提出“此情”二字,直接抒发怅惘之情,回应开头。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这样的情感,不是等到今日才哀怨怅恨的。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当年发生之时,就已令人惘然若失,何从追寻?一切都恍如隔世。[迁移运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