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术食艺族
静物写生静物的配置与构图方法与步骤静物写生要点配置原则构图原则静物写生的步骤常见问题分析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画大色调深入刻画调整统一打轮廓色调问题整体问题结构问题表演方法与例要空间感立体感质感与量感基本原则主要原则基本原则原理运用明度关系与色彩感表现色彩感与明度明度关系与色彩感表现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线与明暗相结合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例要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2
一、静物配置的原则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充分适应学习的渐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要讲究构思立意;二要讲究形式美感。具休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基本原则①、渐进性原则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的静物配置,从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到注重艺术情趣表现的静物配置等等,都要注意训练课题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以利于静物写生的技能训练,为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奠定基础。②、情感性原则所谓情感性原则,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要求。概括而言,即一要合理;二要合情。“理”,是指物与物的关系。配置静物的选择要注意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使用功能与使用环境的联系。“情”是指物与人的关系。静物本无所谓“情”,但当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将不同的静物配置在一起,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③、审美性原则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理进行配置。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3
2、主要原则①、形体的变化与统一原则静物的门类丰富,形体多样,或趋于立方体,或趋于圆球体等等。同组静物中,基本形体类别既要有变化,又要有主次,以“主”求统一,以“次”求变化,同时注意大小,高低,长短的配置。形体搭配的变化统一,是静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决不可只见方不见圆,或只见长不见短。要做到形体有变化,大小有呼应,高低有错落(图68)。图(68)静物的形体搭配 通过形体大小、高低的变化,点线面的穿插组织,构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的画面。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4
②、色调的变化与统一原则素描,是通过明度的变化来组织色调、塑造形体的。在静物配置中,要注意准确把握静物固有色的明度基调,所选择的物体要有黑、白、灰的对比。在配置中,要善于从面积的大小和空间的位置两个方面把握黑、白、灰色块的均衡关系。面积大小要有主次,切忌等量。对比强烈的物体,要适当偏离画面中心。注意黑、白、灰的穿插衬托(图69)。图(69)静物的色调搭配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5
③、质地的变化与统一原则静物的质地多样,如陶罐的粗糙、瓷器的光洁、丝绸的柔软、毛呢的厚重等等。在静物配置中,通过恰如其分的质地对比,在比较中呈现不同质感的视觉特征,有利于增添画面的美感,也有利于素描造型的技能训练。在静物的配置中,除写生训练课题的特殊要求外,不宜过多地将质地相同质感强烈的静物配置在一起,如晶莹的瓷器、透明的玻璃品,不锈钢制品等,要善于把握质地的对比,如在粗而厚的衬布上,配置晶莹的瓷盘,茶具,或在粗而重的陶罐旁,配置乳白色的鸡蛋等等。在变化而统一的质地对比中,将会增添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图70)。图(70)静物的质地搭配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6
④、布局的变化与统一原则如果说静物的形体、色调、质地等是趋于客观性的因素,布局则是体现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前者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体现静物配置的渐进性、情感性、审美性,主要取决于布局。布局中主体与陪衬的关系,要明确,要综合形体、色调、质地等各种因素,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比较,权衡布局。在布局形式上要注意分散与集中的疏密聚散关系;前后纵深的空间关系,位置、大小、轻重的均衡关系等,为画面构图的多样性创造条件(图71)。图(71)静物的布局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7
⑤、光与衬布配置原则以灯光作为光源,能在统一而稳定的光线下,使静物的体积关系和质感特征得到鲜明的体现,写生中也易于比较和把握。在柔和自然光下,静物的形体,色调及空间层次微妙,和谐而富于变化、给人以亲切感,有利于培养素描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衬布的质地和色调,对于静物配置的情调气氛,画面空间、色调表现和画面的构图,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一组静物,往往因为衬布色调、质地和配置形式的改变,而使静物的情调气氛及画面的构图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衬布的色调一般应避免黑白两极的颜色,应多选用明度介于两者之间的颜色,使静物在其衬托下呈现不同的虚实变化。衬布的布纹应避免杂乱,布纹的方向、疏密应依据静物配置的聚散,均衡关系而定,求其和谐自然。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8
二、静物的构图构图,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结构,因此又称为“画面结构”。构图包含着许多因素,仅从画面视觉因素来讲,就包括形体、线条、明暗、空间等。构图,就是通过上述诸多因素,在画面结构关系的组织中呈现出来的。1、构图的基本原理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与统一”。变化,是相异的因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对比效果。在素描造型中,各种造型因素如结构、形体、比例、明暗等形成的差异、矛盾叫做“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一种双比关系。变化趋于动感、对比,给人以新鲜强烈、丰富多样的感觉。但是,过分对比易造成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统一,是指构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素描造型中,通过各种相同或类似的因素,将变化的局部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叫做“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一种谐调关系。统一,趋于静感,给人以安定调和,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分的统一易造成单调,泛味而失去美感。在构图中,变化与统一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任何趋于完美的构图,都是具有变化与统一两个方面的因素,或在统一中求变化,或在变化中求统一,以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变化统一的原理,体现着“对立统一”这一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作为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它又可表现为构图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安定与比例等形式法则。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9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同形同量的组合,对称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和绝对的两种对称形式。在素描造型构图中极少使用绝对的对称形式。对称体现着统一的原理。对称的画面结构富于静感,呈现庄重、整齐的美感,但是处理不当会导致构图单调、呆板,严谨的绝对对称,多用于图案设计和装饰绘画的构图。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均衡体现着变化的原理,其画面结构富于动感,具有生动而富于变化的表现特征。均衡式构图表现为以下形式。①、同量式均衡。即异形同量的构图形式,以形的差异,对比求得变化、量的均衡则保持稳定(图72)。图(72)同量式均衡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0
②、异量式均衡。以保持构图的重心稳定为前提,通过异形异量的对比,使构图富于变化(图73)。图(73)异量式均衡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1
③、意向式均衡。即运用虚实、呼应、借助联想,求得构图的均衡,产生虚实相生,呼应相随,生动而富于情趣的艺术效果(图74)。图(74)想象式均衡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2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形、色、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一切矛盾的或相同因素少的物象,都可呈现出对比。如方与圆是形的对比;明与暗是色的对比;粗糙与光洁是质的对比;动与静是感觉的对比等等。对比强调差异,无论是物体自身还是相互之间的差异,都会在对比中互相衬托,互相作用。取得清新、强烈,生动的构图效果,但是过分的对比容易产生生硬、不谐调而失去美感。安定与比例安定是指造型的稳定,构图的均衡。安定同构图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角形”是常用的构图形式。“三角形”的对称程度愈大,安全感愈强,缺点是易陷于呆板。选取恰当的重心是取得构图安全感的重要条件。重心过分偏上,偏下或旁移,都会产生不稳定感。为避免人的心理因素和视觉错视的消极影响,一般应将构图重心置于画面物理中心稍高的位置。比例是指画面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数比关系。在构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黄金分割线”的古老比例,黄金分割比例至今仍在绘画、设计、建筑中广泛应用(图75)。黄金分割线的比例为:q:b=(q+b):q、1:0.618=1.618:1。在构图中,通过物体的长短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黑、白、灰布局,在画面空间的分割中寻求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恰当比例,将使构图在变化中更富于和谐的秩序美。图(75)近似黄金比例的构图形式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3
2、构图原理的运用将“变化统一”的构图原理和形式美的法则,用来分析优秀作品的构图,可从中受到启迪;或用以指导自己在写生中对构图的研究与练习,将有利于加深对构图原理的认识,提高构图能力。画面空旷,单调,物象与空间失去恰当的比例关系,造成过分悬殊的对比,削弱了两者之间的整体联系。将物象加大一些,运用衬布的变化充实和丰富画面,可加强物象与空间的统一因素(图76)。图(76)“空”——丰富画面求得充实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4
画面闷塞,“不透气”,物象与画面空间过分“统一”,缺少对比与变化因素。缩小物象,增加“透气”的空间,使两者构成恰当的比例关系。在空间的衬托下,使物象集中而鲜明地呈现于画面(图77)。图(77)“闷”——缩小物象求得对比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5
画面呆滞、刻板、完全对称的布局,造成“统一”有余,变化不足。适当调整物象的空间位置打破完全对称的布局,加强变化的因素,构成均衡的构图形式。通过主次,轻重的对比求得变化,增强构图的美感(图78)。图(78)“板”——打破对称求得变化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6
画面只有“聚”的统一,而无“散”的变化,造成“挤压”感。要改变物象过分聚集的布局,形成前后左后,疏密有致,高低错落,互相响应的布局,在统一中变化,增强构图的美感(图79)。图(79)“聚”——疏密对比求得变化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7
画面重心偏移失去均衡。物象集中偏向画面一侧,虽有变化但失去统一,造成画面的不稳定感。适当调整物象的空间位置,构成异形同量的均衡布局,以“异形”求变化,“同量”求统一,保持重心稳定,取得统一而富于变化的构图(图80)。图(80)“偏”——调整重心求得稳定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18
画面零散,缺少联系。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处理不当,只注意了前后左右的空间变化,忽视了相对的集中统一,造成构图松散。调整布局,形成相对集中的构图中心,通过“聚”与“散”,“主”与“次”的对比,在变化中求统一(图81)。图(81)“散”——主次对比求得变化19
一、静物写生的步骤1、打轮廓从本质上讲,打轮廓的过程就是运用几何化归纳法,去观察、分析客观物象的过程。具体地认识和把握物象外在的形体特征和内在的形体结构,以及物象特别是组成物象在画面的结构形式。当我们准确地把握了物象外在的形体特征、形体结构和画面的结构形成,也就为进一步表现物象的透视、比例、明暗色调,体积空间等奠定了基础(图82)。图(82)通过几何化归纳与结构分析,准确把握物象的形体结构、形体特征和透视缩形,为明暗色调的概括与体积塑造奠定基础。20
打轮廓应注意三点,即观察、构图、落幅。A、观察面对一组静物要多角度观察,同一组静物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组合关系条件下,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往往会发现新的审美情趣,获得新的感觉,带来新的构图形式和表现形式的联想,激发我们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因此,要多角度地观察,要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新鲜感受的角度位置进行构图。写生角度位置的选择,也是画面构思与构图的组成部分。B、构图根据确定的写生角度,在小纸片上试作几幅“小构图”。在“小构图”上,将写生物象抽象为几何基本形,注意研究形的组合关系,如形体的大小、曲直的对比、明暗的分布、疏密的节奏等关系,使画面在变化与统一中,给人以美感,并用最基本的骨架将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表现出来,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新鲜感受的“小构图”定稿落实。C、落幅①、所谓“落幅”是指在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比较中,将“小构图”所确定的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在正式的画面上表现出来,如果说观察,构图是打轮廓的准备,落幅则是打轮廓的具体落实。②、打轮廓要抓整体、抓大形、抓大关系。在这里,几何化归纳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把握成组静物的整体关系,通过整体观察比较,找准成组静物整体轮廓的“高”点(即突点,转折点)用直线“切”出成组静物外轮廓的基本形,确立画面构图的基本结构或形式特征,并为具体物象的空间位置、比例关系的确立奠定基础。21
③、是通过整体观察比较,画出具体物象的轮廓。要运用几何形归纳法分析和把握具体物象的形体特征、形体,以及形体比例和透视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意物象自身各种关系的比较,更要注意物象与物象之间的比较。进而用轻松自如的直线,概括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与特征、形体比例关系和透视缩形状态。注意用线的变化,使物象形体在打轮廓阶段就表达出体积与空间的概念,为形体的塑造奠定基础(图83)。图(83)打好轮廓,准确把握成组静物的整体轮廓。运用几何化归纳法,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结构、比例和透视。22
(1)、画大色调如果说第一步是画“形”的轮廓,这一步即是画“色”的轮廓,画“色”的轮廓所要强调的是“整体”和“大体”。(2)、整体通过对成组静物的整体观察比较,注重把握画面整体的大色调关系。具体地讲,即是将包括衬布(背景)在内的所有物象,按照黑、白、灰的大关系的进行“排队”注意把握物象之间明暗色调的比例关系,并依据比例关系画出大体的明暗色调,使画面的形体处于相应的色调空间和色调气氛之中。(3)、大体依据不同物象的形体结构和体积特征,画出明暗两大部分的明暗色调大关系。要注意将不同物象的暗部色调进行比较,以保持画面整体的黑、白、灰的色调大关系。23
画大色调,一是强调画面得整体、概括、不要深入、不要画局部、不要过细;二是强调画出明暗色调的相对关系,要留有余地切不可一次画到“位”(图84)。图(84)画大色调在整体比较中画出大色调。注意把握物象之间黑、白灰的大关系和物象自身明暗两大部的大关系24
B、深入刻画所谓“深入”就要抛弃表面的东西,抓住物象的本质,即紧紧抓住明暗色调与结构、形体的联系,从物象的形体结构出发去认识明暗色调的变化,运用明暗色调去刻画、充实、塑造形体。从最能表现物体主要结构部位的明暗交界线画起,要把握明暗交界部位的体面关系和空间变化。应向前“拉”出来的东西,要实,要予以加强和深入刻画;应该向纵深“推”进去的东西,要予以概括和减弱。要注意成组物之间的比较,要整体,不要“孤军深入”。要注意分析中间色调的微妙而丰富的变化,在表现中间色调的同时,把握好黑、白、灰的大关系。为此,必须理解着画。不要盲目地画,孤立地画,要画得简略约概括,不要重复涂抹(图85)。25
质感等细节的表现,有利于充实形体的塑造,对细节的表现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有主有次,有虚有实,有的要深入刻画,充分表现;有的则要削弱以至舍弃。总之,细节的表现要服从整体,切勿喧宾夺主。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时时要注意整体关系,特别是“大整体”关系。这是指成组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物体边缘的透视缩形与背景之间的虚实关系。要把握住色调气氛和动笔之时的“新鲜感”。图(85)26
C、调整统一调整的目的,在于使形体的刻画和表现更集中,更概括,使画面的整体效果更生动,因此,我们必须回到画面的整体上来,回到开始作画时的“新鲜感”上去。调整,即要注重整体,注重主体,对主体和关键的部位,含糊的要明确肯定,松散的要果断加强,以求更生动。对影响整体的“细节”及烦琐的灰色,要果断地减弱或删除,以求更集中,更概括。除此之外,对于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等方面的错误,也要予以调整修改(图86)。图(86)调整统一注重整体,注重主体,通过调整使形体的刻画与表现更集中、概括、生动,恢复对开始作画时的“新鲜感”。27
二、静物写生中常见问题分析静物写生训练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应在写生过程中予以注意,不能仅仅依靠“调整统一”阶段来解决。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结构、色调及整体性三个方面。28
A、结构问题—糊与浮a、糊即对明暗色调的表现含含糊糊、虚实不分。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结构缺乏深入地分析理解,不能将明暗色调同形体,结构联系起来,因而在描绘明暗色调时摸棱两可,该肯定的地方不敢肯定,该含蓄的地方又不甚明确。即是说对形体结构认识含混,而导致色调描绘的含混,而失去表现形体结构基本特征紧密相联系的黑、白、灰大关系。克服“糊”的办法,在于牢固树立结构观念,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要从形体结构去理解表现于形体体面的明暗变化,描绘明暗色调要善于从形体结构上去找依据,弄清“为什么”再动笔。要紧紧抓住由形体结构所制约的黑、白、灰大关系去塑造形体(图87)。图(87)结构问题之一“糊”与作业修改。29
b、浮即“浮光投影”只注意表面效果而无实质内容。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这里既有认识即对形体结构的理解问题,也有态度即“画风”问题。华而不实,耍小“聪明”,也是产生“浮”的重要原因。克服“浮”的办法一是在写生过程中要深入观察对象,加强对形体结构的分析研究,把着眼点放在形体的塑造上,二是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端正学习态度,把着眼点放在练好基本功上,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上(图88)。图(88)结构问题之“浮”与作业修改30
B、色调问题—灰与脏a、灰即画面沉闷,不明亮。有如罩上一层薄“灰”,该暗的暗不下去,该亮的亮不起来,主要原因是明暗两大部分色调比例把握不当,或中间色调层次繁杂重要,或对物象固有色缺乏比较,削弱了形体的明暗对比关系和画面整体的黑、白、灰的大关系。克服“灰”的办法,是掌握整体观察,比较观察、本质观察的方法,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中间色,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强或减弱的办法,把握好黑、白、灰的大关系(图89)。图(89)色调问题之一“灰”与作业修改31
b、脏即不该有颜色的地方涂上了颜色或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颜色,形成一块毫无联系的孤立的颜色。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运用明暗变化的规律去认识物体的明暗色调变化,使色调关系出现混乱,或着眼于明暗与描摹,忽略了形体的塑造和明暗色调关系。作画方法不当,缺乏控制笔迹线条的基本技巧,也是造成“脏”的原因。克服“脏”的办法,要从形体结构出发,运用明暗变化的规律去分析明暗色调变化,把握明暗层次比例关系,处理好物体的固有色关系。要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防止橡皮和手上的污迹弄脏画面,同时注意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图90)。图(90)色调问题之二“脏”与作业修改32
C、整体的问题—花与板a、花即画面缺乏整体感,或“反光”过跳,或高光过多,不分主次地“深入”面面俱到“刻画”,局部似“精细入微”、整体却“支离破碎”。主要原因是缺乏整体观念,注重于局部而忘记了整体。克服“花”的办法,重要的是树立整体观念,掌握整体观察的科学方法和“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程序。将明暗色调和“细节”的刻画,都统一了形体体面的大关系之中,对“细节”刻画要概括取舍,抓住主体,注重整体(图91)。图(91)整体问题之一“花”与作业修改33
b、板即画法僵硬,死板,缺乏生动感。画面无主次之分,无方法之别,如实描摹,机械复制,缺乏艺术处理。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正确领会“真实”与“整体”的含义,误把如实描摹当“真实”,把千篇一律当“整体”,不能正确理解客观制约与主观表现的关系,同时,造型语言贫乏,缺乏造型技能技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克服“板”的办法,重要的是提高对素描造型的认识,培养艺术的感受能力。在素描造型中要有主功表现对象的热情和欲望,要加强素描造型的技能技巧训练,丰富造型语言,提高驾驭造型语言的能力(图92)。图(92)整体问题之二“板”与作业修改34
1、立体感与空间感在物质世界中,立体即是有的空间,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形体塑造的重要因素。A、立体感立体感是指物体自身三维空间的体感表现,因此立体感又称“体积感”,在静物写生中,物体的立体感主要通过以下因素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暗示出来的,即物体不同方向体面的透视缩形,不同方向体面的明暗色调层次和在光线照射下物体的投影(图93)。对于物体自身体积空间的表现来讲,物体自身的立体感是局部,画面的空间感是整体,明确这一关系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而必须将其统一和服从于相应的环境空间(画面空间)。将物体的立体感融入空间之中去表现,是获得画面的空间感和整体感的关键。图(93)立体感表现的主要因素①形体透视;②明暗色调;③投影35
B、空间感空间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形体空间,即物体自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二是色彩空间,即物体所处环境与画者之间的距离,包括由于大气层空气中的微粒和尘埃对光线照射的影响,而产生近实远虚,近浓远淡的色彩强弱变化。形体空间主要是依据同一视点下统一的透视比例尺度,将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物体的透视缩形变化,准确地表现于画面而造成一种空间感觉,结构造型正是依据这一原理去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色彩空间主要是依靠明暗色调的透视,如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而造成的一种空间感觉。形体空间是物体存在的本质表现,是空间感表现的决定因素。物体之间或物体自身的透视关系错了,将直接影响到造型的准确性和空间存在的真实性。但以准确的形体空间为基础,通过明暗色彩透视即色彩空间的表现,则可以进一步加强物体之间的物体自身的空间感,带来与环境空间和我们的心理感觉相谐调的韵味和情调,增强素描造型的真实感,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图94)。图(94)36
2、色彩感与明度关系A、色彩感与明度任何色彩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被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而每一种色相都具有相应的明度,如(图95)所示,即是以几个色相的高纯度色作比较所呈现的明度差异,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其他各色相即为不同明度的灰色。如果将不同的色相分别混入不同分量的白色或黑色或将其置于不同强弱的光线下,它们的明度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图(95)红、橙、黄、绿、青、紫37
素描是“单色”绘画,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物象的色彩感只能依赖于不同物象色彩的明度差异来表现,即是说在静物写生中,准确判断在一定的光源,空间条件下,物象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异,是不同物象色彩感表现的惟一依据(图96)。图(96)物体固有色明度及其差异,是素描色彩感表现的依据。38
B、明度关系与色彩感表现素描是借助于丰富的明暗层次去塑造形体的。在光线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明暗变化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素描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如实表现客观物象光与色的绝对强度,它所需要的是正确表现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即明度关系(图97)。图(97)39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基本格局,其具体的明度关系,除了取决于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光线条件外,同物体的固有色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地讲,运用“五调子”的规律表现物体的色彩感,应注意以下问题。物体的固有色不同,其“五调子”明度差别的比例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讲,低明度色明差别小,高明度色明度差别大。物体“五调子”的明暗变化,一般来讲不应超出它固有色彩的范围,即是说应该在色彩明度的范围内扩展其变化不能画得过明或过暗,对色彩感的表现要服从于形体的塑造和表现,对于暗部客观存在的亮色或亮部客观存在的暗色,应按照“五调子”的规律予以调整。40
3、质感与量感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属性。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质感。如陶罐的粗糙,玻璃的光洁,丝绸的柔软,金属的坚硬等。量,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量感。在造型艺术中,量感与质感的表现是密切联系的。物体的量感和某些质感本应是触觉感知,但当物体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后,唤起了我们的感知经验或某种心理联想,而产生了视觉上的质感和量感。在素描造型中,对物体质感与量感的刻画,将使物象的表现更真实而富于感染力。41
A、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无光物体如砂锅,陶罐、缸钵等陶质用品,以及纤维制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除深色无光物体外,明暗变化的规律显示却比较全面。陶制品的质感表现陶制品的质地一般较为粗糙,宜用稍软的铅笔以粗松的线条铺色调,中间色调变化丰富应着力刻画。深色陶制品暗部及光较弱,应注意处理暗部色调的虚实关系。画暗部色调时要分层加色,用力不宜过重,避免形成笔迹反光而影响质感的表现(图98)。图(98)陶壶与水果、陶土的质感表现42
布类、呢料的质感表现布类一般以多层次的线条,在反复排列中组成富于变化的色调予以表现。布纹的明暗层次不宜一次画到位。否则易显单薄和生硬、要特别注意布纹的结构关系和因转折而产生的色调虚实变化,这往往是布料的粗细,厚薄等质地表现的关键所在(图99)。呢料与布料相比较显得厚而重,质地较粗,反射光弱,其纹理转折特别给人以厚重感。深色呢料明暗的反差弱。表现呢料质感一般多用软铅笔,线条粗松,依靠线条的多次重复组织色调,并注意控制明度范围。图(99)衬布上的旅行水壶、衬布的质感表现43
B、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高光是光面物体最重要的视觉特征,高光的高度一般都很强,但由于物象的形体特征。固有色的明度差异等,因此在其高度,形状及虚实关系上,都呈现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形体的塑造、质感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釉陶与陶瓷的质感表现画釉陶和陶瓷物体一般开始用较软的铅笔铺色调,适当地用布擦拭,再用较硬的铅笔深入刻画,以表现质地的密度和坚实感。表现高光要注意其位置。形状和明度。位置与形状不准,会破坏物象的造型;明度把握不当,会影响其光洁度和质感表现的真实性。在深入刻画过程中,线条要紧密,不宜“松”、不宜“跳”,以得质感表现(图100)。深色釉陶和陶瓷物体,高光与固有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其暗部色调明度差异很小,要善于在有限的明度范围内,表现其明暗层次,以利于形体的塑造。图(100)带花瓶的静物、陶瓷的质感表现44
玻璃的质感表现玻璃器皿是光洁度度很高的物体。它能透光性,也有不全透光的质地,高光在不透光部分显很特别明亮,其透光部分受环境色影响呈现微妙的变化。因其透明性,高光周围的色调往往比背光部分的明度稍低。玻璃的透光力与反射力是成反比的,即透光力愈强,反射的明暗愈不明显,反之则愈明显,明确这一规律对把握玻璃的质感很有帮助(图101)。图(101)玻璃质感的表现食艺族美术高考培训基地45
金属的质感表现光洁度高的金属物体,对光具有高反射性质,其无论对光源或环境的散光,都能予以较充分的反射,因而无论是高部或暗部都可能出现高光,其形状、位置和亮度也各不相同,但仍以对光源的反光最强。从整体上讲,它仍有着明暗变化的一般规律,色阶层次往往较为清晰。深入刻画时多以硬铅笔为主,线条要细腻,有力度。光洁度低的金属制品,其质地粗糙,有重量感,高光很弱,甚至无高光(图102)。图(102)带火锅的静物、金属的质感表现46
静物写生表现方法例要在静物写生的造型训练中,要依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课题要求和课时安排,加强多种表现方法的学习和探索,提高对素描造型语言的驾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A、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方法例要线是最富表现力的造型因素。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造型,着重于物象形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的研究和表现,并通过形体自身的结构,透视缩形状态去表现形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图103)是一幅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静物写生。习作中着重从整体上把握不同物象的形体特征,形体结构以及比例和透视关系;除由远及近的玻璃瓶;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的虚实、轻重、粗细的变化,表达了物象形体的体感特征和空间状态。“S”形的画面结构和衬布布纹上下,前后疏密有度的穿插关系,暗示出富有流动感后画面空间。图(103)47
B、线与明暗色调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例要线与明暗调是素描造型的主要因素。线与明暗色调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一是注重运用;二是注重明暗色调的归纳概括,在明暗色调的归纳概括上,要善于依据物象黑白灰的大关系,依据物象形体结构的转折系统。依据用线的轻重和虚实去进行归纳概括。(图104)是一幅以线和明暗色调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静物写生运用几何化归纳的原理,对物象形体进行“简化”和“强化”的处理,简化形体的细节,强化形体的结构。在形体的塑造上,排队对物象明暗色调的如实描绘、依据不同物象固有色的明度关系和物象形体结构与体面转折的大关系,对明暗色调进行归纳概括,使明暗色调服从并强化形体结构和体积表现。通过明确、肯定的线条,将物象形体体面的围合与转折关系。以及空间的透视状态,明确而清晰地呈现于画面,产生比自然物象更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图(104)48
C、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的方法例要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全因素素描,在深入理解物象形体结构与组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比例、透视、色调及质感量感等全面造型因素,注重形体体积的塑造和空间表现,突破二维空间的平面性而真实地再现具有三维特征的客观物象。而在具体运用中,往往依据不同的课题要求,注重素描造型语言的学习和探索。(图105)依据物象固有色的明度关系,理性地把握黑、白、灰色调和形体的平面性布局,形体塑造结实而富有力度,由衬布构成的菱形构图样式和“S”形曲线的静物配置,以及左松右紧,疏密对比的衬布处理,赋予画面以流动的韵律感,是现在形式语言的美感特征。图(105)49
(图106)注重形体的光彩和画面空间的表现,刻画生动而虚实有度的白色衬布,单纯而微有反光深色桌面,有意识“净”化处理的灰色背景,构成和谐而富有节奏感的画面空间。通过对形体明暗的色调对比,高光与反光的强弱,轮廓线的虚实等的准确把握,将形体塑造的主次,强弱、虚实置于环境空间之中。色彩空间与形体空间的和谐统一,使形体塑造得到了真实、生动的表现。图(106)50
(图107)由小提琴、曲谱、琴弓和衬布布纹组成的放射性画面结构、形成了“焦点”突出了中心——小提琴与高脚杯。在注重形体塑造的同时,运用富有变化的线条笔触,着力于小提琴,高脚杯及衬布质感表现与细节刻画,特别处于阴影之中琴托的高光和琴体的反光,处理得极有分而恰到好处。变化微妙而统一的深色衬布,并非是画面的主体,但对于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与整体感表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虚化的背景空间如微妙的投影,将观者带入琴声悠悠的遐想之中。图(1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