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吉祥!
简介端午,另有端阳、端节、端五、重五、五月节、女儿节、浴兰节等说中称呼,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学者研究证明,端午节俗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存在,迄今已有20000多年的历史。久远的历史,醇厚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民族意蕴,使得端午节的文化影响跨越了地域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种种差异,被东亚许多国家地区广为接受。例如,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便是来源于中国的端午节。
起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四种是:一是认为端午节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习俗;二是认为其源于古时候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三是将端午节与古代“恶月”、“恶日”说联系在一起;最后一种说法,也是最为接受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习俗驱瘟祈福祭祀纪念娱乐团聚
悬挂菖蒲、艾草: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上悬挂菖蒲和艾蒿借以避邪。饮药酒、洗药澡:端午节时,人们饮用浸泡着雄黄或菖蒲的药酒,用兰草煎熬出来的水汁洗澡,从而祛病除疫。端午配饰:人们常以各式各样的小饰品作为驱邪避害的象征。例如,驱邪降福钱。
白娘子误饮雄黄酒
正面反面
吃粽子:粽子,又称“角黍”、“筒粽”。这个习俗来源于纪念屈原,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流传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赛龙舟:“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这项为了纪念屈原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已经逐渐从民间习俗演变成具有官方色彩的专业竞技活动,形成了有章法、有规范的体育文化,并蔓延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
踏百草、斗百草:“青枝满地花狼藉,只是子孙斗草来”。这句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诗句充分展现了斗百草的特征。踏百草是指野外踏青,这个习俗在北方更为常见。回娘家:也叫“躲端午”。节日期间,已嫁之女必须回家吃粽子,而未嫁的少女则要打扮的漂漂亮亮,还要带上石榴花。暗含对她们能够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美好祝福。
文斗
群婴斗草图武斗
回娘家(躲端午)
意义辟邪驱疫追念先贤传承精神衔接传统与现代
相关诗句
浣溪沙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乙卯重五诗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渔家傲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日赐衣杜甫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之伤端午之伤2005年,在所谓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终正式确定韩国将领端午祭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国落败。而紧随其后的孔子、中医、地动仪等等一系列的遗产纷纷被韩国列为被申遗的对象。如果说端午节之争得失败是由于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及韩国,那之后对上面所提到的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该产生警觉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渐渐流失,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严重的缺失。因此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处境。
传统节日面临尴尬处境的缘由: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外来文化(洋节)的冲击薄弱的节日消费市场意识脱离现代文化背景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无论如何,文化和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人传递给一代人,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呼吁,它需要以整个民族的自觉,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企盼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勿忘传统节日……
谢谢观赏第二组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