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资料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屈原 中国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华夏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南阳淅川西峡人,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自尽。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陨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古代先民有五月采药之传统,《夏小正》谓:“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荆楚岁时记》也说五月五日“竞采杂药”,至近代鄂东蕲黄地区,医者和大众,端午“多出城采药品蓄之”,据说端午午时,五毒深匿不出,所采药最洁净灵效;
或谓于端午捕蟾蜍,取蟾酥配药有奇效。古荆楚本潮湿瘴疫地,传染病易流行,先民利用地产之便,常采野草治病,久之成习,假端午“采制百药”予以规范化、定时化,作为节俗将辟毒养生经验强制性昭示后人。悬蒲艾、饮菖蒲酒、雄黄酒、食熟蒜,其实都可从药用功能来理解。菖蒲能提神通窍、健骨消滞;艾性温味苦,可祛寒。二者皆于端午前后为成熟期,药性最强,均含挥发性芳香油,发出特殊气味,驱蚊蝇虫蚁、杀菌祛毒、净化空气。雄黄、大蒜之杀菌去毒亦类之。又有以雄黄水或酒遍酒床下、屋角,以防虫菌滋生。往日还有专制的“雄黄爆竹”,一头封固,一头开放,引燃后,黄烟喷出,薰杀菌虫。 【端午节别称】 又名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 【民间传说解释】 端午节是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民俗解释】 端午节是我国远古祭龙日演化而来 【端午习俗】 包粽子、涂饮雄黄酒、赛龙舟、用五彩绳 缠手足腕、挂钟旭像或辟邪符、采摘艾叶和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