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端午节的感受

ID:1134621

大小:25.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对端午节的感受【篇一:端午节的感悟】端午节的感悟2005年11月25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韩国抢先一布成功将他们的端午祭申遗,而作为中国古老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又将何去何从呢?说到端午节,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我国著名文人屈原先生,这本无可厚非,伟人总是会被后人纪念的,但是,联想归联想,千万别混淆了端午节跟屈原先生的关系,端午节并非一开始就为纪念屈原先生而设的,这里就有必要先介绍下端午节这一古老文明传统的来源了。学术界有这么个说法,认为中国节典中有四大传统节日,分别为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足以证明端午节的重要性。“农历五月端阳,时值仲夏,阳光普照,万物丰茂,瘟疫的危险也悄然发展着。此时尤须辟邪除瘟,防患于未然。”据史书记载,五月五端午节其实主要是为消除引发疾病的神秘邪气。关于这一历史,还得追溯到先秦时期,但那时还未有“端午”一词,这一词最先是见于西晋人周处的《风土记》,其中记载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可见,端午节后来发展为对古代圣贤(屈原、伍子胥、曹娥等)的庄严纪念并非历史事实,只是端午习俗不断发展的结果。看到这,也许你会质疑,端午节吃粽子不正为纪念三闾大夫?大家可能都记住关于屈原托梦的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第一次完整的记录了粽子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并扔些米饭、肉食等到海里给他食用,到了东汉时,屈原托梦给一个叫欧回的人说以后给他的食物要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否则会让蛟龙吃了,于是就慢慢发展成现今的棕子。这个传说得到了广泛传播,将其视为艺术传说也不为过,因为毕竟是老百姓对历史人物屈原先生的一种纪念,将节日与人之间的关系渗透到一起,这也是一种文明的进步。那么,究竟为何端午节要吃粽子呢?这就要说起我国古代的经济模型了。几千年来我国的南方稻米生产地都有喝完端午酒下地插秧 的传统,在稻米种植上插秧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劳动,蹲在冰凉的水田里一整天一整天劳作对人的身体是严重的考验。白天劳动过程中一般是没有时间整理出满身的泥污回家吃饭的,只有带干粮。但是遇到阴湿天气一般的干粮是不好保存的,但是我们勤劳的祖先发明了粽子,煮熟做好后的粽子放在水桶里不会变质,等到节后劳动时会带在身上当午饭,而这,也正是粽子这个伟大食品的来源。所以我们中华儿女在今天吃起这伟大的食品粽子时。应该知道怀念我们勤劳聪慧的祖先。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脑海中依稀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那时候觉得过节就是一件乐事,有得吃粽子,带五彩绳,还可以去看龙舟,十分有趣,可以算得上是童年美好回忆。我还记得,那时母亲总是会一大早就叫醒我们兄妹几个,先到神庙里边上香烧拜,旁边的母亲忙着祈福祷告,而我们几个闹事的小孩则东望望西瞧瞧,完全把心思放到新鲜事物的探索上了,现在想起都有点为自己当年的无知幼稚感到可笑了。其实我相信很多人童年的回忆里也有这么一段,都纯粹、幼稚地把端午节当做儿童节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如此悠久深远的历史文明;但同样的,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也肩负着责任和义务,因为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得竭力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文明传统正在不断地受到外界侵权”这一严峻的挑战,就比如说我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的《西游记》,这一历史名著现已遭到许多国家恶意”篡改,韩国开发成了一款电子游戏,日本则将其动漫化,今后也许还有更多令人惊讶的创举。这绝非危言耸听,道听途说,我认为,我们在承认我国这么多优秀的文明传统的同时,也需要做些文化保护工作,如果再过百来年,当你身处异国他乡之际,看到他国的教科书上公然将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归为己用,岂不悲哉?我国的经济正在腾飞,这时急需文明精神的高度支持,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同时妥善保护我国的文化,为自己、为祖国,更为后世子孙能够继续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我们需要树立保护自己民族传统文明的意识,作一名文明的守护者!作者:士心【篇二:端午节的风俗和感想】端午节的风俗和感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相传两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泪罗江自沉身亡,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节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都要自发地举行吃粽子、划龙船、插艾草等活动,以示纪念,这已成为几千年来的惯例。古代,每逢端午节诗人雅士都要举行吟诗、饮酒集会。吟诗,是为 了纪念屈原,饮雄黄酒,则是为了消毒,也是为助雅兴。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研雄黄末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集会时,他们一般要带上酒钵,边吟诗,边喝酒,边击钵。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亦称端阳节,俗称五月端,也叫娃娃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如今有关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它原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活动已拓展为商贸洽谈,招商引资或各种文化、体育、民俗风情活动的展示,借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民俗活动,搭起经济发展平台。端午节家家都吃粽子是近代人的公众习俗。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古代民间习俗传承一般粽子都是在前一两天包好,外面主要用鲜嫩的芦苇叶子,里面多用糯米,有的在其中掺点小豆或红枣。夜间就开始煮,在煮粽子的锅里要放上鸡蛋、鸭蛋,有的还放几个鹅蛋,此时,家家户户都飘溢出令人唾液的清香。一大早,父母都会大声地喊孩子吃枣粽(不管里面是否包有枣子),意为将来孩子“早中”状元。吃过粽子要再吃一两个鸡蛋,叫做“压顶”,保整个夏天不会生疮子。吃鸭蛋、鹅蛋能治眩晕、头痛等病。最后,每人都要喝几口煮粽子的水,这样夏天就不会伤食了。据说剩余的粽子水有杀虫作用,都泼到房子的墙根,用以除灭蜈蚣、蝎子。现在的上班族没有空包粽子的,都要到超市去买。有老人的都要自己包的。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乐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由于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利用艾草散发出来的香味,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端午节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和睦的家庭甜甜蜜蜜,粽子传承了民族风俗,带来了大家的好心情。我们从中应有点启示,在吃粽子的同时,还应注意身体健康,注意保健,注意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 【篇三:端午节有感】作者:初二杨雅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他用最淳朴、最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时间的飞逝之快。虽然简短,但却耐人寻味,使人深思。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伴随着知了的吱吱声,伴随着月季花开的声音,伴随着柳条的抚慰,伴随着沙沙的雨声,伴随着隆隆的雷声,迈着轻盈的脚步,我们一起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夏天。夏季骄阳似火,火红的太阳照射着炙热的大地母亲,而我们是大地母亲的孩子,我们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也许,夏季的热会让我们感到反感,夏季的知了声会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它——端午节。一谈起端午节,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放假,的确不错,就是放假,难道仅仅是单纯的放假吗?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大错特错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习俗节日,放假的目的不仅是玩,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端午,去追溯从古到今一些关于端午的传说,记住端午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中国的节日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子孙后代们知道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知晓我国古代伟人伟大的爱国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传,在屈原生活的古代时期,当时奸臣当道、主上蒙尘。天下已成为奸臣们的天下。而当时昏庸无能的皇上蒙在鼓里,以奸臣为友,以祸害百姓者为兄、以唯利是图的小人为亲,亲小人而远贤人。在天下人都不分是非的情况下,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屈原,他为人正直,明辨是非,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百姓为重,他以自己惊人的胆量向皇上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就像唐朝的魏征,但是皇上却不像唐朝的皇上唐太宗,皇上被冲昏了头脑认为屈原是奸臣,认为屈原在挑拨离间,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废除屈原的官职,将屈原流放。而屈原感觉报国无门,悲痛欲绝,来到了汩罗江河畔,吟咏了一首悲壮的诗,随即投入了汩罗江。那首诗被一个耕地的人听见了,于是他就召集人们赶紧划上龙舟去寻找屈原的尸体,怕被江中的鱼吃掉。并且往江中扔粽子,目的是喂饱了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就将屈原死去的这一天记为端午节,而后就有了端午节的习俗。通过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让我们知道了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可歌可泣的是他的那种爱国精神。真像鲁迅先生说的那句 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虽然没有提到屈原,但是提到了屈原的作品《离骚》。虽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赞颂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但是却暗中赞颂了屈原。“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江山、献给了百姓,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屈原虽然已经离去,但是他的爱国精神会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就像是臧克家写的一首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屈原的灵魂会支撑着中国一步一步往前行,永远不回头,走向繁荣、走向富强。屈原也会成为我们读书人的榜样,成为我们的动力,我们要载着屈原的风范努力前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打造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一片天。我们要努力,我们要让屈原安息,我们要让屈原知道我们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安定了,社会秩序有保障了,让屈原在世界的另一端能够放心,能够快乐!让我们一起默默的祈祷,祈祷??这一次端午节有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了,是关于中韩两国对端午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争执,韩国其实已经胜券在握,但是我们不能对祖国失去信心,不能对祖国失望,不要认为祖国懦弱无能。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的,因为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国,而大国并不是光只国土辽阔,它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中国那大度的胸怀,以及为小事从不斤斤计较,完全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完全不跟韩国计较,而韩国却造谣,一点都不让步,他们的意思就是等于说孔子是中国人,阿尔泰山脉到黑龙江都是他们的,自己的国家是具有6000多年的历史的古代文明古国,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是韩国发明的,北京故宫、长城、陕西的秦兵马俑都是他们历经千年造出来的。可是,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他们再怎么造谣,端午节都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这是没法改变的,就像是我们是中国人一样无法改变,我们的心要波澜不惊,平静如水,他们改变了客观,但是改变不了现实。他们就算赢了,那又怎么样,一样不幸福。我们就算输了,那又怎么样,仍然过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算是抢到了也不会高兴,也不会幸福的。所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只要心里清楚就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中国人啊!我们是胸襟开阔,宽宏大量的中国人啊!!!所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说了这么多,总之就一个话题——回首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古人的前车之鉴,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21世纪的未来、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继承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永远流传。并且我们要发展科技,是中国成为世界老大,真真正正的成为亚洲雄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