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600字作文_高一端午节作文五篇精选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端午的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今天是端午节。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日,无论在中国南方是北方,都有过端午的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端午是为纪念大诗人屈原所定的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在天,村里的“扒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一点也不过瘾。要看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参加角逐。长长的船上坐了肌肉鼓鼓的大。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船”的风俗是不常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就是我家故乡端午的独特之处所在。故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2009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的心去迎接你。去迎你。“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船下水喜洋洋”。我一边哼着儿歌一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大的爱国人——屈原,传说中粽子的来就是了纪念位人的。在我的家乡,到了过端午的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蛋和蛋,蛋和鸭蛋放在锅里和粽子一块煮!经过放了粽叶的水一煮,鸡蛋和鸭蛋都会成另外一种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别的粽叶清香!在吃早饭时,些蛋、粽子,都要摆上桌,同在桌上,还要一小酒,奶奶还特意在酒里加了一点雄黄,她说这是了避邪!不能不也是咱家乡的一种特色呢!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难,看着大人包粽子的熟练动作,我真是羡慕呀,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等粽子熟的过程了,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看到气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时,屋子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里,轻轻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晶莹,透亮、松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我差点一口连筷子都咬下来了。得一提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老人都说这样是了病避邪。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日气氛⋯⋯
家乡的端午节真是太美好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今天,外婆要包粽子。粽子可是我的最爱,可我没有包过粽子,今天正是个学包粽子的好机会。来到厨房,粽叶、大米、猪肉样样俱全,要知道这些可是包粽子的必备品。只见外婆拿起2片粽叶,轻轻地扭了一圈,就形成了一个漏斗状,往里面洒一半米,放上猪肉,再浇一层米在上面,就像给猪肉盖了一床温暖的被子,之后再把多出来的粽叶包住大米,最后用棕榈叶把粽子缠住,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着外婆这么轻松,感觉好简单,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两片粽叶,谁知七弄八弄也没包出一个粽子来。外婆却已
经包了3、4个了。再看妈妈,手忙脚乱,包出来的粽子也不成样子,要不就是弄破粽叶,要不就是米放太少,粽子小小的,外婆说这是“叫花子”粽,我和妈妈哈哈大笑起来。外婆看着我正包不起来的粽子说方向扭错了,我又换了一个方向,可漏斗的洞又太大。“看着简单做着难!”我大叫。过了5、6分钟,我还是一个粽子也没包成功,米倒是洒了一地。外婆又耐心地示范了一遍给我看,可我就是不懂。最后妈妈提了一个好主意:“要不你用一张粽叶包吧!”我和外婆都赞同这个办法。我拿起一片粽叶,试图包了起来。终于我的“迷你版”粽子包好了。包完粽子,我的手上还有一股浓浓的香味。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我还要继续努力包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