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端午风俗;2.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理解自然闲适的散文风格;3.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儿时的怀想。学习目标
理清思路
一(1段)家乡端午的风俗二(2-3段)家乡的鸭蛋(名声、特色)三(4-6段)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理清思路
了解家乡端午的风俗课文分析
1.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贴五毒
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1.系百索子2.做香角子3.贴五毒4.贴符5.喝雄黄酒6.放黄烟子7.写黄烟虎字8.吃“十二红”感知课文
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1.系百索子2.做香角子3.贴五毒4.贴符5.喝雄黄酒6.放黄烟子(详写)7.写黄烟虎字8.吃“十二红”(详写)感知课文
找出提示性的语句课文分析
提示性的语句1.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2.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3.还有一个风俗课文分析
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1.系百索子2.做香角子3.贴五毒4.贴符5.喝雄黄酒6.放黄烟子7.写黄烟虎字8.吃“十二红”思考:风俗介绍的顺序能调整吗?分析课文
理清结构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7.写黄烟虎字8.吃“十二红”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挂“鸭蛋络子”敲破“空头”吃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名声特色
品味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1.平淡而有味,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在课文2-4段中画出喜欢的句子,体会语言特色。品味语言
1.平淡而有味“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鸭蛋。”朴素的大白话,信口而出,自然而然。
1.平淡而有味“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鸭蛋。”一个普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却又合情合理,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空头”“白嘴”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淡淡的幽默“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引用古诗句,文白夹杂,以他乡比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作者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这种绘声绘色,这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体会情感
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通过文章,我们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故乡的热爱(故乡情结)对童年生活的怀想。体会情感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兴趣。走近作者
且忆且珍惜。汪曾祺怀有浓厚的故乡情节,具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内心,在凭多年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几多滋味……走近作者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课文结构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7.写黄烟虎子8.吃“十二红”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挂“鸭蛋络子”敲破“空头”吃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自然、闲适的风格名声特色情感:对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1.摘抄描写端午的诗词;2.作文:家乡的端午。。
1.摘抄描写端午的诗词;2.作文片段:家乡的端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