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诗句和谜语来猜中国传统节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⑷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楚乡遗俗你知道有哪些?(展示: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今天呢,我们就随着汪曾祺,这位有着浓浓乡情,带着芬芳乡土气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风俗,去看一看他们小时候在端午节吃什么,玩什么。板书课题: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二、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苦瓜是瓜吗》《吃食的文学》等散文。他讲究语言艺术,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平淡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人生意趣。三、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结构。端午的风俗(1)——家乡的鸭蛋(2、3)——端午的鸭蛋(4、5、6)四、这篇开篇叙述了家乡端午的哪些风俗?这几种风俗有详有略,有先有后,你怎样理解这样的安排?生1: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师: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乡风乡情,作者一笔一笔娓娓道来。可是,在用墨的多少上,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2:前五种风俗是略写,后两种风俗是略写。师: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安排的?生3:前五种风俗是和外地一样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是别处没有的,略显偏爱,着墨较多。师:恋乡之情显而易见。但这“特有的”也有先有后,为什么要把“十二红”放在最后呢?生4:因为文章写的是鸭蛋,而十二红中有一道菜就是鸭蛋,这样能和下面内容很自然地连结在一起。师:像小河流水一样,文章自然流畅地过渡到下文。五、文章题为《端午的鸭蛋》,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 小结: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第二课时一、导入
投影展示: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生说唱)师:这首明快的儿歌或许唤起了我们对端午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端午节有着多姿多彩的风俗,作者为什么单挑小小的鸭蛋大写特写呢?这小小的鸭蛋究竟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在这么多的端午节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单单要写端午的鸭蛋?小小的鸭蛋究竟魅力何在?1、家乡特产——赞美、自豪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③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④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⑤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⑥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2、思乡之情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与众不同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板书)3、充满童趣:(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写挂鸭蛋络子)小小的吃鸭蛋一事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生趣盎然。如:1)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2)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3)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4)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5)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汪曾祺先生就是这样,善于在平淡生活中发现情趣,找寻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也是他散文的魅力所在。三、全文小结屏幕显示: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温和、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从这位睿智温和的长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生1: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处处皆美好。生2:我们要做一个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人。生3:不管活到多老,只要有一颗童心,就会快乐。四、关注社会,体验生活结语:在我们今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每逢五月五过端午时,在不经意间,或许你会想起汪老先生的这篇《端午的鸭蛋》。汪曾祺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对各种洋节很感兴趣,却对于我们传统节日不是很了解,而且缺少感情。这位亲切的老人用一颗赤诚的心教会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更要热爱我们的民俗文化。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我们民族共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