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花都区狮岭镇芙蓉中学李小珍【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3、体会作者的故乡情结,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感情,以及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情趣。【教学重、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品味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课型】教读新授课【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学道具】 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预习】1、给拼音写上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腌()腊 系()百索子 门楣()苋()菜 籍()贯 城隍()庙肃()然起敬náng()萤映雪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之情。 ():分别指晋朝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刻苦读书和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图片猜节日。2、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思路_(第1段)→_(2、3段)→_(4—6段)2、说风俗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介绍的家乡端午习俗。3、说家乡鸭蛋(1))齐读2-3自然段,找找在文中作者写了高邮鸭蛋的哪些特点?并以“这是_____________的鸭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2))在第2、3两段文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4、说端午鸭蛋(1)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数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数第4、5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2)这两段话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3
课堂总结:本课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先写端午风俗,由吃“十二红”,引出咸鸭蛋,接着写家乡的鸭蛋,最后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2、完成《学评》p73第1、2、3、4、6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小组合作,品味语言。品读课文第2-3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小组交流合作;全班展示。)三、课外拓展。咸菜茨菇汤(汪曾祺)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1、咸菜茨菇汤既便宜又难吃,作者为什么对它却情有独钟?3
课堂总结:因为用心观察,汪曾祺在小小的鸭蛋中品味出生活的情趣。只要用心体会,我们也能从一事一物中,充分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品味出生活的韵味。四、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2、用“ 一说起故乡,我就想到了家乡的…… ”写一段话。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民间文化,旨在让学生关注民俗,了解各地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就本文而言,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以及作者用平实的笔触记录平实生活的深厚底蕴。【学情分析】本文很多内容是从儿童的角度叙述和描写的,因此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生活中,学生往往觉得可说可写的东西较少,容易忽略身边的小事物,而《端午的鸭蛋》则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小叙事”的风格,平淡有味而又闲适从容,因而在授课中应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一、钻研教材是合理的教学设计的前提。所以在备课时,我从这一单元的主题以及课文特点入手,制定了如下几个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3、体会作者的故乡情结,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情趣。力求在课堂上达成目标,让学生能自主学习,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一开始,我就以看图片猜节日。导入,让学生马上融入一个节日的氛围当中;在接下来的整体感知中,我则用“作者家乡有哪些风俗,为什么作者仅对家乡高邮的鸭蛋情有独钟?”这个问题引入阅读。 虽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在概括端午鸭蛋的特点上不够到位,学生讨论时间短,展示的答案少。我对“这是因为___________的鸭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这个重点安排的时间过少,导致学生讨论不够深入,感受不够深刻。 我想,自己平时还应多学习,多积累,争取在新课改中努力创新,进一步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