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端午节文化初中作文600字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下面是小编精选推荐的弘扬端午节文化的作文600字,欢迎阅读。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节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
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又是一年粽飘香。我喜欢过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家里家外处处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记得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爷爷、奶奶都会忙里忙外,泡糯米、泡粽叶,等到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每到这时候,我总会饶有兴趣地嚷着,忍不住动起手来。学着爷爷奶奶的样子,把粽叶卷起,放入糯米,中间放入蜜枣,再用绳子扎好。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总是漏洞百出,这时,奶奶总会笑着手把手地教我,可我却总是早已迫不及待的向往吃粽子的时刻了。粽子包好后,要在锅里先煮熟了,然后再在锅里焖上一夜,粽子的香气及味道才能达到极致。轻轻扒开墨绿色的粽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那清香而又甜腻的味道,瞬间腾跃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氤氲了千载。从几千年前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那一瞬间,历史便凝聚在了这一天,端午节也无疑成了中华民族气氛最浓的节日。在这一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会睡懒觉,早早地起床到山上用露水洗洗脸,再采上一把艾蒿带回家,插在自家的门窗上,据说是可以辟邪的。在太阳出来之前,妈妈总会在孩子们没醒来之前轻轻地给孩子们的脖子上都挂上荷包,手脖、脚脖上都系上色彩缤纷的五彩线,象征着一年来健康平安。醒来时总是新奇与满足的。再带上煮熟的带着棕香的
蛋和小伙伴一起去玩耍,在童年来说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赛龙舟也是端午必不可少的传统项目,湖面上昂首挺立的舟好不威,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水花四溅、吼声震天。我在大了,每每在品尝清香醉人的端午粽子时,偶也会吟上几句《离骚》、《九歌》,静静的体味着历史的桑和变迁,然后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感悟着劳动人民的淳朴与善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又是一年端午,每到这时候,会念小候许多有趣的事儿。一种熟悉的味道身,如同糯米一样绵软、香甜,又如粽叶那般的清香、悠远!围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屋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民的爱国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投向波涛滚滚的汨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水中的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能望得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已经很看“出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是啊,空的变换,端午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父辈们的,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我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说到端午,你们一定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这是我国最传统的习俗,但是你是否想到一位爱国人士呢?那就是屈原。古时有这么个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多次劝说楚王,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之后就形成了端午节。端午节这一天必须吃粽子,插艾叶。小区很多人家的大门两侧都挂上了新鲜的艾叶,空气中弥漫着一袭与众不同的奇特香味儿。粽子,青青的粽叶上缠着两色的细线,体型较长,棱角分明,却像一只只小小的龙舟。轻轻地拿过一只,将一端的细线拆下,往上一拎,粽子便听话地从细线中脱出,小心翼翼地剥去裹着的粽叶,呀,中间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旧是龙舟形状,让人不忍下口,却又被那略带粽叶清香的浓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让人又再次禁不住诱惑,轻轻的咬下一口。软,香,滑而不腻,难以名状的爽快之感,轻微地粘牙,又被舌调皮地舔去。那种停留于唇齿间的鲜香口感,实在让人回味无穷。吃粽子流连忘返,念屈原精神刻在心中。屈原这种爱国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当我们吃粽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过屈原;当你们赛龙舟时,只光顾着玩了,有没有想到屈原;当插艾叶时,你有没有怀着一颗悲痛的心来纪念屈原?国家是我们依靠的肩膀,让我们在困难时有个依靠。而爱国是什么,是一个嘴上说而不行动的目标?不,不是,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这一天,感情五味杂粮,快乐而又悲伤,痛苦而又幸福。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和敬佩。吃着粽子,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