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警报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撮唇()坟茔()蹂躏()驮马()磕松子()嵌缀()猝然()很软和()一骨碌()答案:撮唇(cuō)坟茔(yínɡ)蹂躏(lìn)驮马(tuó)磕松子(kē)嵌缀(qiàn)猝然(cù)很软和(hé)一骨碌(lù)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答案:C3.选择恰当的一项词语填空()①他早起看天,是万里无云,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②他们的短褂外部了一件白色的羊皮背心,脑后着漆布的凉帽,脚下是一双厚牛皮底的草鞋状的凉鞋,鞋帮上大都绣了花,钉着亮晶晶的“鬼眨眼”亮片。A.①只要不管夹②套挂还B.①如果无论夹②套挂飘C.①只要无论抱②罩挂还D.①如果不管抱②罩挂飘答案:A4.选出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B.各自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呆下来,心平气和地等着,——等空袭警报。C.空袭警报到紧急警报之间,有时要间隔很长时间,所以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D.侯兄送伞,已成定例。警报下雨,一次不落。名闻全校,贵在有恒。——这些伞,等雨住后他还会到南院女生宿舍去敛回来,再归还原主的。答案:D5.选出语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机枪扫射也不要紧,沟的两壁是死角。这道沟可以容数百人。②对联大都有新意。③有人常到这里,就利用闲空,在沟壁上修了一些私人专用的防空洞,大小不等,形式不一。④另一个集中点比较远,得沿古驿道走出四五里,驿道右侧较高的土山上有一横断的山沟(大概是哪一年地震造成的),沟深约三丈,沟口有二丈多宽,沟底也宽有六七尺。⑤这些防空洞不仅表面光洁,有的还用碎石子或碎瓷片嵌出图案,缀成对联。⑥这是一个很好的天然防空沟,日本飞机若是投弹,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落在沟里,即便是在沟顶上爆炸,弹片也不易蹦进来。A.④③⑤⑥②①B.①③⑤⑥④②C.④⑥①③⑤②D.④⑥③⑤②①答案:C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但人也有习惯性,跑惯了哪里,愿意上哪里。大多是找一个坟头,这样可以靠靠。昆明的坟多有碑,碑上除了刻下坟主的名讳,还刻出“×山×向”,并开出坟茔的“四至”。这风俗我在别处还未见过。这大概也是一种古风。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昆明做小买卖的,有了警报,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丁丁糖”。“丁丁糖”即麦芽糖,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不过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震裂下来了,——所以叫做“丁丁糖”,其次是炒松子。昆明松子极多,个大皮薄仁饱,很香,也很便宜。我们有时能在松树下面捡到一个很大的成熟了的生的松球,就掰开鳞瓣,一颗一颗地吃起来。——那时候,我们的牙都很好,那么硬的松子壳,一嗑就开了!另一个集中点比较远,得沿古驿道走出四五里,驿道右侧较高的土山上有一横断的山沟(大概是哪一年地震造成的),沟深约三丈,沟口有二丈多宽,沟底也宽有六七尺。这是一个很好的天然防空沟,日本飞机若是投弹,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落在沟里,即便是在沟顶上爆炸,弹片也不易蹦进来。机枪扫射也不要紧,沟的两壁是死角。这道沟可以容数百人。有人常到这里,就利用闲空,在沟壁上修了一些私人专用的防空洞,大小不等,形式不一。这些防空洞不仅表面光洁,有的还用碎石子或碎瓷片嵌出图案,缀成对联。对联大都有新意。我至今记得两副,一副是:人生几何恋爱三角一副是:见机而作入土为安对联的嵌缀者的闲情逸致是很可叫人佩服的。前一副也许是有感而发,后一副却是记实。6.作者写墓碑的特点对文章有什么作用(限12字内)?答案:写民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7.马尾松林成为跑警报的“点”的原因是什么(限12字内)?答案:离学校近;环境好;可买到零食吃。8.解释第三段中加点的“死角”一词在句中的含义。答案:“死角”指:机枪扫射无法击中的地方。9.课文中有两副对联“人生几何;恋爱三角。”“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简析这两副对联的妙处有哪些?答案:“人生几何;恋爱三角。”它的特点是:上联包含下联;运用双关。“见机而作;入土为安。”它的特点主要是:运用双关。“机”既指时机,又指“飞机”。“入土”本指“死去”,这里指“躲进山沟中的防空洞”。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哈!”赛里木湖,真蓝!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a)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2)真蓝!下车待了一会儿,我心里一直惊呼着:真蓝!(3)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春水碧于蓝”的西湖,“比似春莼碧不殊”的嘉陵江,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b)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
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4)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一句:真蓝。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节选自汪曾祺《天山行色》)10.画线部分(a)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夸张C.拟人D.通感答案:B11.第(3)段写景所用的手法是()A.描写B.侧面描写C.比较、衬托D.对比答案:C12.第(3)段(b)处写出了湖水的什么特点?(不超过四个字)答案:蓝色之浓。13.文中四次出现“真蓝!”这样的语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答案:反复咏叹;表达作者对赛里木湖奇特的蓝色的发自内心的惊叹、赞美之情。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转有一次,游名山,朋友们都登绝顶而去,我懒得爬山,便在山脚闻名遐迩的宝刹憩息。天很热,我坐在井边纳凉,寂寞寺院,寥落蝉声,显得少有的寂静。只见一位和尚,一担一担地挑水去冲洗殿前的青石台阶。他年纪不大,话也不多,但言谈得体,识见不俗。这样我知道他是一个游方的僧人,好像是佛家规矩,凡挂单者,总得为寺院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忽然,钟磬齐鸣,佛号长诵,原来从海峡那边来了一位法师,以及随同多人,都披着金光灿烂的袈裟,在正殿里做法事,并布施若千万元。然后又看到方丈引路,长老陪同,住持拈香,几乎所有僧众都簇拥着贵宾,瞻观膜拜。相比之下,这位穿着进裰短打的行脚僧,看来只有自食斋饭,自宿僧房,无人搭理的冷落了。我说,同是佛家子弟,何必厚此薄彼?但他很坦然,继续挑着一担担井水,不紧不慢,将大雄宝殿前面,冲洗得干干净净,尘埃不沾,暑气尽消。我打量这位僧人不由肃然起敬。整个下午,我看他从井筒里,至少挑有四五十担水,每一次把水筲从井口里提出来的时候,都是绳直而不弯,水满而不盈。然后将水再倒进铁桶里,几乎很少泼洒在井栏上。担水一路,步履安详,也不见溅溢出来。这种从容不迫,举止得当的神态,令我神往。我想换了我,是做不到的,尤其那些有钱的和尚在身边走来走去的时候,大概是无法沉得住气和大度起来的。于是我向他请教心静之术。他合十说,佛是不许打诳的,他没有想得这么多,甚至根本不曾想,心里只有这桶水,也就不可能生出其他杂念了。他虽然不是高僧,但他的话,他的行为却透出一种颖悟。从此,每当我感到心烦意躁之时,就想想这位担水的和尚,顿觉有习习凉风,由腋下生起,不由轻快许多。其实,杂念即欲。人世间的许多烦恼,皆因太在乎那桶水外的名欲和物欲,纠缠其中,才不能自拔的。如果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摒除杂念,力臻宁静淡泊的境界,我想,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会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红楼梦》里有一句诗:“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细细琢磨,豁然贯通,也许就不那么拼死攀活地去争去抢,去烦恼,去痛苦,这不就是心宽即福嘛!然后,清心寡欲,宁静淡泊,写自己愿意写的作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管身处褒贬,自求心神宁泰,岂不也是自愉自悦的赏心乐事嘛!14.作者写游方的僧人担水,“绳直而不弯,水满而不盈”“担水一路,步履安详,也不见溅溢出来”。这些描写的用意何在?答案:为后文作铺垫,表现游方的僧人没有杂念,心里只有这桶水。15.在这篇文章中,(1)作者描写的挑水和尚是一个什么人物形象?(2)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刻画这个人物?(3)请简要地解说一种表达技巧及作用。答案:(1)挑水和尚是一个年纪不大的游方僧,他言谈得体,识见不俗,清心寡欲,宁静淡泊,在有钱和尚热闹时仍能沉住气,一心一意为寺院担水。(2)直接描写(神态、语言、动作),对比描写,人物衬托。(答出二点即可)
(3)直接描写略。对比描写主要写寺院接待富僧与这个挑水和尚,厚此薄彼,在这种情景下,挑水和尚态度坦然,突出了游方僧很有境界。人物衬托主要是写自己的心理,说自己在那种情况下做不到,从而衬托年轻的游方僧心静的境界。(此题考查对作品人物形象及描写方法的鉴赏能力。人物形象的概括可以从有关描写中提取,又要从全篇着眼,进行概括。表达技巧有三种,再细一些种数更多,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任举出两种都行,说出一种具体运用及其作用都对。衬托如举开头“天很热我坐在井边纳凉”也对,它衬托行脚僧静心挑四五十担水的不容易。)16.解释下列词句。(1)“杂念即欲”中“欲”的含意是什么?(2)“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言加以解释。答案:(1)欲即杂念,即名欲,物欲。(2)清心寡欲,宁静淡泊,写自己愿意写的作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17.下面是对这则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所选材料很有典型意义,一般人常觉尘世间的许多不平事,似觉佛界清净,文中恰举佛界事,佛界也有严重的厚此薄彼现象,从而突出关键在人的境界。B.本文所说的境界是指摒去名欲物欲,达到清心寡欲,宁静淡泊的境界。C.文中所说的名欲,就是指当官,因此想到《红楼梦》的诗句,才豁然开朗,才认识到没必要拼死攀活地去争去抢,去烦恼,去痛苦。D.要去掉名欲物欲,重在一心一意“挑好自己那桶水”,即专心“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E.这是一篇哲理散文,它描写作者游名山佛寺,见行脚僧在寺院厚待有钱僧时静心挑水的情景,从而感悟一种做人的境界。F.这篇散文,熔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但为了突出行脚僧,有过行贬低自己之嫌。答案: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