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现代著名作家周涛写的《巩乃斯的马》气势恢宏,意境广阔,文章借助对马群奔跑场面的描绘,表达了1种对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尤其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铺排陈设,读来荡气回肠。教学中,要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入境、想像等多种方式,走进文章,走近作者,感受马群酣畅淋漓、自由奔放的壮美场面,体味作者对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整体感悟、学会生字词。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部分,感受马群酣畅淋漓、自由奔放的壮美场面,体味作者对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品味第二自然段描写群马奔腾的场面,体味作者对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教学课时:2课时本设计主要展现的是第一课时过程。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马吧!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指名说)2、今天我们要学习作家周涛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巩乃斯的马。(板书)巩乃斯你们了解吗?谁昨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指名说)是的,作家周涛怀着对西部特殊而深厚的感情,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写下了新疆巩乃斯草原所看到的景象。【设计意图:导课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本环节的设计试图通过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马吧!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激活学生脑中已有的表象,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带给学生阅读期待。】二、自读文本整体感悟1、那么,在作者的笔下巩乃斯草原的马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感受。读时若有不认识的字请自己查字典解决。根据学生认字情况,可重点指导“挟”、“罕”的读音,“乃”、“缠”、“魂”的写法。2、巩乃斯草原的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重点词语写在黑板上。如:健壮雄壮气势雄伟壮阔奋力奔跑激昂惊心动魄等)三、走进文本自主感悟
1、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巩乃斯马群恢宏壮阔的气势呢?请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想想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启发,指导朗读。如:(1)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喻句山洪奔泻似的在原野上汇集、扩展、冲锋,感受马群气势磅礴的美。并指导读出这种气势。(2)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主要结合句子理解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淋漓尽致的含义,边读边想像马群你追我赶、无所顾忌、奋力向前的情境。(3)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再次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像一队尖兵,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感受马奔跑时那种不受羁绊、洒脱自由的壮美场面。并通过范读、引读等各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马群所展现的那种生命的崇高与壮烈。2、如果说这些都是对马群奔跑时样子的描写,那么作者还写了马奔跑时的什么?(声音)谁愿意读雄浑的马蹄声和悲怆苍劲的嘶鸣声。(可通过评价调控学生读好)
3、你们看,你们刚才抓住的这些词语,比喻句就是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描绘出了马群奔跑的样子和它发出的声音,一幅马群奔腾的壮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来朗读这段,感受这惊心动魄、气势如宏的场面。(学生齐读,随机指导。)【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自主走进文本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此环节的设计就是想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渎自悟,通过教师及时的点拨、启发、引导、唤醒,指导朗读,走进群马奔腾的情境,感受那种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的崇高与壮烈。】四、展开想象品读内化1、同学们,非常遗憾,这暴雨中巩乃斯草原的奔马形象,稍纵即逝,没有录相,那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展开自己的想像,好吗?音乐声起,师描述,激发想像:你们看,在暴雨的长鞭抽打下;在低沉的怒雷恐吓下;在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下;巩乃斯的马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势不可挡、奔腾而去。2、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各抒己见)的确,我们仿佛看到了恢宏壮阔的群马奔腾场面,听到了雄浑的马蹄声和悲怆苍劲的嘶鸣声,谁愿意读出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指名读)
3、一起再读“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当你们读到:“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时,特别是读到这个“涌”字,你又联想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请联系上下文谈谈。(生各抒己见)4、是呀,这是生命的流,是生命涌动的力量,是不受羁绊的生命的昭示,是一切不可阻挡酣畅淋漓的生命的赞歌,让我们再带着对生命的崇高与壮烈的赞美读这段。【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是从面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那么,创设情境、展开想像,抓重点词“涌”则试图从点上突破,使学生内化情感。】五、联系资料升华情感1、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没想过,作者仅仅在这里写马吗?他都还在表现什么?(可启发联系资料谈)2、是的,1970年作者周涛在新疆的1个家场接受再教育,其间精神爱到了极大的压抑。你想当看到群马在雨中、在自然的鞭挞下,毫不顾忌、纵横驰骋的情景,他会怎么想呢?(指名回答)是的,他对那种不受羁绊的生命力充满了向往与渴求。所以他在文章最后这样写到:(学生读)“我久久地站在那里……”
3、刚才,我们由作者对马群奔跑场面的描写,感受到了1种不受羁绊和任何阻挡的生命的力量,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种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现在老师这儿有几张关于马的图片,你们仔细观察,选自己喜欢的一张,用刚才学的比喻句,描写出马的奔跑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