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地区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
加入VIP免费下载

巩乃斯地区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

ID:1138516

大小:27.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巩乃斯地区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需要电力、通讯、矿业不断在巩乃斯林区进行建设,对山区森林资源安全形成了威胁,加之山区森林,林种单一、极易受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为充分发挥巩乃斯林场资源优势,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森林;病害;防治  1、基本情况  1、1地理  巩乃斯林场位于巴州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84°12’-84°54’,北纬43°06’-43°27’,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约32公里;东靠艾肯达板,西与新源县新源林场相连,南邻巴音布鲁克艾什克孜山,北与尼勒克县接壤。巩乃斯林区地处天山山脉的腹部。区内地势嶙峋多变,山势陡峭艰险。最高海拔3042米位于东部的艾肯达板,最低点海拔1629米位于西部的敦德拜尔克沟口,相对高差一般在250-300米之间,平均坡度35°。林区内的主要河流是巩乃斯河,呈东西贯穿整个林区,长50多公里;林区内汇入巩乃斯河的主要支流有:察汗乌苏河、铁莫斯台河、阿尔先河、扎哈拜尔克河、洪加里克河、敦德拜尔克河等六大支河。   1、2气候  巩乃斯林场地处天山腹地,属大陆高寒山地气候类型,冬季漫长寒冷多雪,夏季较短,雨量充沛,多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27℃,最高日平均气温在七月13.5℃,最低日平均气温在一月14.6℃,年降水量900毫米以上,最大降水量为1139.7毫米,年最大积雪深度120厘米,稳定积雪天数134.6天,最大风力可达8级,无霜期150天左右,早霜出现在九月末,晚霜出现在5月初,植物生长期为150天左右。  1、3地形  巩乃斯林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艾肯达坂,海拔3050米,西部窝日塔买日克沟口,海拔1629米。山势由西向东,逐渐升高,蜿蜒汇集鸟特艾肯乌勒山,形成以巩乃斯河为主体的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深沟峡谷。地形多变,山势陡峭,相对高差一般在250―300米之间,坡度20―40度。  1、4土壤类型  巩乃斯林场以山地淋溶灰褐色森林土为主,土层一般为中厚,机械组成为轻壤,中壤等。同时,由于枯枝落叶的分解而产生大量的有机质,对林木生长特别有利。另外,山地黑钙土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的宜林地灌木林地上,山地粟钙主要分布在阳坡的宜林地灌木林地上,其它还有山地生草灰褐色森林  1、5森林资源情况   巩乃斯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总面积136.0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3.01万亩,非林业用地面积63.04万亩。现有有林地32.67万亩,疏林地2.13万亩,灌木林地24.74万亩,苗圃地0.038万亩,宜林地13.42万亩。林区内的森林植物资源主要划分为:⑴山地森林和灌木草原带,海拔1629-1900米之间,由草类-灌木-针阔混交林组成。植被多为天山云杉、天山桦、山杨、冬野蔷薇、茶镳子、悬钩子、早熟禾、高山羊角芹等。⑵山地森林草原带,海拔1900-2800米之间,主要分布有草类和天山云杉,阴坡、半阴坡主要是天山云杉,草类分布在阳坡,海拔2800米以上基本没有针阔树种,且植被稀少。  2、巩乃斯林区植物病害体系建设现状  2、1建设现状  现已建立巴州巩乃斯林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中心,监测中心配备手持放大镜、GPS、台式电脑、数码照相机、高倍望远镜、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林区调查专用车。现主要负责对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观测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文字档案建设、疫情处理等。加大对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职人员业务素质。主要负责林区内有害生物疫情的观测、数据收集上报、内外交流检查等。将来也能起到预防和治理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作用。  2、2病害现状   通过普查确定病害有:主要是云杉雪霉病、云杉雪枯病、云杉叶锈病、球果锈病、根腐病。  3、巩乃斯林区植物病害情况  雪枯病  3.1.1分布危害  国外分布在北美、北欧及中亚地区,为害欧洲云杉、白云杉、黑云杉等。在我国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和昆仑山。为害雪岭云杉、西伯利亚云杉、青海云杉和四川云杉。50年代后期,营林活动刚开始时,此病仅在天然林中零星发生。现在该病在连作苗圃中已普遍发生,有些地区且爆发成灾,更新幼林中也广泛传播,有发展蔓延之势。各地人工更新幼林平均发病率10%~43%,严重时高达88%。巩乃斯林区主要危害分布在南沟沟系。  3.1.2疾病症状  发病初期在雪下面针叶呈暗灰绿色,水烫状,表面产生污白到浅褐色菌丝或菌膜,并可见许多深褐色到红褐色的小菌核,经月余,在针叶两面可见近1mm,中央呈暗褐色的隆肿斑,有时溢泌污白色胶滴或卷须。后期病叶沿气孔线出现暗褐色线点,后来连接成线段,由凹陷变平展,进而隆起,外观泡状、稻草色,前一年的老病叶为灰褐色,皮层多处断续破裂。  3.1.3疾病病原   病原菌为北方顶裂盘菌。子座叶背面生或周生,以背面较多,前期埋生,分散到群集,500~1000μm×200~500μm,常常几个子座融合,长度达数毫米,有些几乎与针叶等长。直观气孔线呈断续的黑点或线段。子座皮层内生,成熟后隆起。子囊盘纵长,泡状,稻草色,顶部或侧方纵向开裂。假盘被是由寄主和真菌组织共同组成的覆盖层。外层为褐色,球形的拟薄壁细胞,内层近无色。内侧上缘生不规则分枝的拟周丝,40μm×2.5~4μm。壁光滑,有隔膜,顶部中央具暗褐色、紧密的球形细胞组成的核状结构,40~150μm×20~50μm。子实层草黄色,含胶质。子囊棒状,89~22μm×14~19μm,含8个孢子,双列,顶部孔口遇碘液变蓝。子囊孢子长卵圆形到纺锤形,直或略弯,常常一边肿大,含2~3个油滴,14~21μm×5~7μm,近无色。侧丝多,线形,90~130μm,2~4个隔膜,有时分枝。无性阶段属座壳孢属。分生孢子器的子座,叶背面生或周生,多数在叶背面,分散,有时群集。常与有性子座连生,埋生针叶皮层内。成熟时顶部微隆起,200~500μm×130~220μm,近球形到扁球形,或底部凹人,呈不� 则形。单腔室,或呈迷宫状的假多腔室,器壁由褐色拟薄壁细胞组成,15~20μm,富含胶质,有时向外溢泌白色胶滴或卷须。产孢细胞葫芦形到近筒形,无色,壁光滑,9~15μm×2~3μm,瓶梗产孢。分生孢子浸没在胶质中,不易分散,无色,单细胞,纺锤形到椭圆形,2.5~40μm×1~1.5μm,长宽比2.5~2.7:1,顶端有不规则的胶质附属物。表生的絮状菌丝或菌膜中,含生黑褐色小菌核,多在叶正面。直立单生,有时群集,每个针叶10~25个,融雪后易脱落。小菌核长形、粒状,顶端或基部略弯,表面粗糙,由褐色纵长、具隔膜的厚壁菌丝集结成束状,轻压易散开,80~320μm×40~120μm。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