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的马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鬃毛()牝马()厮咬()毡房()南柯一梦()倏忽()篝火()给予()蓦然()海市蜃楼()咆哮()()答案:鬃毛(zōnɡ)牝马(pìn)厮咬(sī)毡房(zhān)南柯一梦(kē)倏忽(shū)篝火(ɡōu)给予(jǐ)蓦然(mò)海市蜃楼(shèn)咆哮(páo)(xiāo)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争先恐后淋漓尽致喧叫B.临危不惧遍体鳞伤会聚C.我行我速东瞧西望寂静D.当之无愧浑身冰凉怜悯答案:C3.选择恰当的一项词语填空()随着马的()、()、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压抑消失,豪兴顿起,在空旷的雪野上打着唿哨乱喊,在颠簸的马背上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啊!A.起伏、奔驰、舒展、开朗、舒畅B.奔驰、起伏、舒展、开朗、舒畅C.奔驰、起伏、开朗、舒畅、舒展D.奔驰、起伏、开朗、舒展、舒畅答案:D4.选出语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我喜欢看一群马,那是一个马的家族在夏牧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眼就看得出的种公马。②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牝马和顽皮的长腿短身子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③它是马群的灵魂,作为这群马的首领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④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⑤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A.④③⑤②①B.①③⑤④②C.④②①③⑤D.④③⑤②①答案:B5.选出有语病的一项是()A.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B.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C.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过,还会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D.这样,我就从马的世界里找到了奔驰的诗韵。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8题。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击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马驹紧紧尾随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挟裹,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反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咆哮的大河。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刚才的一切几乎让人疑为海市蜃楼,南柯一梦。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里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6.作者写雨突出了雨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写?答案:作者详写暴雨,突出雨的“迅疾猛烈”;这样写是为后文的“马群奔跑”作铺垫。7.《巩乃斯的马》所赞美的巩乃斯马的崇高品性有哪些?答案:①奔放雄健而不凶暴。②优美柔顺而不懦弱。③富有进取精神。④具有崇高感情。⑤它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8.请简要概括这几段课文有哪些艺术特色?答案:①情感浓烈饱满。②意境阔大雄壮。③描写细致。④结构严谨。9.简析《巩乃斯的马》是怎样揭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的。答案:①运用了比较法。②以浓笔重彩,描绘了三幅巩乃斯马的壮阔图景。③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联系。④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泪珠与珍珠琦君(台湾)①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草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着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④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
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的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年老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的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里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⑨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⑩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10.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作者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请你简要分析此比喻的妙处。答案: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此处用了通感比喻。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形象的青山,别出心裁。11.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借此意说明什么道理?答案:(1)抒发数十年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愁苦,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或“人们对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2)说明“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可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12.通观⑤~⑦段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泪水所蕴涵的意义。答案:(1)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2)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本题答案不唯一,但要扣紧本文的写作意图)13.下列对文章所作的评点,不恰当的两项是()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感。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神秘感。E.珍珠贵重也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答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