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文解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鸿门宴》课文解读

ID:1138801

大小:65.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6-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鸿门宴》课文解读湖南省 谢立凡沛公①军②霸上③,未得与项羽④相见。(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①沛公:刘邦,起兵于今江苏省沛县,号称沛公。②军:用作动词,驻扎。③霸上:又作“灞上”,地处霸水西面的高原上,故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古代军事要地。④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县人。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课文前的背景是,项羽在钜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后,西行来到函谷关。不料函谷关有沛公兵把守,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击关,遂入。可见,项羽还未与沛公见面,即对沛公已是心怀不满,怒火中烧。]沛公左司马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②,使子婴③为相,珍宝尽有之。”(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国相,珍珠宝器全都归自己所有。”①左司马:司马为武官,掌管军政,有时分置左、右。②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函谷关位今河南灵宝县东北。③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天。子婴投降刘邦后,被监管起来。过了一个多月,被项羽杀死。曹无伤说刘邦使子婴为相,是有意中伤。)项羽大怒曰:“旦日飨①士卒,为②击破沛公军!”(项羽听了大怒,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给我打败沛公的军队。”①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②为:wèi,介词,替、给。后省宾语“之” ,代项羽自己。)[曹无伤告密,无疑是火上泼油,使项羽进一步明白了沛公欲“王关中”的企图。于是又“大怒”,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刘矛盾由此正式展开。]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①鸿门②;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①新丰:秦骊邑,汉高祖十年,置以为县,改名新丰,故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②鸿门: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现今当地人称项王营。)[此句交代兵力和部署,暗示双方势力悬殊,刘邦处境危急。]范增①说②项羽曰:“沛公居山东③时,贪于财货,好美姬④。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⑤,此其志不在小。(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小。①范增:项羽主要谋士。秦末农民战争时,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钜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属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而离去,途中病死。②说:shuì,说服;劝说。③山东:秦、汉时指崤山或华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④姬:jī,古时对妇女的美称,也称美女。⑤幸:宠幸,宠爱。)吾令人望其气①,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我叫人看过他头上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①望其气:秦、汉方士诡称观察人头上云气的形状、色彩等可以测知人事上的吉凶,人们也多信以为真,所以范增 令人觇望刘邦所在上空的云气。)[此句写范增进言。范增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将刘邦在山东时的表现和入关后的表现对比来看,说明刘邦“其志不在小”,意思是,沛公不只是像曹无伤说的仅仅做一个关中王;二是从他天上的云气来看,“此天子气也”,由此范增就进一步指出,刘邦不只是“欲王关中”,而是“欲王天下”,是“夺项王天下”的主要对手,因此劝项王“急击勿失!”应该说,范增的这个分析很有见地,不仅透彻地揭露了刘邦的野心,而且正确地判断了当时的形势。如果说,此前刘项为推翻秦王朝共同作战,算得上是盟友的话,那末在秦灭之后,刘项就成了争夺天下的对手。在这个重要的战略转折关头,范增给项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更加可贵的是,范增还看出,现在是消灭刘邦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催促项羽“急击勿失!”请特别注意,从上文看出,项羽击沛公,是因为沛公“欲王关中”,范增击沛公,是因为沛公“欲王天下”,两人认识上有差距,正是这个差距使两人后来在鸿门宴上对待沛公的态度有很大不同。] 第一段写项羽紧锣密鼓,密谋策划,准备攻刘。而刘邦不仅势单力薄,而且对这一切全无所知,大祸临头,还在梦中。文章一开头就这样使人为刘邦捏紧了一把汗。  赏析这段文字,还要注意“项王大怒”一语。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它一方面说明项羽容不得别人来与他争天下,另外也说明项羽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连攻打沛公这样的重大决策也是在一怒之下,轻率决定;这也就为他下文又轻率地改变决定埋下了伏笔。 楚左尹①项伯②者,项羽季父也,素善③留侯张良④。(楚国的旧臣左令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①左尹:即左令尹。楚国官制有时令尹分置左、右。②项伯:名缠,字伯,入汉后封射阳侯,赐姓刘。③善:亲善,友善。④张良:字子房,韩国人,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王未中。传说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后韩王成为项羽所杀,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留,地名,故地在今江苏沛县东南。)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①沛公军,私见张良,具②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这时候跟随着沛公,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沛公军营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地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刘邦一块儿死去。”①之:动词,到、前往。②具:同 “俱”,全部。)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②。”(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沛公现在有急难,我不辞而别,自个逃离,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①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劝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后来张良做了韩王的申徒——即司徒,地位等同国相。刘邦引兵从洛阳南出,张良率兵相随。刘邦便让韩王成留守阳翟,与张良一起进入武关,攻打秦关中地,所以张良说“为韩王送沛公”,借以向项伯表示他不是刘邦部下,此去只是向刘邦告别,不会向刘邦泄密。②语:yù,告诉。)[就在刘邦万分危急的时刻,项伯夜访张良。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项刘一触即发的火并厮杀出现了转机。]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①?”(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①为之奈何:怎么对付这件事。奈何,如何,怎样。)[张良闻之,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沛公闻之,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对比中见出张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难怪刘邦叹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吾不如子房!”]张良曰:“谁为①大王为此计②者?”(张良说:“是谁替大王献出这个闭关之策的呢?”①为:wèi,介词,替、给。下一个“为”,wéi,动词,想、献。②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诸侯”的计策。)曰:“鲰生①说我曰:‘距②关,毋内③诸侯④,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沛公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① 鲰生:浅薄愚陋的小人。是骂人之词,犹今言“小子”。鲰:zōu,浅陋、卑微。②距:通“拒”,把守的意思。③内:通“纳”,接纳。④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起义军领袖。)[应该说,鲰生提出“闭关之策”有其合理的一面,首先他看出了刘邦与其他起义军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其次他看出了关中的重要,刘邦“王关中”,以此为根据地,就可以统一天下。但是,他缺少审时度势的能力,没有正确估量刘邦与项羽的力量,因此犯了急性病,差一点导致刘邦全军覆灭。]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①项王乎?”(张良说:“大王您估计一下自己的军队能够比得上项王的军队吗?”①当:dānɡ:相当、相等。)[张良一针见血指出“闭关之策”的要害。]沛公默然,曰:“固①不如也。且②为之奈何?”(沛公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①固:固然,当然。②且:将。)[刘邦并未立即表达,而是思索良久,才同意张良观点,于是虚心向张良请教对策。这种沉稳的性格与项羽暴躁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违背项王的旨意。”)[这几句写张良向刘邦献计。张良先启发刘邦认识到他的闭关称王之计是一种没有清醒分析形势的短视行为,“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言下之意是,如果大王认为自己的兵力和项王势均力敌,那末闭关之策就是可行的,现在正可以与项王一决雌雄。如果不如呢?那就只能韬光养晦,委曲求全了。刘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有了自知之明。于是,张良便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转危为安的计谋:“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①与项伯有故②?”(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①安:何,怎么。②故:旧交。)张良曰:“秦时与臣游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①游:交游,交往。②活之:使之活,使他免于死罪。)沛公曰:“孰与君少长①?”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②之。”(沛公说:“他和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接待他。”①孰与君少长:即“与君孰少长”的倒装。长,zhǎnɡ,年纪大。②事:服事、侍奉。)[“言沛公不敢背项王”,这是唯一正确的对策;“请往谓项伯”,这是把这“言”直接传达给项羽的唯一途径。极力巴结拉拢项伯,就是目前化解危机的唯一选择。聪明的刘邦对张良的建议心领神会,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仅让张良“谓项伯”,而要自己亲自“谓项伯”,于是当机立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①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沛公。①要:yāo,通“邀”,邀请。)沛公奉卮①酒为寿②,约为婚姻③,曰:“吾入关④,秋毫⑤不敢有所近,籍⑥吏民封府库⑦,而待将军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⑨之出入与非常⑩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11)德也。”(沛公就献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长寿,并约定为儿女亲家,说:“ 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给官吏、百姓登记造册,封闭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项将军。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入关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将军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背叛他的恩德的。”①卮:zhī,酒器。②为寿:即敬酒祝颂富贵长寿。③婚姻: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这里是刘邦把女儿许配给项伯的儿子。④关:指武关,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刘邦是从武关进入关中的。下“遣将守关”之“关”,是指函谷关。⑤秋毫: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⑥籍:户口簿籍。这里用作动词,造籍登记的意思。⑦府库:仓库,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⑧将军:指项羽。⑨他盗:指秦末其他起义部队。刘邦称之为“盗”,说明入关后,刘邦和他们的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⑩非常:指意外变故。(11)倍:通“背”,背叛。)[刘邦先入关破咸阳后,一举一动都是为了“王关中”,进而“王天下”。他召诸县父老豪杰曰:“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也如曹无伤所说,是为了“珍宝尽有之”,将其全部据为己有;又采纳鲰生意见,“距关,毋内诸侯”。但现在,刘邦按照张良的暗示,采用了诡辩术,把他的真实动机完全隐蔽下来。结果,“籍吏民封府库”是为了“待将军”;“遣将守关”是为了“日夜望将军至”,所有“背项王”的行为都被合情合理地辩解是“为项王”,从而骗取了项伯的信任。充分表现了刘邦的狡诈和善于机变的特征。]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①自来谢②项王。”沛公曰:“诺。”(项伯答应了,跟沛公说:“ 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沛公说:“好。”①蚤:通“早”。②谢:谢罪,道歉。即不该阻挡项王入关。)[项伯不仅同意为刘邦当说客,而且还给刘邦出谋划策。见面三分义,因此,他建议刘邦亲自向项羽谢罪。张良计策的第一步顺利实现。]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项羽军营,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攻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项伯游说项羽成功,张良的计谋初见成效。] 第二段,项伯夜访张良报讯,张良向刘邦献计,拉拢项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项羽允诺。为下文写鸿门宴及项庄舞剑时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张本。这一段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 赏析这一段,要注意探讨张良的计谋为什么能顺利实现呢?究其原因,在于紧紧抓住了一个“义”字。张良看出项伯有恩必报,十分重“义”,于是对项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得以顺利地把消息转告刘邦,并且引项伯会见刘邦。而刘邦对项伯一方面“ 约为婚姻”,结以亲家情义,一方面又大讲如何对项羽“不敢倍德”。于是,项伯也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也因“义”而“许诺”。可见,极力淡化刘项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力强化刘项之间的盟友情义,这就是张良的策略,也就是刘邦最终化险为夷的主要原因。 沛公旦日从①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②而攻秦,将军战河北③,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④。”(沛公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同心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次会见将军。现在有小人散布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①从:带领。骑:旧读jì,一人一马的合称。②戮力:合力。戮,lù。③河北:泛指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秦二世三年,即公元前207年,楚怀王命项羽渡黄河救赵,又命刘邦沿黄河南进攻秦,于是,项羽与秦军在黄河以北交战,取道函谷关进入关中。刘邦与秦军在黄河以南的南阳郡内交战,从武关进入关中。④卻:通“隙”,隔阂、嫌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①何以至此。”(项羽说:“这是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项籍怎么会这样呢?”① 籍:项羽名。)[这是本段第一件事,写刘邦登门谢罪。刘邦的谢罪之辞仍然大打“义”字牌,大讲当年共同对付秦军的盟友之情,大诉阔别以后的相思之苦。指责小人挑拨他们之间的战斗情义。这里很有意思的是,刘邦说的“小人”,心里可能暗指范增,而项羽则以为指的是曹无伤,误以为曹无伤告密之事,沛公已经察觉,因此不经意间把曹无伤抖了出来。这是刘项第一次正面交锋,刘邦韬晦之计立竿见影,使项羽对其抱有了好感,内心里放松了戒备。]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①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当天就留沛公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方坐;亚父面向南方坐──亚父,就是范增;沛公面向北方坐;张良面向西陪坐。①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谓仅次于父亲,与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取意相同。)[这是本段第二件事,项王设宴。作者不写宴间的觥筹交错,而是突出座次排位,有什么深意呢?按照古代人伦礼仪,“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顾炎武《日知录》)。帝王与臣下相宴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应是宾客东向,主人西向。在一般宴席的四个方位之中,东向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北向,西向是侍坐。在鸿门宴上,刘邦是宾客,项羽是主人,正常坐次应是刘邦东向,项羽南向,张良北向,范增西向。可实际是项羽及其叔父项伯坐在最上位,第二个位置是范增,再次是刘邦,张良是侍坐。鸿门宴上的坐次,首先表明项羽骄横自大,甚至把刘邦放在范增的下边,因而张良也就只配“西向侍” 了。其次也表明刘邦在当时情况下能够以屈求伸,甚至甘居范增下位,主动迎合了项羽的骄傲心理,从而保全了自己,正是他韬光养晦的表现。然而以上这些意思,司马迁未曾加一语评论,他只是用白描的笔法记述了宴席的坐次,其含蓄的意思是完全让读者自行领会。我们读书要读出言外意、弦外音,也就在这样的地方。而要读出这层深意,就需要知道一点古代的文化常识。]范增数①目②项王,举所佩玉玦③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①数:shuò,屡次,经常。②目:这里用作动词,用眼色示意。③玦:jué,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这是本段第三件事,范增举玦。范增向项羽多次举玉玦,是借玦之音同“决”传意,暗示项羽赶快下决心杀掉刘邦。从这里看出,“鸿门宴”之前,范增曾与项羽约定,待沛公来时,将其杀死。项王“默然不应”,说明他是因刘邦的一席之言而改变了主意。听曹无伤的话,决定杀沛公,听项伯的话,改变主意,不杀;受范增的盅惑,决定杀,听沛公的话,又变了主意,不杀。《史记》通过这些情节的叙述描写了项羽的性格特征:优柔寡断,没有定见,是一个容易受人左右的人。]范增起,出,召项庄①,谓曰:“君王为人不忍②。若③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④,若属皆且为所虏!”(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死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①项庄:项羽堂弟。②忍:残忍,狠心。③若:汝,你。下文“若属”,即汝辈,你们。④不者:同“否则”,不然的话。)[这是写鸿门宴上的第四件事,范增召项庄。对鸿门上的一切,范增看在眼里,他“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如果说,以前他还只是看出刘邦有与项王夺天下的野心,那么现在从刘邦在鸿门宴上的一举手一投足,看出了刘邦还有与项王夺天下的才智,他迅速作出判断:非除掉刘邦不可。于是他又生一计:撇开项羽,直接命令项庄,借舞剑助兴刺死刘邦,]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①。”项王曰:“诺。”(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①剑舞:古时舞蹈有武舞和文舞。武舞,又称干舞,手执干戈;文舞,又称羽舞,手执羽扇。“文舞九成,终于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武舞九成,终于偃武修文,投戈讲艺。”意思是说,跳文舞代表着垂衣裳、行拱手礼就可以平治天下;跳武舞则代表偃武修文,放弃武攻。)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①沛公,庄不得击。(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击杀沛公。① 翼蔽: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遮蔽。)[这是本段第五件事,项庄舞剑,项伯翼蔽。鸿门宴上外弛内张,表面看项庄武舞助兴,实际上剑指沛公,杀气腾腾,刘邦性命危如累卵,悬于一发。作者三言两语,就把宴会上的场面勾画得动人心魄。但是这节文字的精彩还不仅在这里,他的精彩还在于只写台上的表演者,不写幕后的策划者和当事者。请你想一想吧:这范增看着项庄一击不中,再击不中,他是怎样地心急如焚?项羽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然心知肚明,但是他是怎样地装聋作哑,置身局外,坐等渔翁?而当事者刘邦是怎样地惊惶万分,如坐针毡,而外表上却不得不逢场作戏,强自镇静?所有这些,作者统统略去不写,唯其不写,才更见出刘项双方斗智斗勇,惊险万分,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南宋人刘辰翁曾赞扬这段文字说:“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非十分笔力,模写不出。”这是对《鸿门宴》作者艺术功力极其中肯的评语。] 第三段写刘邦遵照项伯建议,如期前来鸿门向项王谢罪,以其仁义之举博得项王同情,但范增决意杀掉刘邦,见项王不忍下手,于是令项庄舞剑,鸿门宴上顿起狂澜,演出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①。(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外去见樊哙。①樊哙:沛人,屠狗出身,一直跟随刘邦转战各地,勇武善战,汉统一全国后,以功封舞阳侯,曾为左丞相,孝惠帝六年卒。哙,kuài。)[范增召项庄,张良召樊哙。下面开始叙述鸿门宴上的第六件事:樊哙闯帐。通过突出樊哙勇武机智的形象,从侧面表现张良的非凡韬略。]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①。”(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 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同生共死。”①与之同命: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的安全。之:指代刘邦。)[这是对樊哙的语言描写,语句短促急迫,关切的心情,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拼死的决心,使樊哙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把盾牌向侧旁一转撞了过去,卫士跌倒在地上。)[这是对樊哙的行动描写,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蹈死不顾,何等鲁莽,又何等英武。]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①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②尽裂。(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大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①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瞋,chēn。②眦:zì,眼眶。)[这是对樊哙的外貌描写,大义凛然,豪气万丈,霸气逼人,怒目金刚,寥寥数语,极为传神。]项王按剑而跽①曰:“客何为者?”(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①跽:jì,即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要起身,先长跪,即臀部离开脚跟,挺直上身跪起来。项羽由坐而跽,这是准备搏杀的预备动作。)[看见樊哙其勇非凡,来势汹汹,“力拔山兮气盖世” ,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不可一世的项羽也不由一惊,由坐改为长跪,按住宝剑,用以警备。从侧面衬托出樊哙的英雄气势,但同时也使鸿门宴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读者不由心惊:樊哙虽然勇武,但与项羽比,只是小巫见大巫,项羽一旦扬眉剑出鞘,后果怎堪想象!这使人大为惊疑:张良召鲁莽之夫樊哙不是火上泼油,雪上添霜,帮倒忙?刘邦还有救吗?]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①哙者也。”(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①参乘:即骖乘,又叫车右,居于右侧保卫主帅安全,相当现在的警卫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骖乘居右。乘,shènɡ,四匹马拉的车。)[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点明了樊哙的身份。你看,多么奇怪呀,这好比是张良代上帝下一道圣旨,白热化的紧张气氛顿时缓和下来。]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①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称谢后,立起身,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①斗卮:古代盛酒器皿。斗比卮大,斗卮酒,即一大杯酒。卮,zhì。)[项王明白樊哙是沛公的车右之后,对樊哙的鲁莽行为和大不敬之举,不仅没有责备,反而给以赞赏,既夸其是壮士,又赐其以酒。]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②之。(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整条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①彘肩:猪的前腿。彘,zhì。生彘肩:有人说,汉时还有吃生食的习惯。又解,“生”是“全”之误,“生彘肩”是指整条猪腿。本书据上文项羽“赐之卮酒”,下属则有意多给,“与斗卮酒”,故采用此说。②啖:dàn,同“啗”,吃。)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项羽说:“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一系列豪放的举止、英雄的气概,博得项羽一迭声夸奖。至此,我们知道张良为什么召樊哙了。]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樊哙说:“我连死尚且不畏避,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樊哙乘着酒力,仗着豪气,慷慨陈词,借题发挥,说出了下面这一番惊世骇俗之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①,刑人②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①举:“举”与“胜”都是“尽”的意思。②刑人:给人用刑。)[先用一言总括秦朝灭亡的原因。“虎狼之心”具体表现为“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对秦行暴政进行了高度概括,这就归结以“仁义”立论,说明弃“仁义”、持暴政者,必亡。]怀王①与诸将约曰:‘先破秦②入咸阳者王之③。’(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说:‘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就封他做关中王。’①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王之孙。项梁起兵,立他为王,也称楚怀王,破秦后,项羽尊他为义帝,后来项羽又把他杀了。②秦:指秦国故地,即关中。下句“秦”也应如此理解。③王之:做关中王。王,wànɡ,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接着引述怀王与诸将之约,说明沛公王关中合理合法。言下之意,你项王反对沛公王关中,乃是背信弃义之举。如此,便用举世公认的事实,先让刘邦占在有理的地位,而让项羽处在无理的地位。]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现在沛公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皇城宫室,从咸阳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入关和发生意外的事变。)[再列举沛公入关之后的所作所为。沛公入关,不仅没有如约当关中之王,而且一举一动,全是为了等待项王您的到来,听侯您的摆布。言下之意,沛公对于您项王真可谓是功盖当世,仁至义尽了啊!]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①,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您没有给他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只不过是灭亡了的秦朝的后继者罢了!①细说:指小人的谗言。这是影射范增。)[按照常理,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您应该重赏才是,没想到您不仅没有奖赏,反而想要诛杀他,这不是弃仁义,施暴政,重蹈秦朝灭亡之覆辙?一句话直刺顶羽痛处,那便是你项王背信弃义,无情无义,走的是自取灭亡之道。]窃①为大王不取也!”(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①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最后,又转换立场和语气,从与项羽相对的立场转过来站在项羽本人的立场,由质问和谴责的语气转为惋惜和婉劝的语气,设心处地替项羽着想,我真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我替您惋惜啊!情意真挚,言词恳切。]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便挨着张良坐下。)坐须臾,沛公起如①厕,因招樊哙出。(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①如:往。)[樊哙此番言语义正辞严,情真意切,有如铮铮忠臣,即便铁石心肠,也不能不被感化。项羽听了“未有以应”,鸿门宴上干戈终于化为玉帛,刘项交锋,就这样以刘胜项败告终。]  第四段,就在刘邦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张良招来樊哙,于是出现樊哙闯帐、怒责项王的豪壮场面。这是鸿门宴中最紧张最关键的场面,也是最精彩的片断。正是由于樊哙闯帐,才使刘邦由被动转为主动,最终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赏析这段文字,要探讨两个问题。一、在项庄舞剑之时,张良为何调度樊哙出场?难道仅仅因为樊哙勇猛过人?不,以樊哙之勇武对付所向披靡的项羽,无异羊投虎口,以卵击石,撞卫士,怒项王,乃“大不敬”之罪,只能自取灭亡。但为什么樊哙的这些举动却偏偏救了刘邦性命?奥秘在哪里呢?原来,张良之用樊哙,主要在他特殊的身份。樊哙乃沛公车右,车右的职责是保卫主帅的安全,必须对主帅绝对忠诚,危难关头,生死与共。在沛公命悬一丝的紧要关头,樊哙闯军营,目项王,就是他蹈死不顾,忠肝义胆的表现。惺惺惜惺惺,英雄爱英雄,项羽作为一个盖世英雄,对如此忠勇之将怎么不会倍加怜爱?所以,他在明白樊哙身份之后,刚刚萌生的怒火和警觉立即消失殆尽,禁不住对樊哙啧啧称赞。由此也便可知,张良在此时此刻调度樊哙出场,决不是病急乱投医,无奈之选择,实是成竹在胸的英明之举,他完全摸透了项羽脾性,故能玩其于股掌之间。二、项羽一贯骄横跋扈,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老虎屁股摸不得。钜鹿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但是,在鸿门宴上,却被樊哙这个无名鼠辈臭骂一顿,竟然一声不吭、服服帖帖。樊哙哪来这分能耐?其实,你要明白,在台前表演的是樊哙,在幕后导演的却是张良。我们看樊哙的说辞,几乎全是张良教刘邦说项伯的翻版,这说明樊哙之出场不是张良的即兴所为,樊哙的说辞也不是樊哙本人的即兴发挥,而完全是张良的精心之作。不难想象,赴鸿门的前夜,张良苦苦思索,不知与樊哙演练过多少次,这段台词,樊哙早已倒背如流,烂熟于心。樊哙的说辞与刘邦的说辞又有很大不同。刘邦侧重辩解,反复申述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地责备,近似声讨项王背信弃义;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之辞则是“以攻为守”。因此,樊哙的说辞充分地熔入了樊哙的个性。他真理在握,以理服人,使项羽理屈词穷;他以其勇武震惊楚营,博得项羽赞赏;他以其英雄的气概压倒了项羽不可一世的器张气焰,使项羽心虚;他以情动人,句句尊项羽为上,以臣属自居,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又字字替项羽着想,情真意切,婉言谏劝,使项羽感动。总之,项羽从樊哙身上不只看到一位威猛的将才,而且看到了一位不避刀斧的耿耿诤臣。如此,长于厮杀短于心计的项羽,怎能不为樊哙所折服?话出自樊哙之口,智来自张良之脑。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①召沛公。(沛公出去以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唤沛公回来。①陈平:原为项羽部下,后逃归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数出奇计,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封户牖侯、曲逆侯,惠帝时曾为左丞相,吕后时为右丞相,文帝时为左丞相 ,卒于文帝二年。)[项王令陈平召沛公,但下文如何,没有交代。这也算是太史公之一疏漏吧。]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沛公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曰:“大行①不顾细谨②,大礼不辞③小让④。如今人方为刀俎⑤,我为鱼肉,何辞为⑥?”于是遂去。(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行了大礼不必再回避小的责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决定离去。①大行:指干大事。②细谨:细小谨慎的言行。③辞:推辞,这里有避开,回避的意思。下句的“辞”,告辞。④小让:小的责备。让,责让。⑤俎:zǔ,切肉的砧板。⑥何辞为:何必告辞呢?为,wéi,句末语气助词,常用于句末。)[写刘邦君臣商议脱逃。刘邦犹豫,说明他的斯文迂腐;樊哙力催,再次说明他的机警果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恰当地形容了刘邦当时的危险处境,说明了必须立即脱逃的原因。]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①?”(沛公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①何操,带什么。操,持,拿。这里是携带的意思。)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①一双,欲与亚父。会②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③。”(沛公说:“我拿了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准备送给亚父。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您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①玉斗:玉制的酒器。②会:正赶上,恰巧。③谨诺:遵命的意思。谨,表恭敬语气的副词。)[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本人反应如何?直至此时方才点出:“ 会其怒,不敢献”。那么,沛公临场战战兢兢,汗出如浆,心惊肉跳,如坐针毯的情景,也就历历毕现了。司马迁用笔之精练,不由人不惊叹。]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沛公则置①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②、靳强③、纪信④等四人持剑盾步走⑤,从郦山⑥下,道⑦芷阳⑧间行⑨。(刘邦就丢下随从的车辆、人马,独自一人骑马,只带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这四人持剑拿盾徒步跟在马后跑着,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①置:放置、丢下。②夏侯婴:姓夏侯,名婴,随从刘邦起沛,长期为太仆,刘邦为帝后,以功封汝阴侯,卒于文帝八年。因早年随刘邦击秦时,曾为滕(今山东滕县西南)令,给刘邦驾车,所以号滕公。③靳强:刘邦的将领,曾为中尉,后封汾阳侯。“靳”,音jìn。④纪信:刘邦将领。汉王三年,公元前202年,刘邦被困荥阳,危急时,纪信假扮汉王出东门降楚,刘邦借机由西门出逃,结果纪信被项羽投入油锅烫死。⑤步走:徒步跑,指不骑马乘车。⑥郦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其东北为鸿门,其南为霸上。“郦”,音lì。⑦道:取道,经过。⑧芷阳:秦县,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⑨间行:抄小路行走。间,jlàn,小路。)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①我至军中,公乃入。”(临走时沛公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①度,duó ,揣度,估计。)[补叙刘邦的逃跑路线和临行时对张良的交代。这段文字,不只反映了刘邦逃命的狼狈,惶惶如惊弓之鸟,更重要的是看出刘邦的心细,他来鸿门之前,作了精细的策划和准备,甚至连逃跑的路线都想到了。]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①,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②献大王足下③,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④足下。”(沛公走去之后,张良估计他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便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捧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①不胜杯勺:意思是不能再喝酒。不胜,禁不起。桮杓,饮酒的杯子和舀酒的勺子,这里代指酒。桮,同“杯”。杓,sháo。②再拜:拜两拜,古代隆重的礼节,这里是恭敬的意思。③足下:对对方的敬辞。④大将军:指范增。)[张良代替刘邦从容拜谢项羽、范增。]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①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一人,独自骑马,已经回到了军营中。”①督过:责备。“督”与“过”义同。)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①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②为之虏矣!”(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把它放置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杯,把它丢弃在地上,拔出剑撞破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①竖子:鄙贱之称,犹今言“小子”。范增 表面上是骂项庄无能,实际在骂项羽寡断。《会注考证》:“竖子,斥项庄辈,而暗讥项羽也。”②今:副词,即将、立即、马上。)[项庄舞剑之时,项羽如何?范增如何?作者不著一字,而于此处用对比的方法出之。对刘邦逃跑,项羽置若罔闻,愚昧麻木,范增焦躁不安,气急败坏。在危险关头,刘邦君臣上下,同心同德,共度难关,终于转危为安;而项羽君臣上下,貌合神离,互相指责,因而放飞了到手的鸭子。刘项未来的胜负命运,在鸿门宴的较量中,已经初露端倪。]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清理内奸,无意之间除掉一个心腹大患,与项羽之待项伯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至七段,述宴后余事。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