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成语探究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文言语法:一、虚词:之、而、因、为、以二、一词多义:实词三、词类活用四、特殊句式
文言语法:一、虚词之、而、因、为、以
之: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今日之事何如?4、臣活之5.珍宝尽有之动词,到……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助词,的代词,他助词,衬字,无义
而: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2、立而饮之3、项王按剑而跽曰4、劳苦而功高如此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6、而听细说表示顺承表示并列表示转折表示修饰表示修饰表示转折
因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2、因言曰3、不如因善遇之4、因击沛公于坐5、因遗策6.因人之力而敝之于是,就,介词趁机,介词沿袭,动词趁机,介词趁机,介词凭借,依靠,动词
为:1、使子婴为相2、为之奈何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为击破沛公军5、公为我献之6、吾属今为之虏矣7、沛公奉卮酒为寿8、窃为大王不取也9、君王为人不忍10、皆为龙虎11、何辞为担任,动词对,对付,动词替,介词;筹划,策划,动词替、给,介词替,介词被,介词替,给,介词认为,动词做,动词是,动词语气词
以:1、具告以事2、请以剑舞3、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4、举所佩玉觖以示之者三5、皆以美于徐公6、孙膑以此名显天下7、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把,介词用,介词连词,可不翻译来,连词认为,动词因为,介词凭借……身份,按照,介词
二、实词:一词多义妇女无所幸故幸来告良亡去不义此亡秦之续耳请往谓项王谓曰:“君王为人不忍”籍吏民籍何以至此封建君主对妇妾的宠爱“幸”(宠幸)幸亏,幸而逃跑灭亡告诉对……说名词作动词编造、登记项羽名
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①道歉,谢罪。《鸿门宴》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孙膑》②推辞,谢绝乃令张良留谢(辞别)《鸿门宴》③辞去,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鸿门宴》④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孔雀东南飞》⑤告诉,劝告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陌上桑》⑥请问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芙蕖》⑦凋谢,衰亡
文中重点实词得飨婚姻之说季父善亡非常故度细说请去再拜跽奉吾属走会如胜诛游能够、得以到、至、去交好、友善旧交、交情请允许我跪直身子小跑禁得起犒劳劝说逃走估计离开敬献遇上杀死亲家,有亲戚关系叔父意外的变故小人的谗言拜两次我们这些人去、到、往、如、适交往、交游
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具”通“俱,全。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二、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头发上指共②持剑盾步走③道芷阳间行④吾得兄事之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常以身翼蔽沛公文言知识(向上)(步行,徒步)(从小路)(像兄长一样)(连夜)(像鸟翅一样)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2、名词作动词①籍吏民,封府库②沛公军霸上③沛公欲王关中④范增数目项王⑤道芷阳间行⑥刑人如恐不胜(登记造册)(驻扎)(统治,统占)(用眼示意)(取道)(处罚、处治)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例:素善留侯张良2、形容词作名词①沛公今事有急②此其志不在小三、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例:此亡秦之续耳(交好)(危急的事)(小事)(后继者)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四、使动用法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⑤拔剑撞而破之(使之为王)(使……活,救)(使……跟从,率领)(使……停止,阻止)(使……破裂,击碎)
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结婚之事
五、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为()击破沛公军2、急击()勿失()3、欲呼张良与()俱去4、则与()斗卮酒5、则与()一生彘肩6、竖子不足与()谋7、沛公奉卮酒为()寿8、加彘肩()上我省宾语之时机省宾语之省宾语之省宾语之省宾语之省宾语于其省介宾短语之省宾语
五、特殊句式(二):倒装句具告以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练习.将下列几句话译成现代语: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②君安与项伯有故?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①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②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③希望您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情况,都告诉项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团结互助,有助于共同开创一番局面。我们学过的《鸿门宴》这篇课文中,有哪些人物的事迹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材料?
(二)北风与太阳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北风与太阳的故事。太阳与北风比赛,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下。北风呼呼地吹,行人把衣领裹得更紧了,太阳放射出温暖的光芒,行人越来越热,自己把大衣脱了下来。从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样的道理?试用一句话来概括。——做事情,采取温和的方式比采取粗暴的方式,更容易成功,更让人心悦诚服。——用爱的方式让人易于接受。——做事情,使用正确的方式。若把这一句话作为本次作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可以用哪些人物事迹去论证?我们学过的《鸿门宴》这篇课文中,有哪些人物的事迹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材料?
(三)(06年广东)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从中,你得到什么样的道理?——做人要谨守本份,找准自己的位置。请从我们学过的《鸿门宴》这篇课文中,有哪些人物的事迹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材料?
课文素材积累与运用(抄在摘抄本上):
项羽:(一)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放走了刘邦,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可适用论证的观点:①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②不能过于傲慢自负③机遇不等人,成功要把握机遇.(二)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可适用论证的观点:①做事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果决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②要善于用人.①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②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一)(张良萧何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刘邦:张良不愿独自逃生,樊哙危急时候能与之同生共死,可见,刘邦懂得知人善用,收拢人心——知人善用项羽兴兵四十万,威逼刘邦十万军众。刘邦隐忍以行,往项羽驻地赴宴,凭借张良的智谋和自己的勇敢,得以脱险。可论证的观点:①“忍”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②不善于抓住机遇,成功往往失之交臂;③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识时务者方为真正的俊杰
刘邦集团:在鸿门宴中君臣将士上下一心,各尽其职,各施其能,共同对抗项羽集团,最终取得鸿门宴的胜利——人心移,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项羽集团:范增主张灭刘,项伯主张保刘,项羽犹豫不定,整个集团内部没有统一的方向一致的意见,一盘散沙,最终覆亡是可想而知的。项伯为报私恩,泄露军情,敌我不分,酿成大祸.——祸起萧墙,伟大集团的灭亡往往从内部的腐败开始。——公私须分明,立场须坚定。
张良做事沉稳内敛,态度温和,提出意见循循善诱,谨守臣子的本份,获得刘邦的信任和重用,也为自己建立一番功业创造了条件。反观范增,虽然足智多谋,但脾气暴躁,待人处事咄咄逼人,不懂得察颜观色,甚至逾越君臣之间的界线,直接挑战项羽的权威,最终被项羽抛弃,怀才不遇,有志难伸。——做事情,采取温和的方式比采取粗暴的方式,更容易成功,更让人心悦诚服。——谨守自己的本份,找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