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检测卷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鸿门宴》相关知识点2、对鸿门宴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度理解一、文意理解1、小组轮读课文,用四字短语为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教师明确:(课件展示)无伤告密——项羽大怒,范增说羽项羽坐失良机项伯夜访——刘邦大惊,张良献计刘邦谢罪——项羽说出内线项王留饮——刘邦屈从项羽再失良机范增举玦——项羽默然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沛公樊哙闯帐——项羽邀樊入宴樊哙斥责——项羽无以应项羽主动变被动,刘邦被动变主动刘邦逃席——归至汉营张良留谢——项王受璧项羽纵虎归山范增破斗——刘邦诛曹2、提问:为什么说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呢?试做分析。明确: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 三起:开始很和平,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之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一是气氛陡然紧张,“范增数目项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这是一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这是二起。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这是三起。 三落: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樊哙斥责一顿后还赐座。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脱身回本营,项羽并没有追究。这部分共写了4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应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3、合作探究: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确定小组主要观点,左后选出代表,汇报小组探究成果。问题一:刘、项皆有王者之气,二人皆盖世之雄,但其命运迥异。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立足文本,试从用人、处事、性格等方面对二人进行对比。
明确: (1)用人方面:刘邦任人唯贤,贤士谋臣才会对他高度忠诚。刘邦在鸿门宴中变被动为主动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谋士贤才在刘邦这里有充分挥洒的自由天地,二刘邦也正因为能够从善如流,才化险为夷。高质量、高忠诚的团队,为刘邦日后称王天下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项羽刚愎自用,造成了他最大的悲剧。忠诚智慧的范增宴前劝说,宴中示意,宴后失望,可知项羽不听忠言,刚愎自用,他的悲剧结局在情理之中。所以,刘邦赢于“用人”,项羽输于“自大”。(2)处事方面:刘邦心胸宽广,深得民心。在生死攸关的选择面前,作为谋士的张良却说出“亡去不义”的感人之语,除了共图大业,利益相关,刘邦任人唯贤之外,恐怕与张良对刘邦本人的魅力与能力的认可不无关系。项羽心胸狭隘,残暴成性,不得人心。项羽深知得不到亲叔叔的诚心。项伯不顾全侄子的大业,而以个人情义为重,向刘邦告密,这侧面暗示了享誉终将走向灭亡。 (3)性格方面:刘邦重“智”。他善用计谋。善观人心,攻心为上。鸿门宴前,他巧妙利用张良玉项伯的关系,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麻痹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保护。鸿门宴上,刘邦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卑躬屈节。紧紧抓住项羽重“义”的弱点,大做文章。 项羽重“勇”,缺乏谋略。刘邦与项羽非凡的军事才能住久了他们辉煌的人生,但重智慧与重勇力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问题二:项羽虽然失败了,但太史公司马迁还是客观地记录了项羽的生平,并把他列入帝王才能进入的“本纪”里面。项羽感动司马迁的原因何在?明确:(1)项羽的魅力在于他重情重“义”。 项羽心中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就是“义”。鸿门宴前,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对叔父私见张良一事,项羽因其重义,不但不追究,还“许诺”。杀刘邦之心已有动摇。鸿门宴中,樊哙闯帐护主,义字当前。本性残暴的相遇便对他宽容有加,称之为“壮士”。 但是,限于的魅力也是他的弱点,最终断送了他的前程。(2)项羽的魅力在于他具有中国古典英雄的勇武之美。项羽是有实力的。在巨鹿之战中,项羽鼓舞士气,破釜沉舟,就充分体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大无畏精神,也确立了他的英雄形象。 (3)项羽的魅力在于他不过乌江,保全气节。乌江自刎,造就出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悲壮,这也是一个民族的精髓。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做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最终“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二、练习检测、自我检测:(一)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戮力!(合力)B.臣请入(请允许我)C.拔剑切而啖之(吃)D.此亡秦之续耳(继承)(二)阅读本文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至“因招樊哙出”这段文字,完成1—4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③范增数目项王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⑤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⑦刑人如恐不胜⑧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A.①⑥⑧/②④/③⑦/⑤B.①⑥/②④/③⑦/⑤⑧C.①⑥/②④/③⑦⑧/⑤D.①⑥/②④⑧/③⑦/⑤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秋毫不敢有所近()(2)军中无以为乐()(3)项王未有以应()(4)不然,籍何以至此()3.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所写的几件事,并指出这些事反映了哪些矛盾。4.按古礼,宾主宴席的四面坐,以东向为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末为西向。鸿门宴这样排座说明了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可看出项羽的自高自大B.可看出项羽对刘邦的尊重C.可看出项王对刘邦的认可D.可看出项王为人不忍(三)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定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交往B、君安与项伯有故缘故C、沛公起如厕上厕所D、再拜献大王足下拜两次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D、张良出,要项伯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亚父者,范增也。A、得复见将军于此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此天子气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公为我献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失其所与,不知D所以遗将守关者则与斗卮酒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6.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7.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霸上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10.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B.竖子不足与(之)谋 C.沛公安在(军中)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11.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12.在项王即将来犯,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张良见了刘邦,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兵力悬殊,土气不同,“战”必败,“逃”必溃。 B.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可以看出项伯这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C.张良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分析刘邦只要利用项伯和项羽的这层关系,必能获得效果,尤其是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和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将会解项羽来战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