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检测题兼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鸿门宴检测题兼答案

ID:1139544

大小:4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鸿门宴练习(三)一、选择题1.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则置车骑   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C.樊哙从良坐  因击沛公于坐       D.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2.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沛公军霸上 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⑧吾得兄事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5.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B.竖子不足与(之)谋C.沛公安在(军中)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6.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6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7.在项王即将来犯,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张良见了刘邦,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兵力悬殊,土气不同,“战”必败,“逃”必溃。B.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可以看出项伯这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C.张良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分析刘邦只要利用项伯和项羽的这层关系,必能获得效果,尤其是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和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将会解项羽来战之忧。D.张良才智过人,有未卜先知之明。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乃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沛公安在       君安与项伯有故9.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为我呼入               ②君王为人不忍B.①会其怒,不敢献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D.①故遣将守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10.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吾得兄事之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籍吏民,封府库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          D.①④⑥/②⑤/③12.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行将为人所并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如厕(去,往)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6 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D、度我至军中(估计)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14、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1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勿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令将军与臣有郤D、杀人如不能举16、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得复见将军于此B、吾属今为之虏矣C、竖子不足与谋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A、(1)(2)(3)(4)(8)/(6)(7)(9)/(5)/(10)B、(1)(2)(3)(4)/(6)(7)(9)/(5)/(8)(10)C、(1)(2)(3)(4)/(6)(7)(8)(9)/(5)(10)D、(1)(2)(3)(4)/(5)/(6)(7)(9)(8)/(10)18、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二、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一)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20.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B.张良入谢  谢:告罪6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第二次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监督21.下列句中的“之”字,指代对象相同的两项是(  )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B.置之坐上C.置之地                              D.吾属今为之虏矣2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外连横而斗诸侯   D.项伯杀人,臣活之23.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24.下列句子,“然”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A.沛公默然          B.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C.父利其然也        D.輮使之然也25.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军中无以为乐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26.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6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27、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请以剑舞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臣请入,与之同命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2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三)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30、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头发上指B、此亡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答案:6 1.D  2.B  3.A  4.D 5.C  6.B  7.D8B(动词,去,往。A于是;趁机。C于是:才。D疑问代词,哪里;副词,表反问,怎么)9B10C11D12D10.D  11.A、D  12.D  13、B(谢:辞谢意:目的操:拿,持)14、C(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之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不同寻常;十分,很”)15、D(A、距:通“拒”,内:通“纳”;B、倍:通“背”;C、郤:通“隙”)16、C(例句和C选项都是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竖子不足与(之)谋”;A、状语后置句;B、被动句;D、判断句)17、A((1)(2)(3)(4)(8)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6)(7)(9)都为使动用法,(5)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0)是名词作状语)18、A(“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是介词,“趁机”的意思;B、动词,“沿袭”;C、介词,“凭借”;D、副词,“于是,就”)19、C(都通“否”。A、“在”介词,“对”介词;B、“做”动词,“为所”表被动;D、“用”介词,“凭”介词)20D督:责备21BC22D23C“注意外交礼节”不对24B25D26C27、D(①“请允许我”谦词②“请求”动词③“举起”动词④“尽”副词)28、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29、B(瞋目:怒目)30、D(①表修饰,可译为“地”②表转折,“却”③副词“尚且”④副词,“将要”)31、A(都是名词作状语。B、动词活用作名词;C、使动用法;D、形容词用作名词)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